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941264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产业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旅游产业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旅游产业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旅游产业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旅游产业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产业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产业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产业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 1旅游产业及其空间集聚 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旅游业仅指直接或主要从事旅游服务活动的行业和部门,包括旅行社、旅游服务公司、旅游饭店和旅游景点等但一般认为:旅游业是由满足旅游需求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形成的主导产业,及与其直接、间接相关的行业部门由于经济、技术联系而共同构成的综合性产业体系,是一个集开放性、多向互动性和效益综合性于一体的由众多产业链组成的产业群体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是以旅游产业链或价值链为纽带,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通过多种旅游业要素的有效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空间形态和组合特征以及一定旅游服务功能和综合经济社会效应的旅游区的动态过程1.旅游资源

2、禀赋、外部经济和规模效应、专业化分工、区位条件、交易费用和知识溢出等,是旅游产业集聚产生的核心条件;政府干预、社会资本和发展环境等是旅游产业集聚的诱因和加速器 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概念与作用 2.1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概念 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概念源于旅游产业集群,是政府借鉴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律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旅游产业集聚区与旅游产业集群都是顺应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实现旅游产业聚集发展的地域形式其主要不同在于旅游产业集群主要是基于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对规模经济的要求而自发形成的7;而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政府促进旅游产业聚集发展实现规模经济的主要调控手段,往往在发展方向和重点上给予引

3、导,在公共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和招商引资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在管理上也往往有专门或兼管的机构以加强管理和服务. .2旅游产业集聚区的主要作用 传统的观光模式以观光资源为主,依托性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这是旅游发展“散、弱、差”的根本性原因.而转型升级的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主,创新性强,集中布局,规模较大,这是本质性的区别.所以,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对于区域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来说,是突破口和主要抓手观光产品对于区域品牌的树立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品牌相对来说比较单薄进一步,不仅要培育旅游产品的品牌,更要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品牌和整个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这样一系列新品牌的形成能起到更大的作

4、用,对于各地具有特殊的意义目前,旅游的发展在经济效益上体现的不明显,这就需要研究旅游产业布局的集中化,形成地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是重要发展方向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只有产业集聚的吸引力,才能体现一个地方集中性的品牌,所以旅游产业集聚区会成为区域旅游发展重点,成为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进一步,由于集聚区的形成,会使区域旅游地位突显,作用也集中体现,旅游产业集聚区还可以吸纳更多人就业,可以增加利税 旅游产业集聚区的空间结构分析 3.1旅游产业集聚区的空间结构 从目前我国特别是河南省的旅游产业集聚区来看,其空间结构独具特色(图1),一般由核

5、心区、主体区、辐射区(点)等组成8.其中,核心区主要是旅游吸引物特别是核心吸引物所在的区域;主体区则包含了主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和娱乐设施等,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形成的主导产业比较完善,产业链相对比较丰满,是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主体区;而辐射区(点)则情况比较复杂:既有有一定的旅游功能但旅游产业并非主导产业的主体区辐射的近域区域,又有离主体区相对较远但与主体区旅游产业联系密切的飞地区和点 3.2旅游产业集聚区空间结构的成因 旅游产业集聚区独特空间结构的形成主要源于旅游产业及其空间集聚的特征.基于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兼容性和资源依赖性强等的特性,旅游产业集聚区的集中程度要相对低于制造业和

6、其他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区,面积相对较大.产业的高关联性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特征,旅游景区(景点)业以及其他旅游吸引物构成旅游产业集聚的核心产业,其他的五大要素则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流,其他相关行业部门提供相关支撑在核心产业所在区域首先形成核心区;然后在核心区周围形成五大要素和其他相关行业的高度集聚,形成主体区;最后在主体区的近域及相对较远的飞地,由于产业的关联,形成辐射区(点),从而形成其独特的空间结构 4旅游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模式 4.1旅游产业集聚区的管理需求 为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区更好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区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有明确的边界,有一个管理机构和适应的管理模式,有统一的规划;有一定的规模,

7、能多功能满足多种层次客源市场的需求;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具有比较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有较高的建设品位,有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在产品、管理或营销等方面具有行业引导和示范效应;政府对于旅游产业集聚区制定鼓励支持政策,吸引旅游产业、旅游企业在区域集聚发展,一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区内先行先试,成功之后向外推广.其中依据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尤为关键. .2旅游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模式 由于旅游产业是一个“泛产业”,对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性较强,旅游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合理边界可能会不像制造业产业集聚区的那么清晰.建议对旅游产业集聚区范围的界定应以主体区为

8、主要边界,以此区域为依托设立一个具有一定行政管理权限的管理机构,以实现集聚区内部各种资源和要素的高效、统一管理,并对各个地域允许建设的项目进行严格的约定和科学的引导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与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和运行需求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涉及旅游、文化、文物、商务、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宗教、建设、土地等多部门,也涉及到地方政府、旅游开发企业、当地居民以及旅游者等多方利益的协调.因此,在旅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许多地方出现了管理体制上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在认真总结洛阳龙门、信阳鸡公山和佛山南海西岸等旅游产业集聚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旅游

9、产业集聚区开展旅游管理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可设立旅游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作为集聚区所属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赋予其副厅级或县级行政待遇,将集聚区所属的乡镇划归管委会管理.该管委会将全权处理集聚区内行政、事业、企业、农业和农村工作、社会事业等各项事务,可下设综合办公室、旅游发展委员会、开发建设局、财政局、社会事务与农村工作管理局、环保局、人事劳动局、质检监察局等,并设地税分局、土地分局、公安分局、工商分局等派出机构,并行使地方政府直属局委授权的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组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旅游集团,将集聚区内现有旅游相关企业(景区、旅游饭店、旅游商店、

10、旅行社、旅游车队等)进行整合,在“所有权、保护权、经营权、开发权”四权合一基础之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组建旅游集团.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成立集聚区旅游投资公司、旅游形象推广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旅游客运公司等积极引导旅游观光游览项目、文化娱乐及主题公园、商务酒店、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度假村、自驾车基地、旅行社、旅游商品开发生产企业等向集聚区的汇集.同时,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中注重对多元旅游吸引要素的丰富、发展、保护和沉淀,以及为旅游产业集聚的发展规划提供适宜的空间,强调旅游产业集聚区与中心城市、城镇的结合,与核心景区的结合,与地方政策及环境相结合,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注重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吸引各种发展要素向旅游产业集聚区倾斜. 5结论 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政府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的有效载体,便于在发展方向和重点上给予引导,在公共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和招商引资等方面予以倾斜,因此,需要强化管理和服务其空间结构独特,一般由核心区、主体区、辐射区(点)等组成,其成因主要源于旅游产业及其空间集聚的特征.依据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应将主体区作为其主要的管理边界,并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与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和运行需求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