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评价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903802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糊评价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模糊评价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模糊评价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模糊评价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模糊评价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糊评价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糊评价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糊评价法在人事考核中的应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要素之一,对 其进行考核评价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事考核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员工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因而实际上属于多目 标决策问题。对于那些决策系统运行机制清楚,决策信息完全,决策目标明确且 易于量化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已经有很多方法能够较好的将其解决。但是,在人 事考核中存在大量具有模糊性的概念,这种模糊性或不确定型不是由于事情发生 的条件难以控制而导致的,而是由于事件本身的概念不明确所引起的。这就使得 很多考核指标都难以直接量化。在评判实施过程中,评价者又容易受人际关系、 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

2、此对人的综合素质评判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与经验 性。这里说明如何在人事考核中运用模糊综合评判,从而为企业员工职务的升 降、评先晋级、聘用等提供重要依据,促进人事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人 事管理的工作效率。1.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在人事考核中的应用在对企业员工进行考核时,由于考核的目的、考核对象、考核范围等的不同, 考核的具体内容也会有所差别。有的考核,涉及的指标较少,有些考核,又包含 了非常全面丰富的内容,需要涉及很多指标。鉴于这种情况,企业可以根据需要, 在指标个数较少的考核中,运用一级模糊综合评判,而在问题较为复杂,指标较 多时,运用多层模糊综合评判,以提高精度。一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

3、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因素集对员工的表现,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如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 沟通能力、政治表现等。所有这些因素构成了评价体系集合,即因素集,记为:U u , u ,u 1 2n确定评语集由于每个指标的评价值的不同,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等级。如对工作业绩的评 价有好、较好、中等、较差、很差等。由各种不同决断构成的集合被称作评语集记为:V 二v , v,,v 1 2m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一般情况下,因素集中的各因素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综合评 价结果不仅与各因素的评价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与各因素对综合评价 所起的作用,这就需要确定一个各因素之间的权重分配,它是U

4、上一个模糊向量, 记为:A = (a ,a,,a )12n其中a表示第i个因素的权重,且 a = 1。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例如Delphi iii=1法、加权平均法、众人评估法等。 确定模糊综合判断矩阵对第i个指标来说,对各个评语的隶属度为V上的模糊子集。R = (r ,r,,r ),各指标的模糊综合判断矩阵为:ii1 i2inr1mr2 mrr1112rrR =2122r rn1n 2rnm它是一个从U到V的模糊关系矩阵。综合评判,那么利用R就可以得到一个模如果有一个从U到V的模糊关系R = (r )j nxm糊变换:T : F(U) F(V)由此变换,就可得到综合评判结果B = A * R

5、。R综合后的评判可看作是V上的模糊向量,记为:B = (b ,b,,b )12mB的求法有很多种,例如用Zadeh算子。这种方法很简单,但算子比较粗糙, 为了加细算子,可以使用普通乘法算子等。下面以某单位对员工的年终综合评定为例,来说明其应用。 取因数集U = 政治表现u ,工作能力u,工作态度u ,工作成绩u ;i234(2)取评语集V = 优秀v ,良好v ,般v ,较差v ,差v ;12345 确定个因素的权重:A = (0.25,0.2,0.25,0.3)确定模糊综合判断矩阵:对每个因素u做出评价。i u比如由群众评议打分来确定1R 二(01,05,04,0,0)i上面式子表示,参与打

6、分的群众当中,有10%的人认为政治表现优秀,50% 的人认为政治表现良好,40%的人认为政治表现一般,认为政治表现较差或差的 人为0,用同样的方法对其它因素进行评价。 u ,u由部门领导打分来确定2 3R 二(02,0.5,02,01,0)2R 二(02,0.5,03,0,0)3 u由单位考核组员打分来确定4R 二(02,0.6,02,0)4以R为i行构成评价矩阵i 0.10.50.4000.20.50.20.10R =0.20.50.300_0.20.60.200_它是从因素集U到评语集V的一个模糊关系矩阵。 模糊综合评判。进行矩阵合成运算: 0.10.50.400B 二 A。R 二(0.2

7、5 0.2 0.25 0.3)。0.20.50.20.100.20.50.3000.20.60.200=(0. 0 6 0. 1 8 0. 1取数值最大的评语作综合评判结果,则评判结果为“良好”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在人事考核中涉及的指标较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这时如果仍用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则会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因素过 多,它们的权数分配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即使确定了权分配,由于需要满足归 一化条件,每个因素的权值都小。对这种系统,我们可以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 判方法。对于人事考核而言,采用二级系统就足以解决问题了,如果实际中要划 分更多的层次,那么可以用建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类

