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安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95703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交往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际交往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际交往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际交往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际交往安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际交往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交往安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际交往平安 一、定义指个体与周围之间的一种心理与行为的沟通过程。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之间及 大学生与其他人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二、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但由于大局部学生都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因此其交往仍受生产力开展和自身经济根 底的一定限制, 表现为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人际关系, 因而学生人际关系的根本动力在相当 大的程度上归属于精神生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根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 己独特的观点, 并且易趋固执, 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一 种宽松与自由的环境。 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 以人格

2、平等为根底; 交往对象、 范围、 内容、 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 期望值与理想较高; 交往中的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 强。三、人际交往的特点当今社会,是一个人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的社会,中国与世界接轨、职业流动性的增 大和自主择业, 对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使他们的人际交往 呈现出新的特点。1、交往的迫切性 首先,随着大学生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的交友需要日益迫切;其次是入学后 环境的改变使得他们有迫切适应新环境、 结识新朋友的需要; 另外, 择业的自主性也使得当 代大学生有迫切与人沟通、多方面获取信息的需要。2、理想性仍存,实惠性需求上升 人际交往最根本的动

3、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得到自己需求的满足。大学生们 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校园内, 其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同学和教师, 主要任务是学习, 因而他们 之间的交往动机比拟单纯,如结识朋友、切磋学问、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等,并且往往将之 理想化, 较少带有功利色彩。 但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开展与毕业自主择业的要求, 当代大学 生的人际交往显示出了新变化: 据复旦大学团委日前在校内进展的一次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 调研活动结果显示,有过半的大学生进展人际交往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丰富大学生 活,但有 18%的大学生把“有利于将来事业开展作为社交首要目的。并且,交往目的也 呈现出年级差异, 低年级学生是为了丰富

4、大学生活, 而高年级学生那么更加注重寻求有利于 将来事业开展的社会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实惠性需求增加的 特点。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交往的社会化特征更加有所强化。3、广泛性与时代性 随着信息社会的降临、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开展,现代化通讯工具的普遍应用,当代大 学生人际交往的广泛性与时代性特点主要是通过交往方式的改变表达出来。 仍以复旦大学调 查结果为例:有 50%的学生认为“以寝室为中心是最有效、最现实的社交方式,而在另一 半的学生中,“社会工作和“ BBS QQ等新兴网络社交分别以 26%和18%的比率占了主 导地位,远远高于 6%的“好朋友为主的小圈子型传统方式。这一结

5、果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交往方式及交往观念的改变, 大局部的学生不再抱有狭隘的交友观念, 转而追求建立更加广 泛、多样的人际关系。现代计算机、 通信、网络技术为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提供了先进的信息 传递手段,开辟了超时空的广阔天地,因此,以非直面性,身份隐蔽性,思想情感表达的随 意性、自由性、 超时空性为主要特征的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们时髦的、新型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要选择之一。4、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表达在当代大学生贫富的差异上。由于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自费和公 费并轨后, 学生缴纳的学费大幅度提高, 有些学生特别是下岗职工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 和 那些家庭、 经济等各方面条件都

6、比拟优越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两个不同的群体。 有调 查显示, 经济上的拮据使得前者在人际交往中较多的表现为交往被动、 性格内向等, 甚至个 别学生还会由此产生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5、开放性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与异性的交往上。由于社会的开展和来自多 方面的相关因素的影响, 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随着生理的成熟以及性意识的产生, 对于爱 情特别关心和敏感; 加之大学生们对校园里广泛的同龄异性交往大多持认同态度, 与以往的 大学生相比, 当代大学生异性之间的交往呈现出明显的开放性特点。 在现今的大学里, 学生 们谈恋爱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以至于“考研、上网、谈恋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

7、的时尚。四、心理特点 社会中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大学生同样离不开与人交往。和谐的人际 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安康不可缺少的条件, 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安康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人 际交往中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面子问题。往往是一次无辜的碰撞, 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本来只要打 个招呼、说声抱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抱歉,而是出言不逊,争吵 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2、冲动心理。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开展期,自制能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或者有些同 学认为自己做事爽快,实那么也是冲动的表现。3、宽容心理。同学之间坦诚相待、互通有无,有利

8、于增进彼此友情,减少不必要的摩 擦、冲突。但是,如果你和同学交流时遇到意见分歧,或对方有错误时,你是措辞生硬,还 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想一想, 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另外, 培养幽默感有助于把本 来紧张的局面缓和得轻松,几句俏皮话能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消化中消逝。4、封闭心理。 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 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 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 情感冲 动的强度较弱, 外露表现不明显,被人误认为封闭。实际上他们是情感深沉,能帮人一帮到 底。五、良好人际交往的重要作用1、人际交往时维护大学生身心安康的重要途径 1 人际

