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症科ICU疾病护理常规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96687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重症科ICU疾病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重症科ICU疾病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重症科ICU疾病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重症科ICU疾病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重症科ICU疾病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重症科ICU疾病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重症科ICU疾病护理常规(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重症科ICU疾病护理常规 一、休 克 休克:指的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微循环淤滞,从而使重要器官受损,出现一系列全身反应的病理综合征。 【护理评估】 1病史 休克有关的创伤、出血、感染等病史。 2评估休克体征 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瞳孔、意识、面色、口唇及四肢末梢循环情况。 3心理评估 抢救措施繁多,患者及家属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 【护理问题】 1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与大量失血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患者受到感染、免疫力降低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患者长期卧床有关。 4焦虑与恐惧 与患者及家属担心病情预后有关。

2、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观察要点:(1)意识与瞳孔;(2)肢体温度和色泽;(3)血压 ;(4)心率、脉搏;(5)呼吸、SpO2 ;(6)尿量 ;(7)体温及全身状况,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2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快速补液:应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一般选用一条静脉用作扩容,另一条输入各种抢救药品。必要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这样既可提供快速补液通路,又可监测中心静脉压,以指导治疗。 3根据病情采取休克体位:平卧或仰卧中凹位,心源性休克取半卧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4维持有效的通气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供氧,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 呼吸困难者,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动态监测自主呼

3、吸、辅助通气、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 5维持体温 (1)要注意保暖,可以加盖棉被,并提高室内温度,以利复温。(2)高热应采取措施(擦浴、冰袋、降温毯)降低体温。 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在补充血容量前提下,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微量泵持续匀速泵入,优先选择中心静脉。 如从外周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应严防药液渗漏。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期间,严密观察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根据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波动调整药物的用量。 7预防潜在性损伤 感染、压疮、坠床。 8饮食护理 神志清的患者可进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昏迷病人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与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 避免误吸。

4、必要时禁食。 9心理护理 给予心理支持,消除焦虑、恐惧等情绪,安抚患者家属。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治疗与护理。 2告诉家属护理方案及配合事项,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 【护理评价】 1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用药观察及时,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吸痰等护理措施到位。 3护理记录及时、完整、准确。 4急救药品、物品准备充分,患者发生意外抢救及时。 二、昏迷 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是大脑皮质和皮质上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损伤的结果。病人的运动和感觉完全丧失,任何刺激都不能唤醒。 【护理评估】 1.病史 询问病因与起病急缓情况,既往健康状况。 2.通过痛觉

5、检查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的表现判断昏迷的程度,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 3.辅助检查 脑脊液化验,CT或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护理问题】 1有误吸的危险 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气管分泌物增加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患者长期卧床,对压迫的感知力降低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4.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的变化,注意有无呕吐、抽搐等伴随症状并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或分泌物吸入气管,有假牙应取下假牙。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6、,定时翻身、拍背,按需吸痰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4注意安全,防止意外,谵妄、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适当约束带约束,剪短指甲,以防皮肤抓伤,注意保暖,防止烫伤。 5注意营养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遵医嘱鼻饲富有营养的流质饮食,每次250ml为宜,每日6-8次,注意鼻饲胃管的护理,鼻饲管每周换1次。 6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各种护理记录,及时准确留取标本送检,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7预防并发症:(1)两眼不能闭合时,每日用红霉素眼膏涂覆,或覆盖凡士林纱布覆盖;(2)口腔护理,每日进行2-3次口腔护理,张口呼吸者,口部盖湿纱布;(3)预防压疮,定时翻身,保持床单平整清洁,注意肢

7、体应处于功能位,定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4)保持大小便通畅,留置导尿者应防止尿路感染;(5)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健康指导】 1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假牙以防误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 2瘫痪肢体要保持肢体功能位 3保证病人安静休息,各种治疗和护理集中进行,严格控制探视人员。 4昏迷、吞咽困难病人应予鼻饲流食,防止误吸引起肺部感染。 【护理评价】 1患者治疗护理措施到位,病情观察及时,无护理并发症。 2急救药品、物品准备充分,患者发生意外及时发现并抢救。 三、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最有效及最可靠的一种方法,指将一种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

