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898922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047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五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了说清楚我对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整体设计思路,下面我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的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六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其含义就是:我们不仅要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要注重其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

2、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本节课力图打破常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实现课程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二、教材内容分析在学习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知识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本节内容也为后面学习数列求和、数列极限打下基础.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教材的重点.从高中数学的整体内容来看,数列这一章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数学领域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数列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例如产品的规格设计、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 其次:数列有

3、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数列是函数的延续,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学习数列又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打下基础. 再次:数列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好题材.学习数列要经常观察、分析、猜想,还要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解决数列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以下是我的教学目标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依据课标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

4、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渗透事物之间等价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学生遇到困难不气馁的坚强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展开:知识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等差数列,知道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由来;熟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知道等比性质.思维水平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够与等差数列的求和公

5、式的推导过程联系,形成类比迁移,而且在情感上也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渴求.但是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比较陌生,学习思维上存在障碍.并且学生考虑事情缺乏全面性,在推导过程中容易忽略公比的情形.四、教学的重难点分析结合前面的教材分析、三维目标的确定以及学情分析,我总结了总结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灵活运用。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的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涵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五、教学方法分析1、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

6、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式教学原则,我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数学方法和思想,使之获得内心感受.本节课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激励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该模式能够将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进行积极的整合,使其融为一体,创造最佳的教学氛围.主要包括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反馈式评价.2、学法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

7、与式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设计了(1)创设情景、(2)观察归纳、(3)讨论研究、(4)即时训练、(5)总结反思、(6)任务延续,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的.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合作交流.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和POWERPOINT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分析1、复习回顾:(1)等比数列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2)回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是用什么方法推导的。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等比数列的相关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法作铺垫。2、创设情境,

8、提出问题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这个故事大家听说过吗? “请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三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这就是国际象棋发明者向国王提出的要求。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 g,按目前世界小麦年度产量约60亿吨计.你认为国王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怎样计算?请列出算式。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题与重点老师提问:同学们,你认为国王能满足这位国际象棋发明者的要求吗? 设计意图

9、: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做所谓的“无用功”,急急忙忙地抛出“错位相减法”,这样做,有悖学生的认知规律:求和就想到相加,这是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事,教师为什么不相加而马上相减呢?在整个教学关键处,学生难以转过弯来,因而在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营造知识形成过程的氛围,突破学生学习的障碍同时,形成繁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学生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这样引入课题有以下几个好处: (1)利用学生求知好奇心理,以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便于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趣味性和积极性.(2)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

10、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3)问题内容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与重点.(4)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明确知识的实用性.探讨1:S=1+2+22+23+2 63,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系?探讨2: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2S=2+22+23+263+264,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比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变“加”为“减”,在教师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学生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学中应着力在这儿做文章,从而抓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

11、,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 ,264-1这个数很大,超过了1.8410 19,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 g,那么麦粒的总质量超过了7 000亿吨.而目前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6亿吨,因此,国王不能实现他的诺言。国王不假思索地给国际象棋发明者一个承诺,导致了一个很不幸的后果的发生,这都是他不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所造成的.而避免这个不幸的后果发生的知识,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知识.设计意图: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3、类比联想,解决问题等比数列前n项公式的推导:1.错位相减法, 得: 当时,

12、得到如果q1,Sn=na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公比为,如何求?这里,让学生自主完成,并喊一名学生上黑板,然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就感在学生自己探究完成后,老师提问:由得,这样子对不对?这里的能不能等于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时是什么数列?此时(这里引导学生对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公式,同时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打下基础)再次追问: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n-1,如何把用、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设计意图:通过反问精讲,一方面

13、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和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比和综合的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尽管时间有时比较少,甚至仅仅几句话,然而却有画龙4、讨论交流,延伸拓展在此基础上,我提出:探究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还有其它方法吗?我们知道,那么我们能否利用这个关系而求出呢?证明过程:= a1 +qSn-1=a1+q(Sn-an),从而得(1-q)Sn=a1-anq.再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能否联想到等比性质从而求出呢?证明过程:再由合比定理,则得,即,从而就有(1-q)Sn=a1-anq.设计意图:以疑导思,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观

14、察、思考、讨论的氛围. 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化归到, 这其实就是关于的一个递推式,递推数列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是研究性学习和课外拓展的极佳资源,它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维发展有促进作用.5、例题讲解,形成技能例1 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8项的和:(1),;(2)a1=27,a9=,q0.6. 首先,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题,老师再进行讲解。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老师讲解,深化学生对公式的认识和理解。例2 某商场今年销售计算机5 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那么从今年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结果保留到个位)?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

15、我们身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6、归纳小结提问学生,试着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老师适当补充,对表匀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本节课的小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 公式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通过师生的共同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进一步完成认知目标和素质目标。7、作业布置必做: P61 1、2、4;选做(思考题):P61 第6题设计意图:出选作题的目的是注意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所说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教师的灵性发挥而随机生成。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有待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本说课一定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