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902017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濉溪县2022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H:1 P:31 N:14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22年春,“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阻击战。下列行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分发口罩B. 消毒杀菌C. 测量体温D. 排查统计【答案】B2. 李燕同学发现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认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遇到某些物质发生了颜色的变化就李燕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观察B. 实验C.

2、 假设D. 做结论【答案】C3. 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间有空隙B. 原子不显电性原子中没有带电微粒C. 物质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改变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答案】D4. 84消毒液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由于其消毒效果理想、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特点而深受大家的欢迎,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 -1价B. 0价C. +1价D. +5价【答案】C5. 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A. 加入药品B. 收集气

3、体C. 检查装置气性D. 验满【答案】D6. 瑞德西韦是一种新型的抗病毒药物,其化学式为:C27H35N6O8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瑞德西韦是一种混合物B. 瑞德西韦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C. 瑞德西韦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D. 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2【答案】D7. 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A.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B. 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C. 真金不怕火烧金化学性质不活泼D.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答案】B8. 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 燃烧B. 爆炸C. 颜色

4、发生了改变D. 状态发生了改变【答案】A9.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用途的总结中,正确的是A. 在SO2、CO2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气B. C1、Cl-两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C. H2O2和H2O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 C、CO都能与灼热CuO反应生成铜,体现了C、CO都具有还原性【答案】D10. 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端下油锅桔秆、柴草着火,用水泼灭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电器着火,最先应当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汽油着火,应该立即用水浇灭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

5、用湿抹布盖灭A. B. C. D. 【答案】A11. 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 氮气氢气B. 氯元素的化合价:KClO3 Cl2 HClC. 空气中组成物质的含量:氮气氧气稀有气体D. 地壳中元素含量:AlFeYZB. ZXYC. XZYD. YXZ【答案】B15.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物质WGH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A. W待测值是13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 P是生成物D. 物质H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答案】A16. 探究铁

6、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甲和乙:水B. 乙和丙:空气C. 甲和丙:空气D. 甲和丁:水【答案】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58分)17. 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回答。(1)2个氮原子_。(2)3个碳酸根离子_。(3)氯化钠_。(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5)+3价铝元素的氧化物_。【答案】 (1). 2N (2). 3 (3). NaC1 (4). H2O (5). A12O318. 如图中的、分别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

7、你回答:(1)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2)当D为原子时,X=_。(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和_(填序号);(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填序号);(5)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_(填“元素”或“原子”),【答案】 (1). 9 (2). 40.08 (3). 8 (4). B (5). C (6). B (7). 元素19.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1)写出的仪器名称_。(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填字母)(3)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

8、4)A装置还可作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则需对A装置的改进是_。(5)F装置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瓶中液体是澄清石灰水,气体应从_(填“a”或“b”)端通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水槽 (2). BC (3). (4).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5). a (6). 20. 铁矿石是怎样炼成铁的呢?某活动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了铁矿石炼铁化学原理,如图所示。(1)该活动小组将实验装置组装好后,设计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给玻璃管加热;停止加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停止通入一氧化碳气体。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填序号);(2)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固体由_色变成_色,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

9、程式是_,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3)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说明改进方法_。【答案】 (1). (2). 红棕 (3). 黑 (4). Fe2O33CO2Fe3CO2 (5).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尾气点燃或收集21.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三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1)A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_,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填序号)装置气密性好;实验前夹紧止水夹;红磷过量或足量;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2)B实验中,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可以得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3)C实验中烧杯_(填编号)中的溶液变红【答案】 (

10、1). 4P+5O22P2O5; (2). ; (3). ; (4).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5). 22. 水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1)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往往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试管_(填“1”或“2”)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试管1与试管2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某同学要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简易的净水器(如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_。在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_(填试剂名称),硬水软化的方法_。(3)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_。A 洗菜的水用来浇花B 使用节水龙头C 用不间断的水流

11、冲洗碗筷D 洗手擦肥皂时,关上水龙头(4)用水灭火时,将水喷成细雾状的主要原因是_(填序号)。A 降低着火点 B 增大与可燃物接触面积 C 与空气中气体反应生成CO2【答案】 (1). 增强水的导电性 (2). 2 (3). 2:1 (4). (5).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6). 肥皂水 (7). 煮沸 (8). C (9). B23. 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_。(设

12、计与实验)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只有试管乙中发生明显变化(交流与表达)(1)同学们一致认为试管丙中也应该有明显变化,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是_。(2)于是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把甲、丙中的铝丝打磨干净后又分别插入原试管中,结果甲、丙试管中都出现了明显变化,则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除了上述实验外,还可以将_(填一种物质)分别插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判断。【答案】 (1). MAlCu (2). 铝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3). 2Al + 3CuSO4= Al2(SO4)3+ 3Cu (4). 丙 (5). M24. 【探究活动一】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甲同学设计如表对比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