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实践中绞转笔法研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883712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书实践中绞转笔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草书实践中绞转笔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草书实践中绞转笔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草书实践中绞转笔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草书实践中绞转笔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书实践中绞转笔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书实践中绞转笔法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草书实践中“绞转”笔法研究 姓名:庆旭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王继安 20100509 摘要 摘 要 “笔法”是书法之所以为法的一个桥梁,只有通过该桥梁书法能得以物质上的生存。在各种笔法中,每一种笔法都担负着与自身对应的任务,行使其应有的功能,从而表达一定的审美要求。 “绞转”笔法作为书法用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展示其无穷的审美精神。一般来说,“绞转”多在篆隶中使用,尉转而行,富于弹性,有厚重的体积感。草书中使用“绞转”笔法,能使快速流转的线条不飘浮,入木三分,略实有力。占人书论中,虽然很少对“绞转”作名词上的解释,但与“

2、绞转”笔法相天联的用笔技巧多有存在。不过,作为技巧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与其内在构成原理,古人鲜有论及。更多的是对类似笔法所产生的效果的形象比喻,如钟繇用笔法中有:“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点如山摧陷,摘如时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诸如此类。 本文通过对古人有关“绞转”笔法的梳理和当代学者对“绞转”的学理总结的分析,阐述了“绞转”笔法的实质,对它的实现和要领组成作详尽的解说。通过对历代草申、大师的用笔分析,阐明了“绞转”笔法因作者用笔习惯和审美追求的差异所衍生的个体特色,即同足“绞转”,却因书写者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最后通过对“绞转”笔法在草书技巧中与其他要素,如“断点”

3、、“虚实”、“提按顿挫”、“节奏”、“结构”、“材料”等关系的分析,阐述了“绞转”笔法的不可独立性,只有与其他笔法要素相辅相成,可以实现“绞转”笔法的伞面追求,从而真一做到“法为我用”,所谓“得法”耳。关键词 草书,绞转,笔法 印, , , , , , , , , 、 , “ , , 艉 疏 虢 , 皿 , 、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研究生躲么型 日 强:俨?。、。碰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研究生签名:艘 日 期:名笆!:! 导论 导论 线条是书法的核心。 从某一侧面可以说书法是一门线条的艺术,确切地说是一种特殊的、能够表情达意的线条艺术,不管应用于何种字体,此特征都存在。当然因具体体势的

4、不同,其线形、线性特征也是不同的楷书有楷书的线条特征,其注罩对端点的处理,对运笔过程的提按顿挫的处理;隶书的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行草的形态上的更加丰富多变、规律性的相对弱化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客观可见的商周金文中极少出现的肥笔,在实践训练时不能当作线,是面和团块,但这是极少数,不阻碍其余普遍现象作为一种理论的存在。这种理论不论是从线条本身由其形状、外轮廓,还是心理节奏等内在规律性从而诉诸给观众的审美感受的实践结果方面,还是由理论家通过最化总结对线条审美的延展性尽可能的完整勾勒上【百来看,都无不昭示“线条”于书法中的肯定。 在草书中。,线条是其核心的核心。 这是因为草书更加注重线条的形式构成,于

5、是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烂漫多姿的线造型。这种解释并非否定草书中起笔和收笔的重要性,恰恰因为草书的行笔即中途笔的过譬较长,运动幅度较大,变化多的特点,起笔的成败和整个线条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常常“采用藏锋逆入的方法,使笔在行前就应作好了中锋长行的准备,但不论运用什么样的起笔方法,都要做到笔实而有弹性,肯定而果断、饱满而意长。为中途笔的各种变化作好思想和情感的准备。”()这种起笔方式,很合古法,王澍云:“须是字外有笔,大力叫旋,空际盘绕如游丝,如飞龙,突然一落,束去无迹,斯能于字外出力,而向背往来,不町端倪矣。” “隔笔取势、空际用笔,此不传之妙。”() 而对于收笔,草书“最忌挥了事。历代草书大家

