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88905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教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总目标: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观察、记录;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事物变化的信息,利用简单工具(包括自制的)对一些变化进行定量的测量;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展示各种天气、生物生长、物质状态等变化,并能通过分析数据或图表,找出变化的规律;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搜集各种变化现象的有关资料,并尝试探究、解释变化的原因;能从自己日常生活入手,仔细观察周围常见的变化,并有兴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愿意与同学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或实验结果;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2、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美的体验;能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完成设计任务;能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变化,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能描述植物、动物、人生长发育的过程和主要变化;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的区别;能说出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能说出有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而有一类变化则不仅是形态的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能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变化的现象和问题,如热胀冷缩、去锈、去污;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气预报及农业生产的影

3、响。1变化的世界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教学准备: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课时安

4、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二)学习新课: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活动前注意要求: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描述变化的过程。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6)讨论、汇报。(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

5、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1)师:你还记得在科学课上我们使用过的记录表吗?(图片展示)(2)师:在观察家里种植的花的生长时,你是怎样记录的?小组讨论后汇报。(3)讲述: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变化时段包括: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变化现象、变化的数量。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日记的方法、表格统计的方法、统计图表记录的方法、图画、照片、录象等形象记录的方法。要根据所观察的不同变化,选择不同的记录方法。(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种表格,对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

6、行记录。(5)学生设计,教师进行评价。板书设计:1变化的世界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2多样的天气教学目标:1、能用文学词语(包括诗歌)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2、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3、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4、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难点: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教学准备:各种天气变化的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有

7、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汇报。小结: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生活、学习。(二)学习新课:1、活动1。(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文学家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气?你知道哪些与天气有关的诗歌?(2)学生思考,汇报。(3)(出示图片)师讲解不常见的天气现象。(4)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快把它画下来,配上优美的解说词,让同学们来欣赏,好吗?(5)学生绘画,展示。(6)教师评价,总结。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师:什么是天气?怎样科学地描述天气?(2)师: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了解天气的方法?(3)学生汇报。(4)师: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哪些自然现

8、象能预知天气变化?利用这些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靠观测自然现象和物候变化来预测天气的。人们把长期以来观察天气的经验概括成一些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利用谚语预测天气变化不够准确,不及时,不够科学。(7)师:现在的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消息的? (8)学生讨论汇报。(9)教师小结: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纸、广播等方式进行查询,要比谚语准确、便利、科学。(10)师:你能设计一种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向全班同学发布天气消息吗?(11)学生设计。(12)师:你们知道中央播放天气预报时用到的图形符号吗?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

9、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三)巩固练习: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2多样的天气古代 谚语 现代 天气预报(科学、便利、准确)3观测天气教学目标: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2、能选择材料,并按图示或文字说明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筒。3、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4、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硬纸片、胶水、胶带、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一根竹签、两根吸管、

10、大饮料瓶、风向仪、风力计、温度计、雨量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天气预报了吗?关于天气预报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吗?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整理。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天气信息是怎样预报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当一个小小气象员吧!(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制定观测计划。(1)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都需要做哪些工作?学生汇报。(2)师:在观测天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吧!(3)学生制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4)学生汇报计划,教师学生进行评议。2、制作简易观测仪。(1)师:要观测天气就需要先制作一些简易的观测仪器,生活中观测天气就是观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

11、、气压、阴晴等,我们来制作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仪。制作方法看书上9页的图。(2)学生制作,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提示。(3)展示作品,交流感受。(4)师:你们的作品是不是合格,我们到室外检验一下就行了。(5)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向和8个方向。3、建立小小气象站。(1)师:我们制作了风向仪,就要用它来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我们来分一下组。(2)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3)讨论:观测仪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一样吗?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4)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4发布天气消息教学目标: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2、能对其他同学的

12、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4、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重点:以论文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难点: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份研究论文或天气观测研究报告;收集各种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经过两周的观察和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今天我们就以发布会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好吗?(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天气消息发布会。(1)师:你们知道成果发布交流会对科学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2)学生谈想法。(3)小结:成果交流发布会对科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们所写的

13、研究论文或报告既是对前一段时间观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4)师:下面各小组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后要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并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5)教师小结: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希望每个小组能接受评价和改进意见,继续坚持观测天气,养成关心天气变化的良好生活习惯。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1)师:你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2)学生汇报。(3)(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都是什么意思吗?(4)学生汇报。(5)现在同学们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你能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4、分为三个阶段吗?(6)学生讨论分类,汇报交流。第一阶段: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8)师:在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科学技术?由此你想到了什么?(9)学生查找资料,交流汇报。(10)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们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它与人们僧货质量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三)巩固拓展: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教师介绍气象卫星与天气预报。板书设计:天气消息发布会 5天气与生活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

15、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2.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3.能够用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4.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的资料和图片与同学交流。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天气影响生活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还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2、讲述:天气的变化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他还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二)活动1、天气对人的影响(1)谈话: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收集到的天气对人影响的图片或文字资料。(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3)结合课件全班交流。(4)提问:谁最关心天气?为什么?2、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1)谈话:天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