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能力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91679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能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您认为要成为卓越教师、优秀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至少列出五项)?您认为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或能力是什么?答:1、崇高的思想品德2、良好的职业道德3、过硬的专业素质4、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5、良好的身体素质6、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7、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沟通能力8、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9、想象、创新能力10、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我认为,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传递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桥梁,是后一代的培养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她)们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一个拥有高

2、尚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感受到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崇高感。教师的人格渗透于教师劳动的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终身受益。第一,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知识。第二,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以人为本。第五,一名优秀教师应注意:学生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所有价值观念的核心,想象、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人格素质1、崇高的思想品德。2、良好的职业道德。5、行为示范,言传身教。4、懂得尊重。3、文明的言谈举止。二、专业素质1、

3、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1)、言语表达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教育智力。三 、心理素质四、良好的身体素质。第三,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热爱书籍,酷爱读书的教师。第四,教育科学研究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第五,一名优秀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第三,要具备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沟通能力。第四,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第一,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知识。首先,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

4、人民服务。其次,坚持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理解教育价值论和教学方法论。教育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发展等各个方面有着多种的培养,因此必须从人的现代发展意识上认识教育的价值。再次,当今世界正面临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教师要想较好地面对时刻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没有这样的素质肯定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第二,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一切从人出发,着眼于人的自我完善。一名优秀教师就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理解学生的感情。这样的教师

5、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不会为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和成绩所惑,而是通过反复深入的观察分析和细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并不是不考虑社会需要,它的最终目标正是着眼于社会。因为社会化与人的自我完善是统一的,高水平的社会化必然以人的自我完善为基础,人的自我完善必然以人的社会化为前提。人的自我价值只有在社会的大舞台中得到肯定,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断的自我完善。我们强调提高全民族素质,也就是说有高素质的民族,才会有高质量的社会。第三,一名优秀教师应正确处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这对范畴既对立又统一,而且在实践中相互转化。这个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学校教育实践中师生间的对立统一

6、关系。科学地理解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是正确地解决教育中多种矛盾的关键,也是正确地处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矛盾的关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接受教育的客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现代社会要求人具有独立、创造、进取的品质,这都是与人的主体性分不开的。因此,一名优秀教师要在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组织活动,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舞台,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培养各种能力。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

7、“教师本位观”、“教师中心论”的影响之深,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因此一名优秀教师既要探索教师怎样教,更要探索学生怎样学,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一名优秀教师培养学生应面向未来。年代各国纷纷把教育改革的目标放到世纪人才培养上,邓小平同志敏锐地觉察到这一新的变化,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老师要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使之成为今后社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网。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

8、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第五,一名优秀教师应注意:学生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所有价值观念的核心,想象、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特定的目标与要求,更要融入平时的教育之中。在教学上、在平时的作业中、在试卷上、在课堂的问答中,应一如既往地做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疑、求异,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与书本、老师不同的意见。创新往往从问题开始,只有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有创新可言。爱因斯坦从牛顿力

9、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相矛盾的现象出发,提出疑问,创立了“相对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一、人格素质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传递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桥梁,是后一代的培养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她)们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感受到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崇高感。教师的人格渗透于教师劳动的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

10、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终身受益。 高尚的人格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我认为它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崇高的思想品德。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中小学生世界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强,教师在此扮演着偶像和效法的榜样的角色,其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因此,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要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他(她)应充满爱,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跟着学,也才学得

11、好。其次,他(她)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本来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增添了动力。再次,应懂得将情感和工作分开,尽量做到工作是工作,自己的情感问题是情感问题,一名教师在今天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面对种种压力,而这些压力难免会在其生活,学习,工作中造成干扰,使其情绪变化,带着情绪工作,难免使一堂本来精彩的课由于情绪的问题搞的一团糟,这将直接导致课堂效率下降。因此良好的直接道德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 3、文明的言谈举止。不论是自然人,社会人都应有此素质。更何况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

12、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学生受到影响, 4、懂得尊重。尊重本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不单单是对学生,它应该是针对社会上任何阶层的人。只有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尊重。将学生和教师置于平等的地位,让学生消除教师总是高高在上的心理,由此打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隔阂,这样便于和学生交流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在教学中开展工作。 5、行为示范,言传不如身教。教师不但教书而且还育人,知识可以很好的言传,但有些情况下身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

13、倍的作用。比如禁止学生吸烟,我们总是让学生不要吸烟,一定不要吸烟,那么反思教师自己是否做到呢?当然人无完人,谁也很难做到一定,那么我们教师是否能做到尽量不要在学生面前吸烟的表率呢/?教育是一个是上行下效的过程,“上行”了才能很好的“下效”。教师率先作出了表率,以身而教又岂会没有效果?二、专业素质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合理的知识结构、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工作的基础,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我认为,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下列三个组成部分。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教师所教的学科和专业是其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的基础。教师必须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其中不仅仅是对知识本身的理解

14、与占有,还应该对本学科的边缘知识加以了解,如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学者的事迹等等,这也是一个教师对本专业拥有爱的基础和表现形式。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是全面的。教师要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必须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音体美”等学科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如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社交、演讲、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

15、律 能否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和运用教育规律,是教师能否提高教育效益的一个重要条件。正确、合理利用规律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仅仅有了广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善于根据各种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个性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实施有效的教育。事实也证明,越懂得和利用规律,教学效益越好。 经过教师加工设计过的各种方案,要使之付诸实施并作用于学生还必须经过一个传导施加影响的过程。这种传导施加影响的能力,也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机智等内容。 (1)、言语表达能力。言语,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最经常、最重要的形式。言语表达能力是教师教育才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注重自己的言语能力的训练,以使自己的言语达做到:准确通俗,在遣词造句上,教师选用的词语应该能够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做到既合乎语言规范,又通俗易懂;逻辑性强,教师所教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概念、定律和论证的体系,是一个前后连贯的整体,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和论证严密。教师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并非生而有之,也非一朝一夕可得。它要求教师在拥有丰富词汇储备、掌握语法的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地训练,不断地发展。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