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经验材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89045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经验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经验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经验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经验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经验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经验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经验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经验材料 近年以来,*地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紧密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紧紧依靠政府、依托新农合,围绕解决农牧民用药难问题,按照“政府高位推动,部门协调配合,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坚持“巩固、规范、提高、发展”的工作思路,发挥“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联动”的体系效应,不断将全地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引向纵深。主要成果如下: 一、基本情况 行政区域概况。全地区总人口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38万人。所辖六县一市54个乡镇;506个行政村,1个团场;92个连队。监督网建设完成情况。全地区所有乡镇团场均完成药品监督网的建设,实现监督

2、网络覆盖率为0%。行政村完成监督网络覆盖率为100。供应网建设完成情况。全区有药品生产企业1家,药品经营企业210家;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605个,其中地区级6个,县级2个,乡卫生院4个,牧业中心医院个,农牧团场卫生院1个,企事业单位医务室41个,个体诊所102个,村级卫生室368个,私立医院个。供应网建设主要构成: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当地批发企业下设零售药店、药品连锁药店、个体零售药店。目前所有乡团场均实行药品零售、批发配送进县到乡的运行机制,药品供应网络已覆盖全地区100%的乡镇和96%的行政村。随着全地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的不断延伸和完善,农村药品购销渠道逐步走向规范化,农村药品流

3、通秩序混乱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越来越多的农民用药得到了安全、便捷、经济的实惠,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肯定和支持。 二、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政府高位推动。地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及各县局将当前深化*地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成果的重要性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做了汇报并赢得了重视,全地区六县一市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药监、卫生、公安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宏观指导和协调等工作,高位推动了“两网”建设的发展;各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并有

4、专职人员作为联系人负责日常工作。强化责任管理。各级党政还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确定考核目标,制定考核细则,在“三干”会上与乡政府“一把手”签订责任状并强化检查考核;党委、政府主管领导经常召开专题协调会议,安排布置各个阶段的工作;安排专门时间听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阶段性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督促与公安、卫生、工商、质监、邮政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重大案件督办制度、政策研究制度、信息互通制度和宣传工作制度,要求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行动,共同推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不断深入开展,形成了“党委政府组织推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药监部门具体实施”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5、。此外,地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还借鉴兄弟局的先进经验,及时修订了包干包区负责、信息报送、巡查、快速反应、奖惩,对下一级工作的绩效考评等制度。 三、农村药品监督网建设突出以执法队伍为主体,“两员”为重要补充力量的网格化局面一是突出行政监督网。依靠卫生、劳动保障、物价等政府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督作用。二是突出专业技术人员监督网。依托医疗卫生资源“组建”了一支乡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队伍,强化了技术层面上的监督。三是突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主体监督网。在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是主体。地区局党组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农村“两网”建设工作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的内容之

6、中,“一把手”负总责,把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分片包干,紧盯购销渠道、紧盯流通环节、紧盯使用终端,使药品市场任何行为都在行政监督网络的视野之内。四是突出社会监督网。依托计生网络资源“组建”了一支协管员和信息员队伍。全地区共聘请计生专干和计生宣传员作为药品协管员和药品信息员,迅速将监管触角延伸到农村药品市场的最前沿。目前,全地区共聘请药品协管员574名,药品义务信息员732名;同时,依托社会资源如人大、政协、纪检监察、人民团体、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组建”了一支社会监督队伍,强化多方位的监管。目前,已经达到了每个乡镇聘任1-名协管员,覆盖率10%;每个行政村聘用一名信息员覆盖率10。五是建章立制

7、,重在落实。利用乡级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每月例会的机会,定期派出经验丰富的培训老师对乡村级的涉药人员及“两员”进行以药学知识、不良反应知识和药品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的培训。印发了“两员”工作手册,让“两员”明确其工作职责,明确任务要求,畅通联系方式;利用“新农合管理办公室”队伍为我所用,发挥其在农村牧区一线工作优势,加强联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反馈农村药品市场状况,力争使药品监管无盲区,无盲点;制定考核办法对“两员”的聘任、解聘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实行奖优汰劣;同时,县市级“两网”建设投入经费得到了保证。目前,已经取缔了无证非法行医售药行为监管网络信息管理使药监执法人员迅速掌握了市场动态,保证监

