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Word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97544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胸部检查(心)(一) 视诊 胸廓畸形(1) 扁平胸:瘦长体型或慢性消耗性疾病。(2) 桶状胸:多见于慢支。(3) 佝偻病胸:多见于佝偻病儿童,沿胸骨各肋软骨与肋骨交接处常隆起,形成串珠状,即佝偻病串珠。若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形似漏斗,即漏斗胸。(4) 胸廓一侧变形:多见于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一侧严重代偿性肺气肿。(5) 心前区隆起:多为先心病造成的右心室肥大,或儿童因其他病变引起的心脏肥大。 心尖搏动主要由于心室收缩时的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而形成。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侧锁中线内0.51.0cm处,搏动范围直径约为2.02.5cm(各加1.5)。(1) 心尖搏动移位

2、:1) 肥胖、妊娠或小儿,膈肌上移,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多位于第4肋间隙。瘦长或坐位、站位可使膈肌下降,心脏垂位,达第6肋间。2) 解剖位置上:右心略比左心靠前,所以右心室增大向左侧移位,左心室增大向左下侧移位。3) 纵隔和膈肌移位可引起心脏移位。(2) 心尖搏动强度、范围改变1) 强度:强度增加见于甲亢、贫血、高热或左心肥厚的代偿期。强度减弱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整理为word格式2) 范围:增大见于扩张型心肌病。(3)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产生搏动内陷。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心前区搏动心前区即心脏在前胸壁的体表投影。(1) 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心脏收缩在此

3、处形成强有力持久的搏动,为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导致右心室肥厚现象,多见于先心病所导致的右心室肥厚(如房间隔缺损)。(2) 剑突下搏动:右心室收缩期搏动(右心肥大),或腹主动脉搏动引起(腹主动脉瘤)。鉴别方法1) 患者深吸气后,搏动增强是右心室造成,若减弱则是腹主动脉造成。(深吸气后,肺内负压,抽吸肺动脉血液,引起腔静脉回心血量增高,右心输出量增高)。2) 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心搏动冲击手指末端,腹主动脉搏动冲击手指掌面。(3) 心底部搏动: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多见于肺动脉扩张或高压(此区为肺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多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此区为主动脉瓣区

4、)。(二) 触诊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后逐渐变为尺侧小鱼际或中间三指并拢触诊。 心尖搏动与心前区搏动(1) 结合视诊更好地定位两个区域。此外触诊可以检查“抬举性搏动。(2) 抬举性搏动:是指心尖区有力的搏动可以使检查手指抬起并持续到第二心音开始,并伴有心尖搏动范围扩大(左心室肥厚体征)。 震颤:(1) 手掌尺侧或指腹感到一种细小的震动感,是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血流因异常流动造成涡流整理为word格式所致。多见于某些先天性病变或狭窄瓣膜病变。(2) 相比于听诊检查心脏杂音,触诊检查震颤更为可靠。有些心杂音频率过高难以捕捉,但触诊仍可感到震颤。 心包膜擦感: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用于检

5、查心包渗出性炎症。(三) 叩诊 叩诊方法及顺序(1) 心浊音界:包括绝对浊音界(没有肺组织遮盖)和相对浊音界(有肺组织遮盖)。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大小,即心界。(2) 采用间接叩诊法。(3) 先扣左界,再扣右界。左界从心尖搏动外23cm开始,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到第2肋。右界从肝上界上一肋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到第2肋。 正常心浊音界及其组成右界cm肋间左界cm23升主A,腔V23肺A段23右心房3.54.5左心耳3456左心室79 心脏浊音的临床意义(1) 球形心:全心室增大,称普大型,见于全心衰竭或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浊音界向两侧增大。(2) 靴型心:左心室向左下增大,心界似靴。

