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与措施实用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93075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证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与措施实用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保证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与措施实用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保证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与措施实用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保证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与措施实用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保证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与措施实用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证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与措施实用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证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与措施实用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YF-ED-J3548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保证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与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文件名保证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与措施实用版日期20XX年XX月版次1/1编制人XXXXXX审核XXX

2、XXX批准XXXXXX保证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与措施实用版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论文摘要:建筑的防火与疏散, 一直以来都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如何尽可能地从根本上杜绝火灾的发生, 火灾发生时又如何限制其波及范围, 保证建筑中人员疏散通道的快捷与通畅, 并安排多条安全出路, 是我们建筑设计师、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文章简单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的现状,从而引入探讨如何保证高层建筑物疏散设施设计要求

3、与措施,供大家参考。关键词: 高层建筑;疏散设施, 防火设计现有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在以往的火灾事故经验、火灾科学研究和消防实践的基础上, 经过不断修改完善而形成的, 它对于传统建筑设计而言是有效的。但许多大型高层建筑在使用功能、建筑材料、结构形式、配套设施等方面与传统建筑有很大的差别, 有些设计无经验可遵循, 无依据可查, 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存在, 在世界范围内也存在。同一建筑物内在不同条件下, 火灾场景完全不同, 变化规律也不相同, 可以说某一套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方案并不一定适合于其他建筑物。如何更好地实现建筑物的防火设计, 笔者在研究高层建筑物的火灾情况以及防火设计发展史的基础上, 提出了

4、如何实现让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更快、更顺利地疏散高层建筑物的疏散设施设计思路。一、 高层建筑火灾的现状分析1.功能复杂, 起火因素多高层建筑物多数是多用途的综合性大楼, 往往大量使用各种电器设备, 如照明灯具、电冰箱、电视机、电梯、空调设备、驱动电机、自备发电机组、大型电子计算机等, 电子设备配电线路和信息数据通信布线系统密如蛛网, 如一处出现电火花或线路绝缘层老化碰线短路而发生电气火灾, 火势会沿线路迅速蔓延, 一些新型建筑装修材料的使用也加剧了高层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2.火灾蔓延途径多,危害大高层建筑物内部必然设置有电梯及楼梯井、上下水管道井、电线电缆井、垃圾井等,这些竖井如果没有附加水平或

5、垂直方向隔断措施,一旦烟火窜入,则会产生“烟囱”效应,将使火势迅速蔓延扩散到上层楼房因而更加难于控制和扑救,造成更大的损失。3.疏散困难,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高层建筑的特点:1)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2)人员比较集中,疏散时容易出现拥挤情况;3)发生火灾时的烟气和火势向竖井蔓延快,给安全疏散带来困难;4)疏散主要靠楼梯,疏散速度比较慢,因而造成更大的损失。4.消防设施不够完备,扑救困难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主要立足于室内消防给水设施,由于受到消防设施条件的限制,常常给扑救工作带来不少困难,遇到大面积火灾,室内消防水量就不够用,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一旦消防水泵等室内消防给水设施发生故障,就须

6、完全依靠消防车抽吸室外消防用水进行扑救,但消防水带耐压有限,容易将水带胀破,延误灭火时机。二、在疏散防火设计中引进人机工程学理论1.人机工程学理论的基本内涵国际工效学会对人机工程学的定义:研究各种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生活中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人机工程学是运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工作与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效的一门科学。2.人机工程学理论在疏散防火设计中的应用在高层建筑物火灾中,对人而言,火场中高层建筑物本身可以看作是广义的“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

7、们在面对危险时,其身体更趋于准备物理动作的行为而不是有意识的行为。在火灾现场,人们往往是本能地选择逃生行为,而不能在合理分析、判断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有意识的疏散,于是出现盲目的逃生行为。有关研究表明,火灾时人的疏散行为遵循“尝试-失误-再尝试”的循环认知模式,火灾现场人们的认知、决策能力很差,被动地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可见,人们在复杂的火灾现场往往表现为无能为力,很难及时采取正确的疏散策略。当然,这是由人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而人本身的固有特点很难改变或根本不能改变。那么,我们应改变“机”,让它更适合于人,也就是从适合人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建筑物的疏散设施。应在建筑物标识设计中加以改进,让人们不得不

8、注意它或让人们很自然地去注意它。在建筑物内醒目的地点设置一个该建筑物缩小的简易模型,紧急疏散路线以动态的、醒目颜色的指示灯系统来显示,疏散楼梯、避难层(间)等关键场所应设明显标记,为了保证人们可以观察到全部的疏散路线,模型的个别部分应设计成透明的。2)高层建筑物往往设置避难层(间),但在火灾现场,人们多惊恐万分,容易错过进入避难层(间)的机会。故应合理设置疏散楼梯,使其能够引导人们自然进入避难层(间)。如通过合理设计使人们在通过疏散楼梯上下楼时必须要经过避难层(间),并且此处墙壁设计成区别于其他地方的蓝色调或绿色调,提示人们这里是安全场所。如果可能还应设计语音提示系统,告诉人们这里是避难场所,

