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村情谋发展,新闻报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89100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村情谋发展,新闻报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立足村情谋发展,新闻报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立足村情谋发展,新闻报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立足村情谋发展,新闻报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立足村情谋发展,新闻报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足村情谋发展,新闻报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村情谋发展,新闻报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足村情谋发展,新闻报道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多年的社会服务工作,大大推进了京郊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区县政府和基层农民的赞誉和欢迎,得到了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等部门的肯定 多年来,伴随北京市农村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农业类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及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此,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院长王振如在接收教育和职业采访时指出,高职院校不论是在培养合格人才,还是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时,全部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加强实践探索,努力实现服务社会和学院发展的耦合双赢在开展服务“三农”的详细实践中,该院围绕京郊城市型当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培养等实际工作,开展了以“教授调研、专题

2、培训、专业服务”为关键内容的社会服务工作。该项工作经过组织教授调研参加决议咨询和服务策划、经过开展专题培训提升郊区干部群众素质、经过输送专业技术促进郊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滴灌式”、“孵化式”、“菜单式”、“套餐式”等多个服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社会服务和学院发展的耦合双赢。王振如告诉记者,组织教授调研是开展社会服务的第一步,也是最为主要的一步。多年来,该院前后组织了北京市8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京郊“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工程实施情况调研,和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农村实用人才等专题调研,形成的专题汇报和培训方案,为政府决议部门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另外

3、,该院老师调查研究所形成的结果,如王振如的北京边远山区村镇建设可连续发展调研汇报、陈天宝的宋庄镇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对策、李香允的宋庄镇农民养老保障处理方案、李凌的小区主导型新农村建设方案等被当地政府采纳,在一定程度上处理了京郊新农村建设中的棘手难题,受到政府决议部门和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该院依据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布署和安排,主动主动地组织教授为京郊农村制订发展战略、产业计划和项目方案,被基层干部群众形象地称为“京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库”、“智囊团”和“设计院”。开展专题培训,提升郊区干部群众素质多年来,该院依据京郊新农村建设中干部和农民的需求,主动分

4、担政府的各项培训任务,开发培训项目、策划培训形式、编写培训教材、开展培训服务,举行了一系列面向“三农”的培训班。王振如介绍,学院承接了一系列高层次干部培训班。仅去年一年就举行局处级干部、高级管理人员及乡镇专业干部参与的系列讲座、研修研讨、教导培训等各类班次20多期,共培训学员达3641人次;另外去年和今年分别承接了面向北京市首批8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干部及驻村指导员培训班8期,共培训学员2200人次;还策划、组织、实施了以大学生“村官助理”为对象的专题培训。2021年,学院和京郊乡镇签署了209份人才培养协议,利用学院的优势培训资源,为郊区提供智力支持。学院还前后开展了民俗旅游礼仪培训、常见

5、法律纠纷及其处理培训、农村理财培训等,这些培训对于农村民主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文明乡风的形成,起到了有效的推进作用。和此同时,学院又主动探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不但组织了北京市高级实用人才培训班,对167名农村高级实用人才进行了集中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学院每十二个月争取到的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服务、培训项目20多个,取得的资金支持近1000万元,每十二个月取得的科研项目资金支持近300万元。政府资金的支持,有力地保障了学院服务社会和科研工作的开展。现在,学院每十二个月全部对“三农”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如2021年,19个科技服务项目合计投入资金50多万元,确保了“三农”服

6、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确保挂职员作取得实效,学院除对挂职人员的工作量给予减免之外,还给专题补助。另外,学院还每十二个月列出60万元的专题经费,支持应用型和服务型科研课题的研究,为社会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充裕的资金支持,有力地推进了学院的“三农”服务工作。强化保障方法,促进“在办学中服务,在服务中办学”机制的形成学院的服务工作不但培训了农民、帮助了农村、服务了农业,同时还培养了学生,锻炼了老师,取得了院、区、镇、村共赢的效果。在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该院重视对服务思绪的调整和完善,重视服务平台的搭建和服务格局的构建。在多年开展“三农”服务实践的基础上,该院于2021年5月成立了“三农”服务中心,以整

7、合学院的多种资源,有针对性、有关键地服务京郊城市型当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一年多来,中心利用学院人才、科技、信息等优势资源开展服务活动,投入资金上百万,参加人次过千,服务农民逾万,服务足迹遍布京郊全部区县。“三农”服务中心依靠系部专业资源和条件,前后设置了新农村计划建设、城市型当代农业、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农产品营销和培训咨询策划等五个专业服务工作室,面向社会,主动开展专业服务工作。现在,各工作室已面向郊区承接服务任务,有的已在“三农”服务工作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科学、长期有效的服务机制是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的有效保障。建立完善学院服务“三农”的工作机制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已经引发学院党委的高度重

8、视,被列入学院的议事日程。学院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建立了老师教学、科研和服务的结构性考评体系,将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纳入日常工作量的考评之中;二是出台了有关科技骨干挂职服务工作的管理措施,对于挂职服务人员的职责、任职条件、选派和管理、待遇、考评和奖惩等全部做出了明确要求;三是出台了专业课老师参加校外服务要求,明确要求“新补充到老师岗位的老师和在校连续从事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满五年的老师要有不少于半年的校外社会服务经历,不然不得安排教学工作”,并明确了社会服务的要求和待遇。深入加深认识,不停完善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能否一直坚持服务“三农”工作,是衡量农业职业院校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端正、办学定

9、位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志。所以,农业职业院校在任何时候全部不能动摇为“三农”服务的态度和信念。“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社会服务不是老师的专利,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更有利于其健康成长。不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一定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然就有可能产生事和愿违的结果。”在王振如院长心目中,要从师生共同参加社会服务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方法,形成有利于推进师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的制度保障和可连续发展机制。她深入指出,强调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更关键的是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面对“三农”的新需求,首先要高度重视以人才、资源、技术优势面向生产第一线开展科研和服务工作,把

10、“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造福一方百姓,同时更要坚持在服务“三农”的工作中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双师型”老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表现农业职业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更多在新农村建设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实用人才,从而实现社会服务和学院发展良性互动和耦合双赢。为更加好地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学院的科研项目重视和京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如农村剩下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研究、北京农业职业教育的对策研究、高等农业院校产教结合机制创新研究等30多个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全部是重在研究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社会管理问题,对学院的“三农”服务工作有很好的

11、促进作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多年的社会服务工作,大大推进了京郊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区县政府和基层农民的赞誉和欢迎,得到了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等部门的肯定。2021年9月,学院经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员才培养水平评定并获“优异”;2021年,学院被北京市教委等部门联合授予“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单位”、“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立德修业,求知笃行。今天,面对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伟大历史机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正根据“十一五”事业发展计划,加紧推进“两个转变”,不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努力争取到2021年,建成办学理念优秀、定位正确、职教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和试验实训条件一流的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