6、在收笔处都十分讲究,往往是把起笔处的气韵一直贯穿到底。”()有些收笔形式虽然不明显,但实质上早已在空中完成,即意念上的空收,气韵还是很充沛地留在纸上。中途笔在形式上的耀眼主要是其长、大、占有的空问位置多,当然其价值地位终于也要超过端点处理的。 草书中,中途笔的笔形最为复杂,也最见精神,在正体中的中途笔一般为一个笔画,而到了草书中常常变为几个正体笔画的组合,有时甚至组成一个或几个字。所有种种组合 。毕书人体,分为两类,一足市荦,一足今草。章草由隶书演变来,方为解散隶体,存,之梗概,损隶书横势,删繁就翰。笔法。隶书人叫,虽然点问自乖丝映带笔势,但起收自娃隶书遗韵,尤足带波磔的收尼。结构卜单,独口,

7、连。今荦相传由张芝祚帝挚的攘础:变化水,所悄“章学之捷”也。张怀罐书断厶:“萸审学学棒、札之法,大晒变之,以成今学,转精妙。,之体势,一笔成,偶自卜连,咖脉小断,及连存,气似通隔行。”由此町见,今学:仅口,以:下相连,“一笔戊”,还町以人小相问、车细杂柔、斜正相辅。相比审学,用笔妊为网转畅,结体灵活多,煲,章法臼由奔放,表现方式和艺术感染力远远高十章牛。今荦根据木铃和朋笔,叟化又日分为人小阿。小学代表作古羲之卜七帖、智水下文、孙过庭书谱、贺知章孝经等;人荦代表竹有张旭古诗帖、,际索臼叙帖、黄庭孥太忆游、诸:座帖、祝允则赤壁蛾等。奉篇论义所指学书多指向今单。 导论皆已打乱了体的用笔习惯和笔势,演

8、化为一种富有活力的新型笔法,由此创造了一幅幅杰出的作品。 作为形成书法艺术的物质形态的线条,只有通过笔法的运用,才能成为可能。“作字之法,先使腕灵笔活,凌空取势,沉着痛快,淋漓酣畅,纯任自然,不可思议。能将此笔证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住,纵得出,道得劲,拓得丌,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术锋芒指使,乃为合拍”() 笔法作为书法的灵魂,它的发展经历了个漫长的过程。 第一章对“绞转”笔法的再明晰 第一章对“绞转笔法的再明晰 第一节前人对“绞转”笔法的相关探索 纯理性的“绞转”笔法在古人书论中并不多见,但与“绞转”用笔有关联的笔法休系却时常存在。一、汉魏 、蔡邕九势云:“,叱落笔

9、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相背。“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势背。”()此处的“形势递相映带”主要是笔势的往来有呼应感,这种呼应感由使转笔法产生的“转笔”,与我们所谓“绞转”笔法中的“转”要领相近。“转笔”为笔法古法,多在篆籀中使用,势圆,即笔锋自,行时处于点匝中问左右网转而行,呈现连续又略作停顿的状念,连与断之间若即若离,浑然天成。 、钟繇用笔法中虽没有对用笔技巧做具象的分析,但通过比喻,使人能联想到笔法中使转的运用。“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点如山摊陷,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纤如丝毫”即为笔势往来时留下的痕迹,即牵带、引带、牵丝、游

10、丝。二、唐代 、虞世南笔髓论释行有“旋毫不绝,内转锋也”句,按照他“左为外,右为内” (笔髓论释草)的理论,“内转锋”应为“右转锋”,总之,其中的“转”,还足指笔毫自,行时的左右圆转而行,锋在画中,变行边停,动作稍缓。() 、唐代中,对笔法理性的分析的书法家(书论家)应该首推孙过庭。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何为“形质”?乃“形骸体格,是,命赖以存活、精神赖以依附的物质基础”;何为“情性”,“即现今所谓性情,是通过体貌气色所传达出来的内在情感与涵养。”孙过庭书谱中的议论深刻地揭示了草书和书在笔法上的根本不同“形质”与“使转”在真草二体中的不同运用。在“形质”与“使转”中,前者占物质性的基础地位,形质站立,情性所现。真书中对点画形象、运笔过程交代清晰,“形质”占主要地位;草书由于使转、牵连,“使转”占主要地位,也就足说,“使转”是草书的根本笔法和主要特征。 对于“使转”,孙过庭这样定义:“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镶盘纡之类是也。” 用现代汉语讲,“使”,就是笔锋直向的上下左右的运动;“转”就是笔锋书写曲线的转换方法。在具体的草书作品罩几乎没有纯粹直向的上下左右的运动,更多的足曲线,也就 第章对“绞转”笔法的再明晰是说,在“使转”这个动作体系中,运用更多的是“转”而非“使”,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