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冀教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901746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冀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的获得过程,在计算、归纳和概括的活动中,发展学生归纳推理能力。2掌握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运算性质,能进行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有关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己的计算和归纳概括得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性质,深刻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体会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教学方法】引导探索相结合。教师由实际情景引导学生探索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准确掌握

2、幂的乘方法则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叙述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2)计算: 大家已经会进行两个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m,n是正整数),那么幂的乘方运算又该如何进行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2一起探究=_(m,n都是正整数)思考:(1)当n=1,2,3时,计算分别等于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直接用乘方定义求解。教法说明:在探索幂的乘方法则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培养了思维的严密性,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严谨性,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2)当n=4,5时,猜想应该等于什么?通过计算你发现前后

3、底数、指数变化有怎样的规律?学生活动:类比,猜想,然后验证自己的猜想结果,观察计算前后底数,指数变化尝试对发现的规律用语言进行表达。(3)对正整数n,你认为等于什么?能对你的猜想给出验证过程吗?学生活动:小组互相探索、交流,积极思考,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相互点评,补充得出关于幂的乘方法则。(4)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结论,引出关于幂的乘方法则。语言叙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字母表示:。(,都是正整数)3范例讲解例1 计算: 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及书写步骤和格式,引导学习归纳解题注意事项,明确法则使用的条件。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由4名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其余底下完成。然后学生评议,

4、归纳解题注意事项。解:例2 计算: 根据例1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4巩固练习:课本“练习”。错例辨析:下列各式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ABCD学生活动:各小组选派代表回答,学生集体评议。5总结、扩展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性质比较:幂运算种类指数运算种类同底幂乘法乘法加法幂的乘方乘方乘法【作业布置】课后“习题”A组1(2)(3),2(4)(5),3,B组2。【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准确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概括运算性质。【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这两个幂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通过完成一组练习,来回顾一下这两个性质:填空:(1)(2

5、)(3)(4)学生活动:4个学生说出答案,同桌同学给予判断。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我们知道表示个相乘,那么表示什么呢?(注意:中具有广泛性。)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 也就是这又根据什么呢?(学生回答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请同学们回答、的结果怎样?那么(是正整数)如何计算呢? _个 运用了_律和_律,_个_个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填空。(是正整数)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什么运算?(答:乘方运算)什么的乘方?(积的乘方)通过刚才的推导,我们已经得到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把它概括出来。学生活动:学生总结,并要求同桌相互交流,互相纠正补充。达成一致后,举手回答,其他学生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6、。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提出问题:这个性质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适用吗?如。学生活动:在运算的基础上给出答案。 ( 是正整数)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例3 计算:(1) (2)(3) (4) (5)(2a2)3 +(-3a3)2 +(a2)2a2学生活动:每一题目均由学生说出完整的解题过程。解:(1)原式(2)原式(3)原式(4)原式(5)原式=8a6 +9a6 +a6= 18a6 练习一(1)计算:(回答) (2)计算: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学生活动:第(1)题由4个学生口答,

7、同桌或其他学生给予判断。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同桌或前后桌互阅,教师抽查。第(3)题由学生回答。4综合尝试,巩固知识例4:球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4r2地球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球体,它的半径为6.37106m,地球的表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取3.14)解:=答:地球的表面积大约是5反复练习,加深印象练习二计算:(1)(2)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找两个学生板演。6变式训练,培养能力练习三填空:(1) (2)(3)(4)(5)学生活动:四人一组研究,讨论得出结果,然后由小组代表说出答案。7总结、扩展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谈一下你对本节课学习的体会。学生活动:谈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或注意问题等等。【作业布置】课后“习题”A组1、2、3,B组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