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5080175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921780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5080175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5080175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5080175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5080175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5080175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508017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5080175(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香草美人-中国文人的妾妇心理张秀敏虽说王逸在其楚辞章句离骚序中对“香草美人”进行了解析,但是对于“香草美人”的理解是众说纷纭。闻一多先生只用一句“男人说女人话

2、”对“香草美人”进行了简单明了的解释,虽然这种说法不十分精确贴切,但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种艺术手法所具有的特点。令人疑惑的是,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这种男人说女人话的现象并不只是个人行为,却是极为常见的,“香草美人”作为一种独特的比兴手法,继屈原之后备受文人喜爱。许多文人都进入屈原香草美人的话语系统,以女性的角度来进行诗词创作。先秦文学中屈原的“香草美人”意象便以盛装的女性盼望男性的欢爱来隐喻对君王恩遇的期待,其核心便是弃妇衍生的闺怨情结。在离骚中“借男女以喻君臣”:“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在这里屈原自比为女子,因为佩戴香草而加罪,众多女流嫉妒自己美

3、丽的双眉,而对自己造谣中伤。这些诗句,都是以女性口吻所作,即“男人说女人话”,从女子心理角度出发,自喻为女子,来抒发作者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周乐诗曾列举屈原、宋玉、曹植、辛弃疾诗词中男人说女人话的许多例子,关于辛弃疾,他说:“即以豪放风格见长的辛弃疾也有如许忸怩的词章:长门事,准拟佳期误,娥眉曾有人妒(摸鱼儿)”。周乐诗从理论上说明:“自拟闺中少妇娇媚幽怨的诗词,频频出现在男性作家的笔下,当我们进入封建等级社会秩序时可以发现,因为他们受到王权统治中心的压抑,这种压抑的处境使他们被贬入以女性作为象征的客体地位,因而男性作家被迫使用受压抑的女性话语。”那么,在中国文学史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男人说

4、女人话”的现象呢?这是与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结构有关系的。父子、男女、君臣是维系家庭、家族和国家的基本社会关系。但父子之间是血缘关系,君臣、男女之间是非血缘关系,因而在主从关系上产生了相似性:男女是家庭的君臣,君臣是国中的男女。班昭在女诫中云:(女人)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这样,男性诗文中君臣之遇的关系,便与表现男女感情的各式主题形成对应意义:渴望报效-相思;怀才不遇美人迟暮;为臣王重用宠幸;受冷落薄情;遭排挤打击弃妇。男性作家在君臣关系中被统治受压抑的处境,与女性在夫妻关系中被统治受压抑的处境相同,所以易于通感。男性作家作为男性,在强大的社会秩序中,能找准的位置就只能是统治

5、压抑之下的女性的位置。(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一种独特的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备受文人喜爱,但是人们对于它的理解不尽相同。B闻一多先生对“香草美人”的“男人说女人话”的解释比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中的解析更为准确。C屈原香草美人的话语系统对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文人都借女性的角度来进行诗词创作。D“男人说女人话”就是自喻为女子,来抒发作者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这实际就是一种弃妇闺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一多对“香草美人”的解释为“男人说女人话”,文章便是围绕着这一观点展开分析的。B文章提出“男人说女人话”的观点

6、后,分别选用了屈原离骚和辛弃疾摸鱼儿的例子加以佐证分析。C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这种“男人说女人话”现象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结构。D在作者看来“香草美人”既是带有特殊隐喻的意象,同时又是一种独特的比兴手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一多先生“男人说女人话”的解读,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但仅为一家之言,还值得商榷。B屈原在离骚中自喻为女子,实际是“借男女以喻君臣”,抒发不得楚怀王恩遇的苦闷与无奈。C男性作家被迫使用受压抑的女性话语,所以他们在社会秩序中只能对应女性位置,被贬入以女性作为象征的客体地位。D男女与君臣的主仆关系非血缘关系,相似性源自君臣、夫

7、妻等组成的二元对立的统治与被统治的等级压迫关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百年震柳梁衡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8.5,裂度12,死27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这远远大于后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

8、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为了寻找这棵树,从县城出发,车子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途几乎没有看到人家。正当我心头一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里闪出一团翠绿,行到谷底路尽之处,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9、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00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

10、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柳树,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它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

11、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7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这株灾后之柳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青枝。它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一团

12、浓浓的绿云。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一百年后,这棵树化作一团绿色的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我知道县里已经建了地震博物馆,有文字,有图片,但是最生动的,莫如就在这里建一座“震柳人文森林公园”,再种它一沟的新柳。老树犹在,雄风不减。绿满天涯,长风浩荡。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教科书。(人民日报2016年8月,有改编)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段形象地再现海原大地震情形,不仅概述了一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B文章第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对震柳能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

13、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传说,进一步丰富了文章内涵。C文章写地震撕裂了一棵树,可是这棵树却化作一团绿色的云,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D文章用磅礴大气、酣畅淋漓的文字写地震,文采、史料、哲思相结合,将可贵的“震柳精神”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读来荡气回肠。5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段。(6分)6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百年震柳”的深刻意蕴。(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以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毕飞宇的文学讲稿小说课为底本的音频节目毕飞宇和你一起读经典,2017年12月28日在蜻蜓FM

14、和喜马拉雅FM同步上线。毕飞宇将阅读红楼梦水浒传杀手包法利夫人等13部中外文学经典的心得体会娓娓道来。该音频节目一共75期,价值129元,这也使其成为音频知识付费的最新话题。近来,各种音频知识付费的产品不断涌现,似乎成了互联网产业的新爆点。但相应的,各种批评也不绝于耳,很多人认为,传播的只是二手知识,甚至不算是知识。但也有人认为,这可能会成为知识传播的新途径,如毕飞宇,他便认为,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我们用眼睛“看”来攫取知识已到极限,“该到了耳朵唱主角的时代了”。材料二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现阶段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罗辑思维、蜻蜒FM等平台均已布局音频知识付费领域,同时还包括米果文化等在内的内容

15、创作商,持续瞄准音频领域推出相关产品。米果文化于去年6月推出的付费音频节目好好说话,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得超过16万的付费用户,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蜻蜓FM总裁钟文明曾公开表示,通过从相关维度测算,“2020年音频知识付费的市场空间将达到1000亿元,并将出现单个音频付费节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案例。”材料三听书当然有它独特的益处,但听书不能代替读书。有人读书的时候喜欢做批注,每有所得,就写在旁边,听书显然没有这个功能。读书的时候,喜欢哪一段,可以反复咀嚼、品味,有感触了,可以停下来慢慢思考;听书虽然也能做到,但显然比较麻烦,翻来覆去地倒退、快进,也容易让人失去兴趣。从情感上看,读书的时候人更加理性更容易反思。而声音更感性,听书的时候更多是情绪的体验,同时也更容易被朗读者的情绪所感染和带动,甚至被讲解者的情绪所裹挟。这两种方式很难说哪一种更好,但听书终究代替不了阅读,听觉的感受也代替不了视觉的感受。材料四互联网时代,电子屏幕吸引了人们绝大多数的注意力,眼睛早已经不堪负累,相对来说,听书就比较好,不耽误做别的事情,既能陪伴人度过枯燥乏味的时光,又能给人愉悦的感受。现代化的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忙碌,时间被割裂成一个个碎片,让每个人都拿出大块的时间去阅读,确实不太现实,听书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承认,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提升自我的学习模式。在高校、研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