8、管及时到位。农村药品监管网络的建设和运行,使药监各项工作真正实现“终端管理”,有效解决了农村药品监管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各地药品义务协管员、信息员配合地县药监部门整顿规范农村药械市场,做到了“乡不漏村、村不漏点”。他们积极提供线索,追根溯源,有力地遏制了假劣药械流向农村的趋势,使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农民用药安全得到了保证。 四、在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上突出建立规范化的药品供应主渠道对县以上医疗机构,面向社会实行全地区集中招标,引导并相对集中信誉好、实力强的药品批发企业配送药品。对乡镇卫生院,由县“新农合”办公室牵头,采取企业招标、品种跟标的办法,确定23家经营企业直接配送;对村卫生室,全部由

9、乡镇卫生院代购,统一配送,实行严格的管理;并100%建立了配送企业资质档案。加强对中标后企业和药品的跟踪管理,逐步将规模小、信誉差、药品质量难保证的企业退出市场,实现配送网络的区域全覆盖,形成主体清晰、相对稳定、满足需求、诚实可信的药品供应网络。配送企业依据“新农合”目录,配送及时。配送品种达到%以上,实现定点生产基本用药进入农村。药品供应网络覆盖全地区100的乡镇和5.8%的行政村。通过参与招投标、向政府提供有数据、可靠的调研等形式协助政府加强药品价格调控,确保农牧民用药价廉,”两网”建设使现在农民常用药药价下降幅度在2030%之间,农牧民群众得到了实惠。随着全地区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

10、的不断延伸和完善,农村药品购销渠道逐步走向规范,农村药品流通秩序混乱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越来越多的农民用药得到了安全、便捷、经济实惠,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肯定和支持。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购进秩序专项行动,集中清理假委托、假代理、走票、异地设库等违法行为,将一些信誉差、假劣药品种出现频率高、滥发空白委托书、疏于对医药代表的管理的供货企业进行集中清理。当前,农村药品零售企业已经全部通过gsp认证,并加强认证后的跟踪检查,符合gp总体要求。通过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使*地区实现了农村药品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乡镇药品供应配送化、医疗机构药房管理规范化。 五、扎实推进医疗机构规范药房,保证

11、“成熟一个、验收一个、规范一个”严格标准。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占全地区药品使用量的80%以上,是农牧区群众就医用药的主渠道,把住了医疗机构质量关,实际上就确保了辖区药品质量。因此,把规范乡镇卫生院药房作为加强农牧区药品市场监管的重点,强化指导,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地区,严把药品购进关、验收关、储存养护关和出库关。制定三级验收细则,严格规范药房标准。成效明显。把规范药房与“新农合”同期规划、同步推进,做到新型合作医疗建设到哪里,药品监管网就延伸到那里,药品供应网就规范服务到那里。根据卫生部门对医院级别定等情况,将县以上医院定为二级,乡镇卫生院定为一级,村卫生室定为小型医疗机构,一级以上由地区食品药品监

12、管局牵头验收,小型由县局牵头验收。经过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农村医疗机构药房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医疗机构药房建设逐步达到了“五统一”、“四分开”、“三单放”。即统一独立的药房、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分类标识、统一台帐记录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统一药房硬件;药品与非药品分开、药品与医疗器械分开、注射剂与非注射剂分开、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拆零药品单独存放、特殊药品按规定单独存放、不合格药品单独存放。截止目前,全地区10家二级医疗机构全部通过规范药房验收,通过率达100%;6家一级医疗机构中50家已通过规范药房验收,通过率达80%;辖区内小型医疗机构药房0%以上已达到规范化药房标准,达到通过服务

13、促管理、通过监管促规范的目的。 培训抓实。*地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十分重视对“两员”的培训。制定了,等制度,积极与卫生主管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对医疗机构涉药人员的培训方案,注重做到培训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地区局及各县局领导与卫生主管部门领导专程就规范药房工作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联合调研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卫生主管部门还多次组织乡镇卫生院院长到规范药房示范点进行观摩学习。地区局稽查科主动指导*市技术力量薄弱的乡镇卫生院规范药房工作,为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各项药品管理制度19类。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4000元对重点帮扶规范药房示范乡改善软件建设。20年,地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投入万元经费,为全地区医疗机构免费发放药械购销记录等资料近600本。其他各县也投入资金加强培训工作。通过建立长效的宣传培训的机制,全地区各级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创建规范药房,保障各族百姓用药安全有效的责任人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努力,力求把*地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为药品法规的“宣传网”、打击假劣药品的“震慑网”、农民群众满意的“服务网”和确保人民群众药品使用安全的“放心网”。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