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网红现象的事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968772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网红现象的事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关网红现象的事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关网红现象的事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有关网红现象的事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有关网红现象的事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网红现象的事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网红现象的事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网红现象的事例一、“网红”的含义与发展(一)“网红”的含义“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其内涵已经远远超过“网络红人”的范畴, 如今的“网红”所包含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主播类“网红”、自媒体“网红” 等,各行各业的普通人都可能成为“网红”。各类游戏“网红”、美食“网红”、 美妆“网红”、健身“网红”等大量活跃在互联网上,每类“网红”在各自不同 的领域向粉丝传播自己的状态或是关于社会事件的态度,吸引受众的同时获取自 己的心理和物质需求。笔者综合其他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查阅相关资料,把 “网红”定义为“在现实中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 关注从而在网络上走红的人”。(二)

2、“网红”的发展历程1文字时代的网红”从1998年到2004年,BBS论坛的流行带来了大批 的网络写手,他们在论坛上进行各类文学创作,这一时代的“网红”将舞文弄墨 作为他们展示才华的利器,他们大多具有一些离经叛道的意味,对传统的文学创 作理念和权力体制发起了一次强有力的冲击,如安妮宝贝、南派三叔、痞子蔡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网络文学写手为代表的第一代“网红”作为萌芽推动了“网 红”的不断成长与发展。2.图文时代的“网红” 这一阶段的“网红”以图取胜,晒美照、晒穿着并配 上戏谑的文字,靠不同于常人的异类造型搏出位,为了成名即使自己被网友骂得再惨也在所不惜。这个时期也是网络流行语开始发展的时期,

3、网络上到处充斥着恶搞、自娱自乐、虚无和快感。这一时期的网络红人也就带有一些贬义的意味在 里面,网友出于对这些特立独行的“网红”的好奇,对其进行关注并展开讨论。3.新媒体时代的“网红” 新媒介诸如微博、微信的诞生以及各类直播平台的大量涌现,产生了视频时代的“网红”,移动社交进入富媒体时代,除了传统的 文字和图片,现在的“网红”可以在社交软件中上传视频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 或者是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与网友进行互动。二、“网红”的传播特征(一)个性化:个人特质明显“网红”在某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才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独特之处可以是外貌姣美,或者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能力和知识。(二)娱乐化:互联网上的

4、全民狂欢人们追求轻松的享受,喜欢把“网红”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来消解无聊的时 间。过度娱乐化的“网红”对于人们来说又是一针麻醉剂,人们追寻的只是快餐 式的享受。三)移动化:随时随地分享内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发展使得各类社交App不断涌现,使“网红”的传播内容从以前的单一渠道变为多平台联动。三、“网红”传播热的社会积极效应(一)自媒体时代下平民偶像开始崛起传统社会中的“造星”机制非常繁琐,演艺公司和媒介所呈现出来的偶像总 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距离普通大众的生活非常遥远。“网红”的出现打 破了以往的传统造星模式,“网红”在没有被媒介报道出来时或许就已经在互联 网上拥有了大批的粉丝并在大众中流

5、行开来,给大众带来了亲切感和认同感。追 逐潮流的年轻人也可以在“网红”身上满足自己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网红”为 他们的心灵提供了一个可以排解苦闷和寄托的精神场所。“网红”的出现代表着 平民偶像的崛起,打破了传统精英体制下明星的至高无上,偶像祛魅已成事实, 一个又一个平民偶像在众多网友的精神荒原上开始涌现。(二)作为“现象”的“网红”到作为“文化”的“网红”不同的“网红”拥有不同的粉丝群体,每一个个体都会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 “网红”作为自己所追求的对象。这在文化中笔者可以认为不同的粉丝社群对应 着不同的亚文化。每一种亚文化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群体,热衷游戏的受众喜欢 游戏主播,喜爱感官享受的男性追

