施工测量沉降观测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97865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沉降观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施工测量沉降观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施工测量沉降观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施工测量沉降观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沉降观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沉降观测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测量沉降观测方案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特加重本工程的测量施工工艺方面的做法。 具体工艺如下:一、测量仪器、控制目标及测量重点(一)测量控制使用仪器及精度经纬仪:苏光产J2激光经纬仪1台,精度3mm/100m。水准仪:武光产DS1水准仪2台,中误差3mm。激光垂直仪1台钢卷尺:50m长2把,精度2mm/50m。(二)测量控制目标1、轴线误差:柱、梁轴线偏移控制在3mm以内。2、标高误差:层高误差控制在4mm内,建筑物全高误差控制在20mm之内。3、垂直误差:柱、墙垂直误差层控制在5mm之内,总高控制在20mm。二、工程定位控制测量本工程定位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施工方格控制网必须经初定

2、、精测和检测三步进行,并且甲乙双方应定期由专人负责进 行复核。2. 根据总平面设计坐标,为确保控制网的正确,必须由道路上的城市坐标系统结合建筑物 规划线线引入定位。3. 根据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条件,选择适当地方按一次埋设、多种用途、长期使用的原则 埋设首级控制点、组成一个完全能满足施工放样及沉降观测需要的永久性施工控制网。控制 点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控制点所处位置要保证今后不被占用且障碍较少、以便对控制点进 行使用和保护。控制点既作平面控制之用,又作标高控制之用。4. 工程开始前,根据工程结构情况,利用首级控制点,与甲方在实地共同施放二级控制点 作为施工的二级控制,并进行联测复核。该控制点既可

3、用于细部点的放样,同时又可用作对 工程上各结点的复合检测。5. 利用激光经纬仪对所有控制点进行精确测定,并将它们与附近的国家城市等级点进行联 测,使其坐标与高程统一为一个系统,便于今后使用。6. 利用配套计算机对所有观测值进行严密平差,保证整个控制精度完全能够符合国家工程 测量技术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7. 随着施工的进展,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经常对所有控制点作必要的检测。三、垂直测量与平面放样(一)垂直测量1. 垂直测量内部控制点的留设:在每层楼板的现浇部位留设四个竖向传递控制点。2. 内部控制网的施测: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资料及开始施工时建立的平面控制网建立建筑 物内部平面控制点,运

4、用极坐标法,按既定的垂直测量控制点在建筑物内布设测量。所布设 的控制点与整幢大楼的测量基准点进行联测,测量结果进行严密平差,计算点位坐标,并与 设计坐标比较后改化。改化之后再次进行检测,要求控制网的测距相对中误差小于L/18000, 测角中误差小于5。若不满足要求,再次改化,直至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这种改化只 需进行两次。因垂直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为此,基准点处预埋10cmx10cm钢板,用钢针 刻划十字线定点,线宽0.2mm,并在交点上打洋冲眼,以便长期保存。所布设的平面控制 网应定期进行复测、校核。3. 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首层平面放线直接依据首层平面控制网,其它楼层平面放线, 根据规

5、范要求,应从地面控制网引投到高空,不得使用下一楼层的定位轴线。平面控制点的 竖向传递采用控天顶法,投点仪器选用激光经纬仪。在控制点下方首层地面架设好仪器,严 密对中,整平。在控制点正上方,在需要传递控制点的楼面预留孔处水平设置一块有机玻璃 做成的光靶或原仪器附带的光靶,光靶严格固定。仪器从00、900、1800、27004个方向向 光靶投点,用0.2mm笔定出这4个点。若4点重合则传递无误差;若4点不重合,则找现 4点对角线的交点作为传递上来的控制点。所有控制点传递完成后,则形成该楼面平面控制 网。对该平面控制网进行角度观测(2激光经纬仪二测回)及边长量距(精度1/18000)。由 观测成果作

6、经典自由网平差,根据平差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若边长较差 S2.0mm,角 度较差012,则说明4点精度达标,则记录不作归化;若边长较差2.0S3.0mm,角 度较差1203.1mm,S24, 说明投点精度不够,必须重新投点,直至满足精度要求。(二)平面放样1 .首先计算出各轴线交点在控制点所在坐标系统中的坐标,供放样使用。2. 根据具体情况,直接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控制点上按极坐标法放出各轴线交点,或利用 控制点,在与所需放样轴线交点相互通视的地方测设若干转点作为临时控制点,然后将激光 经纬仪架设在转点上,以控制点为后视,按极坐标法放出各轴线交点。这些交点足可满足进 一步细部放样的需要。3. 为

7、保证放样的准确性,校核可改用其他放样方法(如角度交合法等),重新放样主要轴线 交点,或测量相应轴线交点间距离。(三)水准点的引测和层高控制1. 本工程水准点的引测必须用二等水准测量,确定水准测面的标高与国家或城市水准点联 测。水准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2. 在工程开始时,先精确测定各个二级控制点的标高,将它们归化到各轴线交点设计标高 所使用的高程系统,放样时可将激光经纬仪设在二级控制点上,利用激光经纬仪可以直接测 出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的功能,测出轴线交叉点与站点之间的相对高差,将标高传递至任一高 处。四、沉降观测观测点的布置及做法:根据图纸上观测点的位置,由专业测量单位负责观测,

8、观测点采用先 浇筑后钻孔设置。图观测点布置沉降观测的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筑物内选择坚固稳定的地方,埋设三个水准基点, 与图纸上给出的沉降观测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精确度。沉降观测是一项 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 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固定的水准点,以及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 观测。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根据地基基础施工规范规定,基础做好之后每施工1层结构观 测一次,主体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并做好每次的观测记录。必要时委托具有国家资格证书的测绘院,按照上述方案来完成此工作。沉降观测基本要求:1. 仪器设备

9、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 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 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 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2. 观测时间的要求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 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致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 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

10、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 测周期(次/30d)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3层为一观测周期,沉降观测必须定期准时进 行。3. 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 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 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另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 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饰装修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 测点,致使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4.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

11、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 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 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确定性,使所测 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 沉降量更真实。5. 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 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 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

12、做到步步有校核。6. 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未有特殊要求 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筑物、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 沉降观测的要求。我们在河北省交通培训中心工程施工过程中就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 法。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1)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Ah =Sa-Sb 1 n(或 Ah =Sa-Sb 0.1 n式中:n表示测站数;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2) 前后视距:30m;前后视距差:1.0m;(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

13、2级别。7.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规定,按照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 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五、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一).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 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如下:(1)拟建建筑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且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m。(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 以便闭合检校。(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

14、,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 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m)。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 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二)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 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 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三)沉降观测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 测应自基础基础施工阶段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 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

15、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 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1层,临时观测点移上1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 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然后每施工1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4.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 确定出沉降量。5. 统计表汇总(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 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 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定期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 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4)利用沉降曲线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