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豆浓端午情长》——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_Microsoft_Word_文档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967857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粽香豆浓端午情长》——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_Microsoft_Word_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粽香豆浓端午情长》——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_Microsoft_Word_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粽香豆浓端午情长》——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_Microsoft_Word_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粽香豆浓端午情长》——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_Microsoft_Word_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粽香豆浓端午情长》——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_Microsoft_Word_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粽香豆浓端午情长》——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_Microsoft_Word_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粽香豆浓端午情长》——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_Microsoft_Word_文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粽香豆浓端午情长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2010-6-2 浏览(556) 【大 中 小】 镇江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 丁连香、田丰一、活动背景分析主题由来:在国务院新修定的法定假日中,五一长假被取消,而分别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个假日。新鲜之余,孩子们对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纷纷表示反对。五一长假取消多不好,打消了我的出行计划,端午节不就是吃几个粽子吗?一点都不好玩,也值得放假?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同学们崇尚过洋节,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已经越来越淡化。有同学提到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文化遗产都已经申请成功了,他们还要申报中医遗产,认为地动仪是他们祖先发明的。如果再不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

2、化,必将导致我们民族无形文化的急剧消亡和流变。激烈的讨论过后,孩子们迫切地想知道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几经商讨他们决定开展以“粽香情浓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开这些谜团。学情分析:本班39名同学,懂事、好学,喜欢阅读,但家庭条件一般,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其学习,家里有电脑的只在极少数,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学校网络、老师和课外书。他们对于的端午的认识也仅仅是吃几个粽子和鸡蛋,带彩线辟邪之类,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对屈原的了解也甚少。资源分析:电脑网络的普及,学校图书馆的开设,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亮丽的舞台;地处扬中江边,四五月份芦叶飘香,有利的地理位置、葱茏的芦叶为孩

3、子们的实践提供了的广阔的空间和取之不竭资源;经验丰富、不忘传统的家长,是实践中重要的社会资源。二、活动时长及活动目标活动时长(一个月)第一阶段:走近端午(一周)第二阶段:情系端午(三周)第三阶段:端午情长(一周)活动目标:1学会用上网、收看电视、查阅书报、询问等多种途径获得资料,让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等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学会用小报、宣传栏介绍端午节的知识,积极参与并设计有特色的民俗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3认识并学会打芦叶,了解粽子的多种制作方法,并学会其中的一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合作、动手的能力,并能分享其中的愉悦。

4、4通过义卖粽子,策划扬中美食节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和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三、活动准备教师了解情况,分析学情,制定活动方案,确定研究的形式、范围和工具;大量阅读,了解丰富的端午节知识,提供某些必要的资料给学生借鉴,充实学生的认识;选择有利地点打芦叶,给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保障;对学生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能及时、高效地作出应对。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能团结合作、商量解决,服从教师指导;善于人际交流,发现并利用身边的物产和人力资源,愉快、高效地解决问题。四、活动过程第一

5、阶段:走近端午确定了课题后,孩子们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找资料。图书馆里,他们孜孜不倦地翻阅,电子阅览的时间他们争分夺秒地搜寻,家中他们更是寻长问短,不厌其烦。就这样孩子们如饥似渴地阅读,废寝忘食地研究,热情洋溢地交流。五花八门的知识,精美绝伦的图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大开眼界。经过一番商量,大家一致认为应从身边做起,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号召全校师生都来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孩子们群策群力,通过宣传栏、手抄报、黑板报介绍端午节知识;制作剪纸、贴画作品介绍端午节习俗,他们还举办了端午节摘抄展和端午节图片展活动的开展完全是孩子们的自发行为,他们个个参与,人人主动,全校师生深受鼓舞。第二阶段:情系端午一、了

6、解粽子传承文化孩子们沉浸在弘扬端午传统文化的欢乐气氛中,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问题越来越多,其中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可是我们扬中房子上梁生日满月为什么要吃粽子?”“新时代的端午节可不可以不吃粽子,能否搞一些受现代人欢迎的娱乐性节目。”研究围绕粽子继续进行,孩子们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请教,利用网络进行更深入地了解。一个星期后,收获颇丰。交流会上,孩子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施楠楠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让我们了解了粽子外形独特、造型精美,馅料丰富、品种繁多,意义深刻、影响深远。王天芝说:“芒种前后,农民最繁忙,包上百十个粽子,养在水里,易保存。辛苦了半天回到家,剥了皮

7、就可以吃,既当饱又省力。”蔡雨菲了解到,粽子乃是谐音“种子”,孩子满月时,裹粽子是想把孩子裹起来,让孩子长命百岁。房子上梁送粽子则是将喜庆带给亲朋好友。吴琦说:“雪白的糯米,意味着屈原廉洁清贫的一生和纯洁如玉的精神;粽子的三角形状,象征屈原刚正不阿、有棱有角的品格;包一颗红枣,喻屈子一片丹心。”交流会后,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粽子虽小,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却很浓郁。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包罗万象,粽子不仅值得吃,粽子文化更值得传承。二、芦叶飘香包粽寄情五月的江边,芦叶飘香,正是采摘的大好时节。孩子们迫切地想去江边采芦叶、学包粽子。于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午后,在学生家长的陪同下我们出发了。这些

