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国培2012小学语文日志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900737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加国培2012小学语文日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参加国培2012小学语文日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加国培2012小学语文日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加国培2012小学语文日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加国培2012小学语文研修日志(三)今天上午,我们班九十多名学员分成三个班,每班四个小组,每组进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以简报的形式呈现,然后每组向全班学员展示说明,其他学员提意见,老师提意见,以便对该课教学设计有更清晰的认识。大家设计的基本形式是按照发展的阶梯式组织材料,先确定起点、终点,再搭几个台阶,形成文字后都是简单的,充分证实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来自深邃的思考。整个大教室里分组讨论热烈,与教授争论也很激烈,一上午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大家发言、表达的兴致还没有完全得到释放。下面就我们组的材料简单呈现。一、起点 学情分析:1、能较流畅的朗读课文。2、单元前两篇课文是描写请亲的,学生

2、有一定的情感积累,自读课文能初步感知到作者和祖父在一起的童年快乐。3、阅读困难,不能明晰地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章好哪里,如何从简单清晰的文字中感受到对祖父深切的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二、台阶一落点: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方法: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生字。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3、交流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三、台阶二落点:品读课文,体会情感。方法:1、默读课文,勾画批准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有趣快乐,并体会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情感。 2、交流反馈,随机点拨提升。 3、学生反思谈收获,包括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反思。(在我们强调教师写反思的时

3、候,专家已开始要求学生写反思了。)四、台阶三落点:拓展延伸,迁移运用。方法:1、小结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2、推荐阅读呼兰河传五、终点体式:这是萧红的一篇回忆性的文字清新活泼充满人文情怀的散文式的小说节选,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祖父园子之美,和她与祖父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目标:1、能体会到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2、能够体认作者如何书法情感的。六、后续活动。(这个简单的设计模块是模仿 于永正老师的长相思设计而设计的。)附:谁没有一座心灵的花园湖北荆州 邹 艳仿佛在梦中一般,半天的学习时光一晃而过。这个上午,国培班的学员以小组的形式,对我和

4、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进行集中备课。我被分到一班四组。全组八位老师都分别来自全国各地。许是因为对语文教育共同的热爱,在组长孙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彼此默契,谈笑风生,从对学情的把握、目标的构建,谈到了台阶的搭建,体式的设定。然后由来自江西的潘老师执笔,在大白纸上画上阶梯式框架。他开始认真地抄写,不知不觉中,一份完整而清晰的备课模版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国培班学员们展现出来的风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感受女作家萧红对“园子”的情愫,对逝去童年的眷念,对亲爱祖父的深切怀念。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我很感动。同时也不禁想到: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又何尝没有一座只属于自己的园子呢?这,该是一个风轻云淡的心灵后花园。这

5、个园子里,有许多跳跃的精灵。那是每一个走进我们教育生命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一种心心相映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真诚爱学生,才谈得上去引导和教育学生。这种爱,不仅只是对其知识的引导,还须涉及到学生行为的引导,心灵的关注。从生活的细节中走进学生,得以达到真正和谐的、心心相映的爱与沟通。这些关爱的泉源,从我们心灵的花园里喷薄而出,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这个园子里,有许多闪烁的思想。那是我们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拙见。热爱语文的人,会有对于语文独特的思考。在语文这条路上跋涉过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尝试过、失败过,努力过、成功过,酸甜苦辣都是歌,一支昂扬的追求语文之歌。哪一个语

6、文教师的心里,没有珍藏着许多动人的教育细节?没有铭记着曾经千锤百炼打磨的成功课例?没有关于语文教学更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而这一切,都在我们心灵的园子里静静地生长着,蓬勃着我们整个生命。这个园子里,还洒满一片温暖的阳光。诚如昨天的讲座中,魏老师提出的那个观点:享受教育的阳光。作为教师,职业神圣而艰辛,工作琐碎又纷繁。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会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抽出身来,学会给心灵放假,小憩一会。身心俱疲不应该是教育者的职业综合症。偶尔,读几本闲书,听一段音乐,侍弄几钵花草,邀约几个老友就让我们心灵的后花园里风轻云淡,芬芳怡人吧。我们在这里养精蓄锐,以待出发去更远地行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园子”,仿若朝圣者为之执着跋涉的一个圣殿。我想,很久以前,当长大的萧红离开她的呼兰河畔,独自踏上人生旅途,历经了凄风苦雨之后的她,童年的那个“园子”,一定也是她心灵的向往与皈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