6、(3) 梨形心:左心房显著扩大,心界如梨形,叩诊可见胸骨左缘23肋间心界增大。(4) 烧瓶样浊音:心包积液,坐位时心界呈三角形烧瓶样,卧位时心底部浊音增宽。整理为word格式(四) 听诊 心脏听诊区 听诊顺序 听诊内容(1) 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在安静休息时心率60100次/min,小儿心率可达100次/min。(2) 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心脏节律是窦性心律,心脏病常见窦性心律不齐,但正常青年人生理状态下因呼吸频率的影响也可导致窦性心律不齐,所以临床价值不大。常见心律失常有:1) 期前收缩:在规律的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段长间歇。若连续每一次窦性心律之后

7、跟随一次心跳,两次心跳之间有一段间隔,即为二联律。正常心律:D-DD-DD-DD-D二联律:DDDDDDDD-DD三联律则是每两次窦性心律之后跟随一次心跳,以此类推。2) 心房颤动:听诊特点有三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率少于心率。(3) 心音:正常听诊中通常只能闻及S1和S2,S3少数青中年可闻及,S4通常代表病理性心音。1) S1:由二尖瓣和三尖瓣在收缩期关闭声音构成,三尖瓣略迟0.020.03s,耳音无法辨别,所以融合为一个心音。S1低顿,心尖搏动时出现,且心尖部听诊最响亮,历时较长。2) S2:由半月瓣和肺动脉瓣在舒张期关闭声音构成,肺动脉瓣略迟与半月瓣0.03s,同样融合为一个

8、心音,但生理情况下也可出现心音分裂,历时较短。整理为word格式3) S3:跟随第二心音之后,血流冲击心室壁的声音。4) S4:出现在第一心音之前,是心房肌用力收缩带动房室瓣及其附件产生。属病理性。(4) 心音强度的改变1) S1增强:主要取决于心室压力升高速率。多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房室射血时间延长,瓣膜长时间开放瓣膜位置低垂收缩期时关闭幅度加大引起S1增强二尖瓣狭窄心室充盈不足收缩时压力骤升使瓣膜猛然关闭,S1增强2) S1减弱:多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因心肌严重器质性病变所致。(心室充盈过多或收缩无力)3) S1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颤动和完全性传导阻滞。a) 心房颤动:两次心搏相近

9、时,S1增强(心室充盈不足)。反之则S1减弱。b)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心室几乎同步收缩,心室短时间内充盈血液极少,收缩时室内压骤升,产生“大炮音”。4) S2强度改变:S2变化较为复杂,取决于大动脉压力。分为主动脉瓣部分(A2)和肺动脉瓣部分(P2)。A2增强:主动脉压增高心室充盈期推动瓣膜猛然关闭P2增强多见于肺动脉压增高,原理同上。A2减弱:不论半月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均可引起A2减弱。半月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充盈量降低,压力降低A2降低。P2减弱同理。(5) 心音性质改变:提示严重心肌病变。1) 心肌严重病变时,S1、2明显减弱,强度极相似,形成单音律。2) 大面积严重心肌梗死和重症

10、心肌炎时,心率代偿性增快,收缩期和舒张期几乎相等,听诊类似钟摆,又称钟摆律或胎心律。整理为word格式(6) 心音分裂:尽管第一、二心音内部均由两个声音组成,但生理情况下一般无法区分,当内部两个声音间隔明显可辨时,称为心音分裂。1) S1分裂:原本三尖瓣迟于二尖瓣关闭,所以如果三尖瓣关闭时间延后就可出现心音分裂。S1基本不受呼吸影响,所以当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可以出现上述现象。此时,常伴有S2的分裂。2) S2分裂:S2受呼吸影响较大,变化比较多端。当吸气时,胸内负压,腔静脉抽吸静脉血能力增强,更多的血液回到右心,使右心排血时间延长,导致P2明显迟于A2引起分裂。当呼气时,胸内正压,有利于