8、推。F面介绍一下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模型建立的步骤。第一步:将因素集U = u , u ,u 按某种属性分成s个子因素集12nU ,U ,U,其中 U = u ,u ,u ,i = 1,2,s,且满足:1 2sii1 i 2in对任意的i丰j, U n U =0i j第二步:对每一个因素集U,分别做出综合评判。设V = v ,v ,v 为评i12m语集,U中各因素相对于V的权重分配是:iA =(a , a ,a )ii1 i2in若R为单因素评判矩阵,则得到一级评判向量:iB = A。R = (b , b,,b ), i = 1,2,si i ii1 i 2im第三步:将每个U看作一个因素,记为

9、:iK = u ,u ,u 12s这样,K又是一个因素集,K的单因素评判矩阵为:R =B _1B2=-b11b21b12b22.b1m.b2 mBbb.bsL s1s 2sm每个U作为U的部分,反映了U的某种属性,可以按它们的重要性给出权i重分配A = (a ,a,,a ),于是得到二级评判向量:1 2B - A。R = (b , b ,b )12m如果每个子因素集U ,i二1,2,s,含有较多的因素,可将U再进行划分,ii于是有三级评判模型,甚至四级、五级模型等。下面,以某烟草公司对某部门员工进行的年终评定为例来加以说明。关于考核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对一名员工的考核为例。如表3-11所示,根

10、据该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将18个指标分成工作绩效(U )、工作态度(U )、1 2 工作能力(U、和学习成长(U、这4各子因素集。3 4首先确定各个子因素集模糊综合判断矩阵,就得到了表3-11中的数据。取数值最大的评语作综合评判结果,则评判结果为“良好”2.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在人事考核中涉及的指标较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很多,这时如果仍用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则会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因素过 多,它们的权数分配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即使确定可权分配,由于需要满足归 一化条件,每个因素的权值都小。对这种系统,我们可以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 判方法。对于人事考核而言,采用二级系统就足以解决问题了,如

11、果实际中要划 分更多的层次,那么可以用建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类推。下面介绍一下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模型建立的步骤。第一步:将因素集U二u, u ,u 按某种属性分成s个子因素集12nU ,U ,U,其中 U = u ,u ,u ,i = 1,2,s,且满足:1 2sii1 i 2in n + n H n = n12s u Uu Uu 二u12s 对任意的i丰j,U nU =0i j第二步:对每一个因素集U,分别做出综合评判。设V = v ,v ,v 为评i12m语集,U中各因素相对于V的权重分配是:iA =(a , a ,a )ii1 i2in若R为单因素评判矩阵,则得到一级评判向量:iB =

12、 A。R = (b , b,,b ), i = 1,2,si i ii1 i 2im第三步:将每个U看作一个因素,记为:iK = u ,u ,u 12s这样,K又是一个因素集,K的单因素评判矩阵为:b12b22bs 2.b1m.bbsm2 m每个U作为U的部分,反映了U的某种属性,可以按它们的重要性给出权i重分配A = (a ,a,,a ),于是得到二级评判向量:1 2B = A。R = (b , b ,b )12m如果每个子因素集U ,i二1,2,s,含有较多的因素,可将U再进行划分,ii于是有三级评判模型,甚至四级、五级模型等。F面,以某烟草公司对某部门员工进行的年终评定为例来加以说明。关

13、于考核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对一名员工的考核为例。如表3-11所示,根据该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将18个指标分成工作绩效(U )、工作态度(U )、1 2工作能力(U、和学习成长(U、这4各子因素集。3 4首先确定各个子因素集模糊综合判断矩阵,就得到了表3-11中的数据。表3-11员工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表评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工作绩效工作量0.80.150.500工作效率0.20.60.10.10工作质量0.50.40.100计划性0.10.30.50.050.05责任感0.30.50.150.050团队精神0.20.20.40.10.1工作态度学习态度0.40.40.10.10工作主动性0.10.30.30.20.1360度满意度0.10.20.50.20.1创新能力0.10.30.50.20自我管理能力0.20.30.30.10.1工作能力沟通能力0.20.30.350.150协调能力0.10.30.40.10.1执行能力0.10.40.30.10.1勤情评价0.30.40.20.10学习成长技能提咼0.10.40.30.10.1培训参与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