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幼家园共育研究总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91415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幼家园共育研究总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文幼家园共育研究总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文幼家园共育研究总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文幼家园共育研究总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文幼家园共育研究总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幼家园共育研究总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幼家园共育研究总报告(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幼家园共育研究总报告 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二一二年度课题 农村学前教育之家园共育 研究总报告 学科分类:小学学科a4学前教育课题批准号:dx20Xgb1课题类别: 课题主持人:吴碧荣 所在单位:XX县区文峰幼儿园 主要研究人员:刘小菊田敏蒋燕青林洁王文丽 目前,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差异明显,农村的家庭教育状况令人堪忧。怎样整合农村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园合作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基本观点 (一)研究的背景 1.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目前,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差异明显,农村的家庭教育状况令人堪忧。怎样整合农村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园合作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课

2、题。城乡教育均衡化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的状况,农村幼儿园和城镇幼儿园相比差异明显,不可同级而语。绝大多数人认为,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在于硬件,在于师资,在于生源。其实不然,硬件可以提升,师资可以培养,生源也并无绝对优劣。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背后更重要的是家庭环境的差异或者说是家长素养的差异。这里所说的差异不全指家庭的贫富,家长的学识,家长的社会地位,而是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单元,一个人一生所处时间最长的是在家庭中,所以在人生的前半阶段,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加强整合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园

3、合作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生物生态学理论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所组成的(包括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代系统),这些系统表现为一系列的同心圆。其中,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的生活场所是微观系统中的重要因素,而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或联系作为中间系统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布朗芬布伦纳进一步指出,这些系统中的每一个系统都对儿童的发展有着复杂的生态学意义;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变化都会波及到另外

4、一个系统;儿童的发展过程是其不断地扩展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的过程,从家庭到幼儿园再到社会;儿童的生态过渡(即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社会建构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的关注点在社会交往对儿童知识建构的价值和儿童认知发展的非独立性上。社会建构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世界上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幼儿与家庭关系密切,唯有认识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重

5、要性,并与家长有效合作,共商教育对策,才能使教育适应孩子的需要。” 1984年,美国高质量早期教育标准 “幼儿园的教育要与家庭密切合作,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0X年,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927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家园共育平台的理念: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让家园全面互动起来。因此,

6、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园互动形成合力。 近些年“家园共育”受到了幼儿园的普遍重视,大家在开展各种丰富的家园共育活动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新的家园共育途径。 与此同时家长对家园共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很多家长忙于工作不能直接经常和幼儿园老师接触,只能参加有限的公开课等活动。有的孩子是爷爷奶奶管理和接送,有的孩子由姑姑婶婶代领接送,这样家长就失去了和老师交流的机会。而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对幼儿园教育、对孩子成长更加关心,对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的普及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给家园共育带来了崭新

7、的思路。现在幼儿园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投影仪都成了幼儿园老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工具。网络更是幼儿园老师学习查找资料的重要手段。同样很多家长无论在家还是工作单位都有上网的条件。既然双方都对网络有如此大的依赖性,那么借助网络来实现家园共育的思路也就自然的成熟起来。 依托网络建立起来的家园共育平台能够大力拉近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很好的实现“家园互动”、“同步教育”、“无限沟通”,让家长更加详实的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配合幼儿在家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这样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幼儿园的品牌和影响力。 家园共育平台也极大提高了幼儿园硬件使用率,使得幼儿园的软件水平

8、达到最高。很多幼儿园虽然硬件(电脑、数码设备等)条件很好,但是电脑的利用率不高,数码照片长期积累没有系统管理起来都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用家园共育平台能系统的为幼儿园管理各种影音数码以及文档资料,使得幼儿园拥有一流的软件水平。 (三)现状原因分析 1.儿童观落后。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农村的大多家长文化程度低,虽把孩子养大,但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了解,不知道幼儿期孩子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对孩子的教育科学知识又不足,把孩子当成附属品,往往把个人愿望强加于孩子,只知道让孩子多认字写字,望子成龙心切,而出现拔苗助长现象。 2教育目标失衡。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期望过高,把知识教育放在第

9、一,每天只关注孩子学会多少知识,加上早期教育思潮,忽视儿童心理生理发展过程,不按年龄给孩子报名,等孩子入园后只重视知识的传输,让孩子感到负担过重而产生厌学现象、逃学现象;轻视孩子的能力培养,认为孩子太小啥也不懂,孩子的什么事都包办代替,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重视身体发展,一味满足吃穿;轻视心理健康教育,总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或漠视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3.教育方式不科学。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即便不是独生子,也就只一两个兄弟姊妹,父母忙于生计,大部分孩子由祖父母带领,过分的宠爱、亲昵、照顾、纵容、包办、形成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家长忙于生计忽略了对孩子的管理教育,造成教育和抚养分离;甚

