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心得体会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887821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心得体会(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设计带传动实验心得体会篇一: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一 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 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 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测试带传动转速nl、n2和扭矩Tl、T2。2、计算输入功率P1、输出功率P2、滑动率?、效率?。3、绘制滑动率曲线?P2和效率曲线?一P2。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 成。如图1-1所示。1直流电机 2主动带轮 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 灯泡8从动轮

2、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 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1、机械部分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主电机 1 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 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 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 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砝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 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随着负载 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 步增加。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 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 (1)

3、转速测定装置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 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即可实现无级调速, 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 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 带轮背后的“U”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 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nl、n2。(2)扭矩测量装置电动机输出转矩T1 (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 T2 (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 子的轴线摆动。当电动机通过带传动带动发电机转动后,由 于受转子转矩的反作用,电动机定子将

4、向转子旋转的相反方 向倾倒,发电机的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同方向倾倒,翻转 力的大小可通过力传感器测得,经过计算电路计算可得到作 用于电机和发电机定子的转矩,其大小与主、从动轮上的转 矩Tl、T2相等。 只要测得不同负载下主动轮的转速nl和 从动轮的转速n2以及主动轮的扭矩T1和从动轮的扭矩T2,就可计算出不同的负载下的弹性滑动系数?以及效 率?。以P2为横坐标,分别以不同负载下的?和?为纵坐标, 就可以画出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3、加载 装置在发电机激磁线圈上并联电阻,每按一下“加载”键, 即并联上一个电阻,使发电机负载逐步增加,电枢电流增大, 随之电磁转矩也增大。由于发电机与电动

5、机产生相反的电磁 转矩,故此发电机的电磁力矩对电动机而言即为负载转矩。 因此每并联一个电阻,发电机的负载转矩就增大,从而实现 了负载的改变。4、电器箱:实验台所有的控制、测试均由电器控制箱(其原理参见图1-2),旋转面板上的调速旋纽,可改变主动 轮的转速,并由面板上的显示装置上直接显示。直流电动机 和直流发电机的转矩也分别由设在面板上的显示装置显示。图1-2电器箱电路原理图四、实验原理传动带装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 均由一对滚动轴承支撑,其定子(外壳)可以绕转子轴线摆 动。通过转速测定装置和专据测定装置,可以得到主动轮和 从动轮的转速nl、n2及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矩T1和T2。

6、n1-in2?100%(i为传动比)带传动的滑动系数:?n1由于实验台的带轮直径D1=D2 = 120mm, i=1,所以?nl?n2?l00% nl?带传动的传动效率:p2T2n2 ?l00plTlnl(P1、P2 分别为主动轮的输入功率和从动轮的输出功 率)随着负载的改变,nl、n2和Tl、T2值也将随之改变。 这样,可以获得不同负载下的?和?值,由此可以得出带传动 的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改变带的预紧力F0,又可以得到 在不同预紧拉力下的一组测试数据。显然,实验条件相同且预紧力 F0 一定时,滑动率的大 小取决于负载的大小,F1与F2之间的差值越大,则产生弹 性滑动的范围也随之增大。当带

7、在整个接触弧上都产生滑动 时,就会沿带轮表面出现打滑现象,这时,带传动已不能正 常工作。所以打滑现象是应该避免的。滑动曲线上临界点(A 和B)所对应的有效拉力即不产生打滑现象时带所能传递的 最大有效拉力。通常,我们以临界点为界,将降曲线分为两 个区,即弹性滑动区和打滑区(见图 l-3 所示)图 l-3 带传动滑动曲线 图 l-4 带传动效率曲线实验证明,不同的预紧力具有不同的滑动曲线。其临 界点对应的有效拉力也有所不同。从图 l-3 和图 l-4 可以看 出,预紧力增大,其滑动曲线上的临界点所对应的功率 P2 也随之增加,因此带传递负载的能力有所提高,但预紧力过 大势必对带的疲劳寿命产生不利的

8、影响。五、带传动实验台主要技术参数直流电机功率为 355W 调速范围 501500rpm 初拉力最大值为3Kg皮带轮直径Dl?D2?120mm六、实验步骤1、接通电源前,先将实验台的电源开关置于“关”的 位置,检查控制面板上的调速旋钮,应将其逆时针旋转到底, 即置于电动机转速为零的位置。2、将传动带套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并在预紧装 置的砝码盘上加2Kg重量的砝码。3、打开电源开关,顺时 针方向缓慢旋转调速旋钮,使电动机转速由低到高直到电动 机的转速显示为nl?900转/分为止(同时显示出n2),此时, 转矩显示器也同时显示出电机的转矩T1和发电机的转矩T2。4、待稳定后,记录皮带传动的实测

9、结果,同时将这一 结果记录到实验指导书的数据记录表中。 5、点击“加载” 按钮,使发电机增加一定的负载,待稳定后,记录测试结果 nl、n2和T1、T2到数据记录表中。重复本步骤,直到??1620% 为止,结束本实验。6、增加皮带预紧力到3Kg (增加砝码 重量),再重复以上实验。经比较实验结果,可发现带传动 功率提高,滑动率系数降低。7、实验结束后,首先将负载卸去,然后将调速旋钮逆 时针方向旋转到底,关掉电源开关,然后切断电源,取下带 的预紧砝码。8、整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七、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结果F=2 kgF=3 kg?P2?P2用获得的一系列nl、n2、Tl、T2值,通过计算 可获