8、,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这一技术能为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等提供最佳条件。常用于气管内麻醉和危重病患者的抢救。 【护理评估】 1插管后的通气情况及呼吸、循环改善的情况。 2插管后呼吸道的湿化及痰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3气管插管的位置及气囊的充盈度。 4气囊的压力。 【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插管刺激呼吸道,致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患者无力排痰有关。 2.语言沟通障碍 与经口气管插管致使无法发音或发音不准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气管插入及患者抵抗力降低有关 4.有窒息的危险 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有关。 5焦虑 与患者及家属担心疾病

9、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气管插管后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血气指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配合抢救。 2.妥善固定导管,检查其深度,防止意外脱管,注意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适合的牙垫,以利于固定和吸痰。 3.定时更换固定的胶布并做好口腔护理,每日至少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4.保持人工气道湿化,可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顺序为气管内口腔鼻腔,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5.监测气囊压力,放气囊前先吸引口腔及

10、咽部的分泌物,每隔4至6小时将气囊放气5分钟,气囊注气后,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灌注压25cmH2O。 6.做好预防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部感染。 7.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防止意外脱管。 8.气管插管术后患者,通常无法正常进食,除了静脉补给外,也需要给予鼻饲来维持机体需要,鼻饲时应抬高患者30-45度,避免误吸,同时观察面色、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健康指导】 1.安慰和鼓励清醒患者,向其讲解导管的重要性,避免意外拔脱。 2.指导清醒患者做有效呼吸机有效咳痰。 3.指导患者如何用手势表达自己的心理需要。 【护理评价】 1.气管导管固定妥善,周围皮肤无损

11、伤。 2.呼吸道保持通畅,气道湿化、吸痰有效,无并发症发生。 3.观察病情及时,护理记录完整。 4.急救药品、物品准备充分,患者发生意外时抢救及时。 四、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术:是指颈段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插入气管的手术,病人可直接通过气管套管呼吸。气管切开术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护理评估】 1呼吸困难和缺氧程度。 2气管套管是否通畅,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及量。 3气管套管周围皮肤。 4气囊压力。 【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患者无力排痰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气管切开后需经气管交换气有关。 3焦虑 与患者及

12、家属担心疾病及预后有关。 4语言沟通障碍 与气管切开后不能经口说话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插管入侵呼吸道有关。 【护理措施】 1.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及切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帮助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24-48小时病情允许可取半卧位。 3.气管切开患者应经常检查其套管系带的松紧是否适宜,系带是否牢固。观察气管切口有无出血、感染等情况,切口周围用0.5%碘伏消毒,每日2-3次,保持切口部位敷料清洁干燥,如有分泌物污染及时更换。如气管套管为一次性气管套管,应及时清洗更换套管,保持套管清洁通畅。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

13、泌物,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5.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通常无法正常进食,除了静脉补给外,也需要给予鼻饲来维持全身营养状况,鼻饲时应抬高床头30-45度,避免误吸,同时观察面色、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6.做好基础护理,及时做好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向其讲解气道湿化及吸痰的重要性。 【健康指导】 1向清醒患者说明气管切开的目的及意义,给予心理支持。 2说明手术后声音和一定时间内不能进食的原因。 3指导患者如何用手势表达自己的心理需要。 4长期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指导加强自我呼吸锻炼,争取早日脱机,早日拔管。 【护理评价】 1套管固定妥善,切口保持清洁,周围皮肤无损伤。 2呼吸道保持通畅,气道湿化、吸痰有

14、效,无并发症发生。 3观察病情及时,护理记录完整。 五、深静脉置管 【护理评估】 1.置管部位、时间、置管长度、是否通畅。 2.局部皮肤情况,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有无局部肿胀。 3.患者有无原因不明的发热。 4.输入液体浓度、有无刺激性强液体。 5.患者对置管的认识程度。 【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与深静脉置管为侵入性手术有关。 2、导管堵塞的危险 与导管护理不当有关 【护理措施】 1.预防感染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血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1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3-7天,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后要戴无菌手套。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0%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导管不宜常规更换,如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应酌情更换。 (6)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更换导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