6、寻美女“网红”等,都表现出来这一点,粉丝 把自己的意愿寄托在自己所追随的“网红”身上,进一步衍生到“网红”的周边 如“网红”所推荐的产品等。他们希望通过“网红”来达到自己的某种意愿,希 望可以让社会听到自己的声音。由于粉丝社群的不断扩大,粉丝这一群体的意志 不断趋于一致,在自己这个社群中不断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观点,所有的粉丝对“网 红”有了一个共同的符号期待,这种期待表现在“网红”身上通过文化的再生产 不断完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这一独特的符号意义区别于其他的粉丝社群 形成的亚文化,也不同于社会上的流行文化,它具有明显的标签和风格。而这种 独特性的文化作为粉丝的精神寄托之地不断发展,涌入整个

7、社会的文化潮流中去(三)“网红”传播促进了社会青年化社会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娱乐观等 和长辈们有着不一样的态度和认知。青年人的思想和观念对于社会的渗透和影响 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全社会会注意到青少年的心理诉求和存在价值。在个体化 的社会中,每个人独立而存在,但是人是社会人,必须要接触到外界社会才能不 被孤立。“网红”将其个人的私生活展现出来,通过社交软件和各类平台与外界 产生了联系,在这一过程中,一个粉丝社群也在悄然形成。作为个体的每一位粉 丝在这一群体中接触到整体的思想观念,他们也会主动将“网红”的信息传递给 其他人,希望其他人可以和自己产生共鸣。个体对于“

8、网红”的认同通过人际传 播不断扩散开来,成为一类现象。这样一来,个体的标签变为了集体的标签,通 过某一个“网红”形成了大家共有的认知,粉丝社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通过共同的 符号来确定自己的身份,找寻自己的归属感。四、“网红”传播热的负面影响一)“网红”消解和削弱了传统榜样和文化偶像的影响力“网红”发展至今日,已经与传统影视、政治、体育偶像一起共同组成了大 众偶像。过去的大众偶像首先是可以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经过人们选择和接受、 媒介报道和国家认同的优质标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网红”所包括的人 群数量非常庞大,鱼龙混杂,以“凤姐”为例,她在没有对鲁迅有全面了解的基 础上便公然在媒体上贬低鲁迅的

9、价值,尽力夸耀自己,这样的人不具备成为大众 偶像的实力,不应该将其包含在大众偶像中。若是人们把一些反社会、违背传统 社会优秀文化的“网红”作为自己的榜样,那么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精神上的迷 失,同样也增加了整个大众偶像的污名,会逐渐削弱大众偶像的影响力。(二)“网红”传播带来伦理失范问题1. “网红”生产的内容混乱不堪。“网红”通过社交软件呈现出来的内容相 对正规。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直播的一些“网红”主播如一些游戏主播,打着游戏 的幌子实际上在进行非法赌博交易,将虐杀动物、自残等颠覆人性的行为作为直 播的卖点;一些富二代“网红”在社交软件上炫富,秀名车、名表,公然挑起普 通民众的仇富心理,为获取所

10、谓高高在上的满足感;一些“网红”听到了一些小 道消息之后会向自己的粉丝群体过度渲染,原本简单的事件可能会引起整个社会 极大的舆论讨论,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2. 过度消费女性。“网红”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女性,她们拥有光鲜靓丽的外 表和完美的身材,超过 80%的主播都是年轻女性主播,与之相对应的便是主要 是男性粉丝追逐这些女性“网红”。为了吸引男性粉丝,让男性粉丝在直播平台 进行打赏,一些女性“网红”会做出一些谄媚、低俗的举动来引起男性粉丝的注 意,在很长时间内,人们在提到女性“网红”时总是会想到一些不堪入目的事件。如斗鱼平台女性主播“卡卡”的“卖球门”事件,不仅在直播平台上引起了上百 万粉丝的围观讨论,也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3. 容易造成互联网群体性事件。互联网技术的先进让“网红”与粉丝、粉丝 与粉丝之间的即时互动推向了最高点。粉丝在了解到“网红”或者是其他人的思 想观点时可以立即做出不同的判断和回应。互联网的这种开放性和互动性也为群 体性事件的发生孕育了温床。一些“网红”的直播例如游戏主播“小智”在进行 网络游戏直播的过程中与其他玩家吵架,数百万粉丝在收看直播过程中利用弹幕 进行激烈的讨论,进而演变成骂战,最后甚至上升到地域歧视和人身攻击。这些 群体性网络事件会对互联网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形成良好的上网环境和网 民健康的上网心理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