10、得一系列?、?和卩2 (P2?n2T2)的值然后可在坐标纸上绘制?一P2和?一P2关系曲线,如图1-5所 示。1 滑动系数曲线 2效率曲线图1-5 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从图1-5上可以看出,?曲线上的A0点是临界点,其 左侧为弹性滑动区,是带传动的正常工作区。随着负载的增 加,传动效率增大,滑动系数逐渐增加,。当载荷增加到超 过临界点A0后,带传动进入打滑区,传动效率降低,滑动 系数突然增加很快,带传动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应当避免。九、思考题1、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有何区别?它们各自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现象区别:(1)弹性滑动是带传动的固有特性, 是不可避免的。打滑是一种失效形式,是可以

11、避免的,而且我们必须避免;(2)打滑发生在小带轮的全部包 角内,而弹性滑动只发生在离开主、从动轮前的一段弧(即 滑动弧)上;(3)打滑有过载保护的作用,但会加剧带的磨 损,而弹性滑动会影响传动精度。产生的原因:弹性滑动是由带的拉力差引起的,带的 拉力差就越大,就导致弹性滑动区增大,滑动现象越明显; 打滑时过载引起的,当载荷过大,带和轮之间的摩擦力小于 带拉力时就会出现打滑。2、带传动的预紧力对带的传动能力有何影响?答:预紧力越大,带与带轮之间的的正压力就越大, 最大有效拉力 Fmax 越大,带传动的最大拉力会增加。但当 预紧力过大,将导致带的磨损加剧,带寿命缩短;当预紧力 过小,带的工作能力将

12、不足,工作时会打滑。3、带传动的滑动率如何测定?带传动的效率如何测 定?答:(1)滑动率的测量:通过转速测量装置和转矩测 量装置,可以得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nl和n2、转矩T1 和T2。带传动的滑动系数为:?nl-in2?100%(i为传动比)n1nl?n2?l00% nl由于实验台的带轮直径D1=D2 = 120mm, i=1,所以?? (2)传动效率的测量:P2nT?l00%?22?l00% PnlTll式中,Pl、P2分别为主动轮的输入功率和从动轮的输 出功率。 带传动的传动效率为: ?4、分析滑动率曲线与效率曲线的关系。答:不同的预紧力具有不同的滑动曲线。其临界点对 应的有效拉力也有

13、所不同。从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可以看 出,预紧力增大,其滑动曲线上的临界点所对应的功率 P2 也随之增加,因此带传递负载的能力有所提高,但预紧力过 大势必对带的疲劳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篇二:带传动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滑动率?和传动效率?,绘制??T2滑动曲线 及?T2效率曲线2、测定带传动的滑动功率。3、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二、设备和原理(一) 实验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1、直流电机功率:2台X50W2、主动电机调速范围:500XX转?分3、额定转矩:T=0?24N. M=2450g?cm4、实验台尺寸:长X宽X高= 600X280X3005、电源:220V交流(二

14、)实验设备的结构特点1、机械结构 本实验的机械部分,主要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如图14-1所示。其中一台作为原动机,另一台则作为负载的发动 机。对原动机,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 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图14-1 实验台机械结构1、从动直流电机 2、从动带轮 3、传动带 4、主 动直流电机 5、主动带轮6、牵引绳 7、滑轮 8、砝码 9、拉簧 10、浮动支座 11、固定支座 12、底座 13、拉力传感器对发动机,每按一下“加载”按键,及并上一个负载 电阻,使发电机负载逐步增加,电枢电流增大,随之电磁转 矩也增大,即发电机的负载转矩增大,实现了负载的改变。 两台电机均为悬挂支承,当传递

15、载荷时,作用于电机定子上 的力矩Tl(主动电机力矩)、T2 (从动电机力矩)迫使拉钩作 用于拉力传感器(序号13),传感器输出的电讯号正比于T1、 T2,因而可以作为测定Tl、T2的原始讯号。原动机的机座设计成浮动结构(滚动滑槽),与牵引钢 丝绳、定滑轮、砝码一起组成带传动预拉力形成机构,改变 砝码大小,即可准确预定带传动的预拉力F0。两台电机的转速传动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 在带轮背后的环形槽(本图未表示)中,由此可获得必需的 转速讯号。三、实验步骤1、不同型号传动带需在不同预拉力F0的条件下进行 试验,也可对同一型号传动带,采用不同预拉力,试验不同 预拉力对传动性能的影响。为了改变预拉力F0,如图14-1 所示,只需改变砝码8的大小。2、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前首先将电机调速旋钮逆时针转至“最低 速”(0 速)位置,揿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按一下“清零” 键,将调速旋钮时针相向“高速”方向旋转,电机由起动, 逐渐增速,同时观察实验台面板上主动论转速显示屏上的转 速数,其上的数字即为当时的电机转速。当主电机转速达到 预定转速(本实验建议预定转速为1800转?分左右)时,停 止转速调节。此时从动电机转速也将稳定的显示在显示屏上3、转矩零点及放大倍数调整在空载状态下调整机台背面(参见图14-2)调零电位 器,使被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