11、减少右回心血量,同样有利于心音“紧凑”。1) 生理性分裂:正常青年多见深吸气末S2分裂.2) 通常分裂:通常分裂就是“像通常那样右心慢于左心的意思”,最常见的S2分裂,多见于使右心射血延迟的情况,如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3) 固定分裂:S2不受呼吸影响,A2和P2时距较固定,多见于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机制:固定分裂,S2并非真正不受呼吸影响,而是因为房间隔缺损特殊的结构代偿了呼吸对S2的影响。房间隔缺损因左心压力高,血流方向由左向右,右心血容量增加,射血延迟,出现S2分裂。1) 吸气时,胸内负压,右心血液充盈量原本就多,在此基础上大为增加,使得压力暂高于左心,造成血液由右向左分流。按常规,

12、原本应该更加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时间,但因为上述分流使得吸气对心音分裂的效果抵消,S2的分裂时距相对固定。2) 呼气时,原本右心回心血量有所减少,但由于存在左向右分流,使得右心血量仍然高于正常水平,射血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延迟,S2分裂不减小。整理为word格式4) 反常分裂:又称逆分裂,即“不寻常的右心快于左心的意思”是主动脉瓣关闭延迟于肺动脉瓣的病理现象。多见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也见于主动脉高压等(左心排血受阻,半月瓣关闭明显延迟)情况。反常分裂受呼吸影响,吸气时,肺动脉瓣关闭延迟,相当于“等了等”主动脉瓣关闭,所以分裂变窄。反之亦然。(7) 额外心音舒张期额外心音1) 奔马律:区别于S

13、1、2并与二者构成三音心律,形似奔马蹄声,故称奔马律。a) 舒张早期奔马律:最常见,多见于心率100次/min,由S3异常增大构成奔马律,又称第三心音奔马律。多见于心室负荷过重,心肌张力降低,顺应性下降等,如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等。以致于心室舒张时,血液少量充盈即引起剧烈室壁震动。生理性S3主要特点(鉴别)I.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II. 心率不快时易发现(心率不快时,心室可充分充盈,大量血流冲击心室壁声音更明显),左侧卧位明显,坐位和立位可消失。III. 与S2更为接近b) 舒张晚期奔马律:由S4参与构成奔马律,又称第四心音奔马律。由于舒张末期压力过高或心室顺应性下降

14、,导致心房为克服心室充盈阻力而用力收缩产生的异常心房音(即S4)。多见于: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肌病,主动脉狭窄等。c) 重叠奔马律:心率较快时,上述两种奔马律在舒张中期重叠出现。心率较慢时两种奔马律可没有重叠,听诊为四个心音,即四音律(S1S4均可听及)。整理为word格式2) 开瓣音: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声,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且柔软时。产生机制:舒张期二尖瓣突然开放却无法“开展”,半开放的瓣膜受到血流冲击产生振动,即为开瓣音。3) 心包叩击音:见于缩窄型心包炎。在快速充盈时,由于心包增厚阻碍心脏运动,使得心脏舒张至一定程度时突然被动停止,导致室壁颤动发声。4) 肿瘤扑落音:见于心房粘液

15、瘤。粘液瘤在舒张期随血流进入左室,碰撞室壁和瓣膜,以及瘤蒂柄突然紧张振动所致。收缩期额外心音1) 收缩早期喷射音:又称收缩早期喀喇音,短脆高调,心底部听诊最清楚。产生机制为:扩大的肺动脉或主动脉在射血时血管壁振动(类比病理S3引起心室壁振动记忆),以及半月瓣或肺动脉瓣用力开启或开启时突然受限。2) 收缩中、晚期喀喇音:短脆高调,出现于S1后0.08s称为中期喀喇音,0.08s以后称为晚期喀喇音。产生机制:二尖瓣在收缩晚期脱入左房,且反向打开受限,瓣膜突然震动所致。这种情况又称二尖瓣脱垂,可以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8) 心脏杂音1) 产生机制:血流由正常的层流变为湍流,冲击心壁或动脉壁产生杂音。杂音主要是两种原因,该打开的瓣膜打不开(狭窄),该关上的瓣膜关不住(关闭不全)。2) 杂音的传导方向(须动态听诊)a) 二尖瓣关闭不全(MI):向左腋下传导b) 二尖瓣狭窄(MS):局限,不传导c)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向心尖或胸骨下传导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