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93529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Agroecology课程编号:1018230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农学、农学(农业信息技术)、农村区域发展、园艺先修课程:植物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后续课程:农业环境保护、农村区域发展总 学 分:2.5学分 其中实验学分:0.4学分主讲教师:沈新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田生态, 庄恒扬,博士,教 授,研究方向为生态农业, 黄丽芬,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作物生理与分子生态,教学目的与要求: 农业生态学是针对当今农业的发展所面临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要从宏观的、系统的、整体的角度出发来组织和管理农业,使农业的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这一基本状况而设置的

2、。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宏观管理农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基本关系及调控机制;(2)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分析方法;(3)国内外农业的生态化发展与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章 名学 时 分 配讲授实验上机讨论习题其它小计1绪论222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实验一 观看生物多样性录相)5383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334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实验二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5385农业生态系统物质流(实验三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平衡分析)64106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337农业资源的合理

3、利用及农业效益338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39中国的生态农业(实验四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437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概念;(2)掌握生态学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3)了解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学科性质与特点;(4)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应用;(5)掌握“五大危机”的内容。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基础1、生态学的产生为农业生态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2、农业生态学发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背景3、系统研究方法对农业生态学的影响研究方法论;还原论;系统论。第二节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回顾1、中国传统农业中累积了大量的农业生

4、态学知识2、农业生态学逐步成型与发展3、我国现代农业生态学产生与发展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1、系统及其特性*系统的定义及3个条件;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功能整合性。2、生态系统及其特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生物组分;#生态系统的特点。3、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第四节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及研究方法1、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2、农业生态学和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3、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第二章 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个体生态学中生境、生态因子、生活型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型的概念及类型;掌握最小因

5、子定律、耐性定律;熟悉与运用生境原理、生态位原理的概念;(2)了解种群的结构;掌握种群的动态;了解正负种间关系;了解次生代谢物在种间关系中的作用;掌握种群的生活史对策和种群调节方式;(3)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掌握群落的水平、垂直、时间结构;掌握顶级群落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群落演替原理建造农业群落;(4)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价值;了解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殊性;了解威胁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掌握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与防控措施。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个体生态学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制约*最小因子定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活

6、型;生境。2、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生态型;生态型的分类;#生态位。3、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森林的主要生态作用。第二节 种群1、种群结构种群的大小和密度;年龄结构和性比;出生率和死亡率;*#内禀增长率和环境容纳量;#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2、种群动态*指数式增长;#逻辑斯谛增长。3、种群间的相互作用负相互作用;*竞争;竞争排斥原理;捕食;寄生;#偏害作用;正相互作用;偏利作用;原始合作;互利共生。4、次生代谢物在种间关系中的作用化学生态学;*#化感作用。5、种群的生活史对策*r对策生物;*K对策生物;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主要特征的比较。6、种群调节密度制约;种内调节;种间调节;非密度调节。

7、第三节 群落1、群落的基本特征2、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时间结构。3、群落演替自然群落演替;典型旱生演替序列;*#顶级群落;#利用群落演替原理建造农业群落。4、协同进化第四节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3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2、分子生态学及其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分子生态学定义;分子生态学的技术;分子生态学方法在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3、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殊性;*威胁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8、4、生物入侵与防控 生物侵概念、生物入侵途径;生物入侵危害;生物入侵防控。三、实验内容实验一、观看生物多样性录相(3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观看让生命永存教学录相。实验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充分理解生物多样性所包含的含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注意点:充分理解遗传多样性的内涵。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的设计原则和农林牧副渔各业相结合的组分结构;(2)了解生态交错带;掌握边缘效应及合理开发边缘效应的途径;(3)了解农林业、农田、水体、畜禽养殖业的垂直结构;(4)掌握食物链定义;掌握

9、食物链加环的作用和类型;了解食物链加环的注意事项;掌握食物链解列的定义。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1、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的设计原则2、农林牧副渔各业相结合的组分结构3、大农业的组分结构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1、景观多样性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生态交错带;*#边缘效应;合理开发边缘效应。2、自然条件引起的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温度与温度引起的水平结构;地貌类型差异形成的水平结构。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1、自然地理位置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2、农林业系统的垂直结构农林业系统;农林业模式举例。3、农田立体模式间作;稻田养鱼;稻田养鸭。4、水体内的垂直结构5、

10、畜禽养殖业立体模式第四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的加环与解链*食物链;食物链结构;*#食物链加环的作用;*#食物链加环的类型;*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加工环;复合环;食物链加环的注意事项;#食物链的解列。2、食物链的结构类型第五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1、作物套作*套作;几种套作方式。2、轮作和轮养*轮作;轮作方式;轮养。3、农业生产模式的演替4、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北方退化草地的恢复。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农业生态系统熵的基本概念及应用;(2)掌握

11、能源的类型及其功能地位;(3)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路径;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的损耗途径;了解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生态金字塔等的基本概念;(4)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次级生产的概念,了解农业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的功能地位;理解初、次级生产之间的关系;(5)掌握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初、次级生产力的基本途径,理解人工辅助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热力学定律及其在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中的应用1、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 2、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应用 3、熵与农业系统熵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1、农业的辅助能太阳能;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人工辅助能分类。

12、2、辅助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不同类型生态系统辅助能的特点与能量效率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的特点;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水平与能流结构。4、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及其发展现状;*生物质能;我国农村能源现状与前景。第三节 初级生产中的能流1、农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中的能流路径和能量平衡关系*农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概念;*初级生产能量转化的含义;农田上的热量平衡。 2、初级生产的能量效率与生产力比较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3类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3、地球主要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地球各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农田、草原和林地)的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测定的方法;作物生产力的估算模型。4、初级生产力的制约和改善方向初级生产力的制约因子;*#提高初级生产力的途径。第四节 次级生产的能流1、次级生产的能流途径与能量平衡2、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及其作用。3、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效率4、提高次级生产力的基本途径* 提高次级生产力的基本途径。三、实验内容实验二、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 (3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制定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表,折算各实物流为能量流,计算能量转化效率,评价能流的合理性;主要方法为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