9、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泼、感 情丰富, 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 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 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 谊,满足自己无知和精神上的需要。 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 局部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里矛盾的加剧。 2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处于青年开展期的大学生, 正处在人生 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但在这个过程中, 一旦遇到不良因 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 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 3人际

10、交往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 展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述说喜悦。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保证 1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 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信息量之大, 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 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 随着信息量的扩大, 也在不断的增长。2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 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 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 对自己认识深刻,才 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心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3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开展的需

11、要,人际交往是协调集体关系、 形成集体合理的纽带, 而一个良好的集体, 能促进青年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 通过人际交往能够表 达人与人之间的保护、关心、信任与友谊,大学生在彼此交往中,进展感情交流,获得心理 上的满足感,增进了彼此间的亲密感。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措施1、求同存异 相似性因素是导致人际关系吸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求同存异就是把双 方的共同点开掘出来,作为改善关系的根底。例如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相近的工作、 同乡、同学、同龄等等,都会成为改善人际关系的突破口和友谊的生长点。 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似, 是最重要的相似性因素, 以它为根底的人际吸引, 是人际关系的稳定 因素

12、。 因此,加强组织文化建立,培育共同的价值观,是在组织内部改善人际关系的根底性 工作。 从个人来说, 努力向组织文化靠拢,自觉地认同群体价值观,是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 关系的关键。2、改变不良的人际关系反响特质 每个人的人际关系反响特质各不一样,因此会引起不同的人际关系效果。感情动机很 强,性格随和,关心、帮助、保护、体贴他人又能主动与别人交往者,必然能和别人形成良 好的人际关系;反之,自高自大,权欲过重,总想支配控制别人,或处处与人竞争,树敌过 多,锋芒毕露,或自视清高,性情孤僻,沉默寡言,待人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就不容易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的人际反响特质是可以改变的, 关键在于要

13、有自知之明, 正视 自己在人际关系反响特质上存在的某些缺点,并愿意做出切实改良。3、以诚待人 真诚是友谊的基石,真诚会产生感情的交融和心理的相悦,从而大大增进人际吸引。 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待人热情,诚恳,真心诚意地与别人交往。交往时要关心、体 贴、同情、理解别人,要培养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共知感,即心目中有他人,设身处地为他 人着想,善于体谅别人,与别人分担忧愁,共享欢乐。4、尊重他人 在与人交往时,不可以自我为中心,突出自己,夸夸其谈,而应当以他人为中心,耐 心倾听对方的讲话, 不要心不在焉或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 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尊重别人的 人格。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14、在和别人讨论问题时,要尊重别人的想法,才 采用肯定式, 肯定别人的正确意见, 不要因为别人的意见不完善就否认它, 应在肯定其正确 的同时弥补他的缺乏。当对方的意见完全错误时,也应以对方易于承受的方式,实事求是、 善意地提出来。5、甘当配角 不少人都有过高估计自己能力、夸张自己作用的倾向,在工作中都愿意当主角。其实 在社会系统中,谁都是主角,谁又都是配角。发号施令、支配环境和他人总是相对的,暂时 的,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当配角,承受环境和他人的控制、支配是绝对的。权力和控制是完成任务的手段和工具,一个人具有过分强烈的权力和控制欲望是不好 的,在人际交往中尽量少用居高临下的命令和支配口吻,而采用

15、平等协商、说服、支持、帮 助的态度,这样易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6、严于律己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中必须谦虚慎重、言行一致,严格要求自己,要 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即使自己有某些长处和成绩, 也不要处处显示。 对自己的缺 点要勇于做自我批评, 对于别人的批评应当虚怀假设谷, 客观地做出分析判断, 有那么改之, 无那么加勉。对别人的工作要多看长处和成绩,多给予肯定和鼓励。7、不怕吃亏 人在处理同组织、团体和他人关系时,不能手中老拿着一杆秤,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老想占廉价,不想吃亏,挖空心思占人廉价,久而久之,人们就会疏远。树立不怕吃亏的思 想,就不会有利那么干没利不干,就不会

16、害怕做基层工作,害怕干苦活、杂活、累活,也不 会因为暂时没有得到重用和提拔就灰心丧气。就会具有谦让、容忍的精神,就会豁达大度, 能和具备各种人际反响特质的人顺利地进展交往。8、努力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 与人交往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坚持人际关系的整体原那么外,还应注 意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给人的印象, 注意自己的行为 举止,姿势动作,衣着装束,语言谈吐,既热情随和又文明礼貌。与人交往时,要注意分析 自己和别人所处的性格状态, 自己尽量以成人的状态与别人交往。 提高自己的共感性, 使自 己的感情和对方的感情体验尽可能接近, 这对于形成共同的态度、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例人际交往刘某在家受到父母的疼爱,从没做过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很差,而 所在高中又是一个内宿的学校, 生活上的全部事情都要自己独立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