8、蜜罐中泡大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何时吃过这种苦。烈日的炙烤,芦叶刮脸的疼痛让他们理解了劳动人民的辛苦。虽然生在农村,长在江边,不知芦叶啥模样的同学却大有人在。在询问中学习,在对比中摸索。孩子们信心十足。芦叶划着脸了,火辣辣地疼,石头绊着脚了,硬生生地痛,他们全不在乎。汗水湿透衣襟,笑意写满脸上。芦叶滩里留下他们不畏艰难、互帮互助的身影。短短的一个小时,他们不仅认识了芦叶,还学会了采摘芦叶的方法、技巧。整个过程中,他们收获了近十来斤重的芦叶。学包粽子的过程是艰难的。我们请有经验的家长到学校来指导,家长边演示边讲解,孩子们听得认真学得仔细,可实践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为了包好粽子,他

9、们又在食堂师傅的指导下,仔细琢磨,反复练习,包了拆,拆了包;有的同学还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了包四角粽子、小脚粽子、一把抓粽子和长粽子等等。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包粽子比赛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经过激烈的角逐,评出了张也、吴慧剑、丁雨三名包粽子大王。作为包粽子大王的丁雨在日记中是这样抒发自己的感受的:当看到小小的芦叶在奶奶手中三卷两卷成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时,我觉得包粽子很容易,可实践起来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我好几次都想打退堂鼓,是奶奶的悉心指导、不厌其烦,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所以这个包粽子大王的称号里有奶奶的一半功劳。学包粽子的过程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一项劳动技能,是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了学习的不易,增

10、强了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心。品粽子是最激动人心的事情。孩子们细细咀嚼、有滋有味,学着古人说:“此乃天下第一味也。”品粽子缅怀爱国先烈,吊屈原宏扬传统文化。品完粽子,孩子们又在班集体中举行了凭吊屈原,缅怀先烈的活动。一个粽子一份心,一个举动一片情。孩子们又纷纷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献给别人。有的同学收获了一份友谊,有的同学分享了一份快乐,有的同学将粽子献给老师,食堂师傅一时间整个校园上空弥漫着芦叶粽子的清香。还有的同学将粽子带回家献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赠人粽子,手有余香。在献粽子的过程中,他们体会到了给予的快乐,更能体谅和关爱他人了。第三阶段:端午情长汇报展示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紧锣密鼓地策划,

11、紧张而认真地排练。因为他们知道,这次活动不仅要展现自己,更重要地是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活动中,孩子们井然有序而又满怀激情地汇报着。贺聪、张志超自编自导的相声,让孩子们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钟健飞的屈原故事、魏培杰等人的诗朗诵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爱国之情,将活动推向高潮。活动结束,孩子们诗性大发,纷纷提笔写诗。他们的诗作有赞扬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的,有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的,有缅怀对屈原的崇敬之情的。素有小书法家之称的祝瑞来、陈小玉泼墨挥毫,把这些诗作写成了漂亮的书法作品,张贴在教室里。 此时此刻,孩子们认为今年端午节被列为国家公众假日,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到时候我

12、们就有时间和精力来尽情享受节日的文化。因此他们开始满怀激情地策划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可以书写对联宣传端午节文化。”“我们可以在学校的美食节上介绍粽子文化,向全校师生展示包粽子过程,请他们品粽子。”“我们可以制作展牌,利用假日,走上大街,向更多的人宣传端午节的知识。”冯侠同学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号召全校师生都行动起来,做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小卫士。张也在给市长伯伯的信中提出她的端午节活动建议:“据了解,韩国“江陵端午祭”是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可谓既丰富多彩,同时又具有地方特色。我们可以和举行扬中江鲜美食节一样开展端

13、午美食节,书画展,手工制作展,同时开展一些吃粽子比赛、摔跤比赛、寻宝等娱乐性节目。”最近四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地震,孩子们又义卖粽子、彩线、香包、对联等向四川灾区人民捐款。活动仍在继续,此时此刻,也许孩子们还在酝酿端午节的策划书,也许他们已经在实施自己的方案相信今年孩子们一定会拥有一个别样的端午节。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地点联系人活动成果活动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收集资料了解端午节相关知识出手抄报阅读室李老师利用手抄报宣传端午节知识打芦叶江边芦苇滩丁老师带回两篮芦叶包粽子学校食堂朱师傅至少学会一种包粽子的方法策划扬中市端午美食节电脑房肖老师完成策划书义卖粽子学校操场丁老师

14、卖出粽子捐赠灾区我们将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除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外,更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调查探索能力等。注重分层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学生评价标准不同,通过评价激励学生进步。六、活动评析1、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是幸福的。他们收集了资料会第一时间给我阅读,他们包了粽子会第一个给我品尝,他们有了问题会首先想到请我帮助。通过活动,我和孩子们都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孩子们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2、分享孩子们的成长,我是快乐的。1)孩子们学会了合作活动中,他们一起查找资料、采访、写感想

15、、排节目、设计制作展牌、动手绘制手抄报,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家里没有电脑,条件好一些的就邀请他们去自己家上网浏览。在采芦叶、学包粽子的过程中,许多孩子有畏难情绪,他们互相鼓励、团结协作,一起排忧解难。2)孩子们爱上了读书通过活动,原先不喜欢读书的同学也一头埋进了书堆,学校图书馆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相约一起去市图书馆办卡借阅,班级中出现了浓厚的读书氛围。3)孩子们学会了沟通在调查、访问、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有些家长不理解,认为孩子的当务之急是学习,打芦叶、包粽子浪费时间。孩子们写出了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跟家长交流。3、品读孩子们的日记,我为他们自豪。 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尊敬先辈感恩他人的情怀,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道德情操在一次次不经意的访问、交流和实践中得到了提升;他们不再崇尚过洋节,而励志要让祖国的传统节日生生不息。夏颖:“一位老奶奶深情地向我介绍“过端午吊屈原,爱国诗人不能忘呀!”你看她多爱国啊!一位老奶奶尚能如此,更何况是我们。”王吉子:“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