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育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95009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美术教育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美术教育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美术教育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美术教育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美术教育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美术教育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美术教育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襄阳市第三十六中小学部 余君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结合,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绘画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让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绘画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画的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美术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教孩子画画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他们画得如何如何像,而是激发他们内在的灵性,即对世界的感

2、悟。空气流动起来,才会清新。同样,让孩子们的眼光和思想“流动”起来,才会激发出智慧和灵光。一、 为学生创造有浓厚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美术教学中我会布置一些由学生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摆放各类造型精美的工艺品,还结合课题的需要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播放,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被浓厚的艺术氛围所感染,这些视觉、嗅觉、听觉的享受和刺激不仅给学生的身心上带来了愉悦,同时激发了他们想象和灵感,并由此引发他们的创造激情,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对于生活及美术的学习兴趣,可以让他们观察正在长大的蝌蚪,忙碌的蜜蜂、吐丝的春蚕,让他们吹蒲公英的花絮,听小鸟的歌唱,然后在教室

3、的墙面上集体创作一幅名为(春天来了)的主题作品。在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美术教育的任务是把美学理论渗透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之中,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叫是指教育者年通过一种手段,培养受教

4、育者对美术的整体认知与鉴赏美,创造没的能力的一种社会化行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那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良好的美术教育中来,培养他们的感受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1、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美术课教学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原动力,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心不乐学。”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呢?首先就要以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创设和谐气氛,缩短感情距离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亲切平等的教学态度和生动幽默的教学语

5、言努力创设出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缩短师生情感的距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他们自然会爱戴教师。教师讲的话,他们听着顺耳,乐于思考。课堂教学中,应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3、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经过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用激发学生兴趣增动力让孩子乐学,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根本教学生会学,用正确评价做保障使学生好学,让美术教学成为学生快乐发展的源泉。如何让美术教育成为

6、学生快乐发展的源泉呢?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解决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这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在美术教学中,作为教师常常会感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太难,一次成功的美术作品展览,一次精彩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甚至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浓厚的兴趣。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地合作关系,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造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响应者

7、。美术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题地位,改变教师是教学唯一的主角的现象,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意味着不仅将学生视作伟教育的对象,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做教育过程的平等着、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 为了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我对学生们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主持人式的教师,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课堂变的更为轻松。他们希望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培养自己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教师,应从中受到启示,在教学工作中注重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尝试。二、巧妙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教

8、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情境启动指导策略,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挖掘素材,切入景致,创设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能找到“感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性情得到陶冶,审美意识和能力得到升华、健康的人格得以伸展。(设计标志)一课,我利用形象性强这一特点,编排了一个故事,讲解一个人在语言不同的条件下如何利用直观标志解决问题,边讲解边出示有关的资料,并有意让学生来画故事中的标志,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我在讲(画漫画)一课时,为了能在开头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搜集大量的材料,首先给学生们播放一首儿歌,我

9、也慢慢的跟唱。当欢快熟悉的歌声响起,学生们惊奇的喊道:“这不是?(两只老虎)吗?”我趁热打铁,用多媒体播放漫画(两只老虎),并请学生谈谈对这幅画的理解。在声音,图片双重的刺激下,学生们的情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在他们自己的参与中,课题自然而然的引出,一堂课在兴奋的状态下迅速展开。1、参与教学,师生互动 在讲(多种形态的脸)、(给你自己画张脸)时,我拍摄了一个学生的各种表情,然后以慢放得形式让学生体会人物面部的变化过程。请每一个学生模仿录像也做做各种表情,亲自感受一下,用手摸一摸,相互看一看,比赛画一画,一节课在轻松愉快中完成。在上(自画像)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自己得出结

10、论,教师只是适当的引导者和忠实的倾听者。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平时忽略的细节,帮助学生克服人物表现概念的缺点,使学生能大胆、有个性的表现是学习放入重点。然后以比赛的形式请学生们自己总结人物头像的特点,总结多的为第一名,学生们兴趣高昂,竞争激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兴趣下,在实践中,知识便自然而又牢固的记在他们心中。在讲制作课时,我经常让学生自己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只有让他们动手参与,亲自体验,才能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体会新美术教育理念带给课堂的乐趣。2、尝试体验,树立自信根据学生的好胜心,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

11、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激怒学生的绘画兴趣,如:常有的每节课的总结,我将优秀作品挑选出,及时给予表扬,并将其中一部分作品贴于学校的橱窗内,让他们获得成功感。常此这样,学生们绘画积极性提高了,暗地里较上了劲,比比谁画得好,画得好的就可帖于橱窗给全校师生欣赏了,都好呀!良性循环,学生越画越起劲,越来越感兴趣。 总之,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变“要我画”为“我要画”,让学生画得主动、画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绘画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绘画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

12、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美术学科特点,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充分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乐趣中步入乐画的天地。自信可以创造健康,快乐的人生,当学生缺乏自信时,常常会神情不安,紧张,愿意服从别人,到新环境不知所措。在美术课中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逐步建立儿童的自信心:、心理暗示,语言上“你是最好的” ,“老师相信你”,“你很棒”。、用目光和语言的交流提醒学生们慢慢来,消除他们的心理紧张;题材倾向于学生熟悉或喜欢的的内容,避免学生觉得太幼稚,没有信心;、采用一些能够落笔大胆,肯定,表现粗犷风格的工具;、经常展现出学生们的作品,让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襄阳市三十六中小学部 余君 电话:138862284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