9、尽量保证人们在到达这里后不会再盲目地继续向上或向下行进。3)平时建筑物内人流流向是多向性的,而火灾时安全疏散总体来说是单向性的活动,即人们从着火房间跑到公共走道,再由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再转向室外或其他安全处(屋顶平台、避难层等),应当是一步比一步安全,这样的疏散路线才是安全、高效的。而火灾现场往往非常混乱,容易出现“逆流”现象,不利于疏散。因此疏散指示标志必须完好有效、便于识别,尽量防止火灾过程中人员逆流现象的发生。三、防火规范要求1.安全疏散路线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路线应尽量连续、快捷、便利、畅通无阻地通向安全出口。设计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在疏散方向上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变窄,二是在人体高度内不

10、应有突出的障碍物或突变的台阶。安全出口为保证使用人的安全,建筑物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建筑设计中应密切结合安全疏散的路线布置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设置,易于寻找,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剧院、礼堂、体育馆的观众厅等公共建筑以及多层通廊式居住建筑、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及半地下室等的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当建筑物层数较低(3层及3层以下),占地面积较小,使用人数又不多的时候,也可设一个安全出口。例如,当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以只设一个出口。疏散门疏散门是安全疏散路线中的最后关口,也是防火设计的重中之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疏散门的形式、宽度、开启方式与方向等

11、都作了严格限定。开启方向:单、多层民用建筑及厂房疏散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疏散门不应采用侧拉门、吊门和转门,建筑物直通室外的门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防护挑檐。疏散楼梯疏散楼梯的设计是组织安全疏散路线中的重要环节,疏散楼梯应设于明显易找的位置并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电梯不能作为疏散用楼梯。疏散楼梯的数量与形式疏散楼梯的多少,可根据规范中规定的宽度指标(1m百人)进行计算,并结合疏散路线和安全出口的数目确定。安全疏散距离建筑物内允许的疏散时间,即保证大量人员安全地完全撤离建筑物的时间。为保证缩短疏散时间,建筑物的安全疏

12、散距离不应太长。消防电梯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以便更为有效地进行扑救。消防电梯应满足防火、灭火需要的一些特殊要求,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分区扑救,消防电梯宜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2)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以便在前室内安装火场照明及灭火工具使用的火灾事故电源、消火栓、消防通信及呼唤扩音喇叭。(3)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水卷帘。(4)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向室外的通道。 (5)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建筑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确定。(6)为保障消防电梯的安全可靠,消防电梯井

13、、机房与相邻其他的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如在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7)消防电梯应有消防队专用的操纵按钮和通信设备,并将这些设备装在底层的电梯门外。起火时,消防员操纵按钮,控制一些装置,使之立即停止运行,同时使一些专用装置启动,随之,消防电梯降到底层,供灭火使用。(8)为防止大量的灭火污水流入电梯井,影响电梯运行,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00m3。四、防火设计1、疏散设计:一般高层建筑将楼梯作为人员疏散首选。根据“高规”规定,高层建筑中的电梯有两种运行方式,一种是在火灾时客梯迫降至电梯首层,并停止使用;另一种是消防队员通过消防

14、电梯进入着火层实施扑救和人员救援。“911”之后,利用电梯进行辅助疏散已作为一项研究内提了出来,超高层建筑中大量的疏散人群和烟气垂直蔓延的迅速使得人员疏散问题格外突出,特别是对于残障人员的疏散。实际上,相关规范之所以禁止利用电梯疏散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电梯本身的安全性,这包括火灾时电梯电气线路、部件的防火安全以及电梯机械部件是否受热失效等等;二是电梯运行环境的安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轿厢的“活塞效应”和井道的“烟囱效应”,极易将楼宇中的烟气吸入电梯井道,危及电梯内乘客的安全。因此,如果解决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再加上合理的逻辑控制方式,超高层建筑利用电梯进行疏散不是不可能的。2、运用电梯来

15、疏散人群也是有相当的条件的:首先,根据建筑火灾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建议只有火灾发生的初期阶段才能利用电梯疏散,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火灾燃烧面积不大,对电梯运行影响相对较小,可以保证电梯疏散的可靠性。基于这一点,如何控制电梯运行是关键。第二是电梯本身的安全性,“高规”第6.3.3条对消防电梯进行了规定: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火卷帘;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他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如果普通客梯以消防电梯的标准来要求,其防火安全性能就可大大提高。第三是电梯的运行环境,可以通过机械加压送风的方式防止火灾烟气蔓延到电梯前室或电梯竖井,从而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另外,在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中一般都会根据楼层数的多少对竖向电梯布局进行分区,有分高低区的,还有分高中低区的。这样的分区可以提高电梯的运载能力与运行速度,减少人员在轿厢内的停留时间,对于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快速疏散也非常有利。3、避难层以及避难区间设计: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层数比高层建筑高出许多,根据调查“9.11”事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