10、至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这样极端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起反作用。 4.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脱节。家长认为背得越多学习越好,让孩子死记硬背,而幼儿园的教育以玩为主,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中玩耍;父母不能接受这样的教育方法。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玩,家长会很不高兴地说:“成天在玩,能学到什么”。父母以自己的愿望出发,让孩子上各种特长班,而幼儿园则让孩子自由发展。教育内容偏差,导致教育力衰弱。 5.家长不能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许多的家长总认为,孩子交给幼儿园,一切教育都该是幼儿园教师的事情,所以只要孩子出现什么问题都会毫不客气的质问:“我们把钱交到幼儿园,教师是干什么的。就应该老师处

11、理”。当幼儿园有家园共育的活动时,很多的家长不愿参与活动,经常会只有及个别的教师来参加,大多以工作忙为借口没有参与过,甚至在开家长会时都会缺席,就连帮孩子准备活动需要的材料(废旧材料报纸、纸杯、瓶子等)家长也没时间准备。 (四)当前在农村实施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1家长、教师均忽视相互沟通 有些家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是怕孩子纠缠、吵闹,图自己省事省心,并不关心孩子在园受教育的具体状况;有些家长认为,交了学费,孩子就该归教师管,教育应该是教师的事情,家长只要能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就行了;有些家长甚至连最基本的按时接送孩子都做不到。家长的意识中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赚钱为子女

12、的未来生活做物质铺垫。很多家长甚至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孩子学到知识就行了,至于和教师沟通,对他们而言似乎根本就不需要或者不重要。导致这种状况,不仅与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较低、育儿观念落后等有关,也与幼儿园对家长工作的忽视有很大关系。 有的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为了省事和减少麻烦,在投入力度上打折扣;有的教师认为教育是幼儿园可以单独胜任的,不必太费周折、自找麻烦地同家长商议;有的教师认为孩子在园是教师的责任,在家里是父母的责任,只要关心幼儿在园的表现,不出差错、不被家长批评就行了;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低,素质不够好,育儿观念落后,不屑与他们交流、沟通,等等。因此造成了教师与

13、家长之间缺乏沟通,以至在家园共育上存在诸多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家长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于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成为不能参加幼儿园活动“最合理”的理由。即使参与了,也是来去匆匆,对活动的目标不作深究或视而不见。由于家长对教师工作不够理解、教师的家长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使得幼儿园开展的家长工作都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徒增了家长和教师的负担,并没有达到家园合力的效果。由于家长和教师双方存在观念和工作方式的差异,导致家园共育中出现家长和教师不配合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2教师未能以尊重的态度对待祖辈家长与自己观念上存在的差异 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把孩子托付给祖辈们照料。而祖

14、辈们对孩子的教育与现代教育观念存在较大差异。祖辈们对孩子的身心特点、科学的育儿方法等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加之受生活环境、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家教观念比较陈旧,宠多于教,爱多于严。许多祖辈家长仍用老观念要求孩子,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而教师对祖辈家长缺乏尊重和信任,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才是孩子的教育者,是教育孩子的“专家”,祖辈家长不如自己懂教育,让他们参与教学工作是在添麻烦、制造混乱,甚至不自觉地会以一种教导别人的语气、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家长交谈。教师的这种态度妨碍了与家长的沟通,导致家园共育中的问题。 二、主要结论 当今社会,随着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增高,使得更多的家

15、庭逐渐的重视对幼儿的基础教育,但在家园共育工作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扰,课题组通过对农村家园共育现状的调研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了农村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薄弱的原因,(1)儿童观落后。望子成龙心切,出现拔苗助长现象。()教育目标失衡。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期望过高,把知识教育放在第一,漠视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3)教育方式不科学。过分的宠爱、亲昵、照顾、纵容、包办、形成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脱节。父母不能接受幼儿园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偏差,导致教育力衰弱。(5)家长不能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许多的家长总认为,孩子交给幼儿园,一切教育都该是幼儿园教师的事情连孩子活动需要的材料(废旧材料报纸、纸杯、瓶子等)家长都没时间准备。 幼儿园要正确的引导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主动与家长沟通架起一座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情感的桥梁-信任。 .如何改变现状更好地开展家园共育。(1)做好宣传,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通过多种形式(家长会,专栏、板报、家园联系栏等);(2)搭建平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