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强化作业: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88345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强化作业: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强化作业: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强化作业: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强化作业: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强化作业: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强化作业: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强化作业: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知能升华作业14地表形态的塑造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2012四川卷)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 m,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12题。1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解析:本题组以景观图切入考查地质地貌成因和欣赏景观,同时考查对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第1题,山地成因有褶皱山、断层山

2、、火山等。图示山壁陡峭,因此确定是岩层断裂上升形成。第2题,山顶处为山地针叶林带,气温低,不可能有暖温带的桃花、亚热带的桑蚕分布,也不可能有梯田农业活动。因此选B。答案:1.A2.B(2013名校模拟)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盐碱地。读图回答34题。3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分蒸发 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实现自流引水 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A BC D解析:读图可知,一方面引水隧洞的修建能解决商颜山对引水渠的阻挡,实现自流引水;另一方面,隔一段距离

3、就开挖竖井,能缩短隧洞的开挖距离,降低施工难度。答案:D4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A断裂谷地 B风力沉积作用C向斜谷地 D流水侵蚀作用解析:“塬崖壁立、沟壑纵横”这种地貌景观是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的。答案:D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及河流分布示意图,其中河流呈现“双河同源”分布状况。据图回答56题。5图中河流呈现“双河同源”分布的原因可能是()A火山活动和流水侵蚀的影响B地震和流水堆积的影响C泥石流和流水侵蚀的影响D滑坡和流水堆积的影响解析:“双河同源”处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落差大,易形成泥石流;据等高线分布,推断不可能是火山、地震活动所形成,“双河

4、同源”与河流的侵蚀关系密切。答案:C6我国下列地区中,易形成此类地貌的是()三江并流地区三江源保护区东北五大连池地区东南丘陵地区A BC D解析:三江并流区与东南丘陵区流水侵蚀严重,泥石流多发。答案:D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78题。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处岩层不可能含有化石B处物质主要来自于地核C处岩石类型不同于是因为发生了变质作用D处形成大陆岛解析:处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处的岩浆来自软流层,处岩石接近岩浆发生变质作用;处可能形成火山岛。答案:C8从地质条件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B处可能形成沉积岩C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处构造好于处

5、解析:处是向斜构造,天然气一般储藏在背斜构造处;处形成岩浆岩;岩层形成后,岩层侵入,发生变质形成岩石。答案:D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回答911题。9该剖面图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解析:由于不知道图示河流所在半球(南、北半球),故只能根据河流弯曲的河段判读,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河流剖面图中,a侧河流阶地堆积体较多,应为河流凸岸;b侧坡度较陡,应为凹岸,对应选项为A。答案:A10图中各部分,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A B C D解析:处距离河流较近,地势平坦且不受洪水影响,

6、是聚落的最佳分布地。答案:B11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沉积物颗粒甲乙乙丙;三角洲位于河口位置,本图中无法确定;从图中河流剖面来看,其河谷较宽,为U型谷,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答案:D二、综合题(共27分)12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并说出判断理由。(4分)(2)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该处地质构造与凉水河之间的成因关系。(4分)(3)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线路的不同特点及原因。(6分)答案:

7、(1)背斜。 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2)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在谷地易积水成河。(3)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之间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13读某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的河床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13分)(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三处河床位置,并分析河谷形成的原因。(6分)(2)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哪一处,为什么?(3分)(3)简述上游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分析该地森林过度采伐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4分)答案:(1)A位于上游、B位于下游、C位于中游。A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成为河谷;C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河流下切侵蚀成谷地;B处流速变缓,河流携带泥沙以堆积作用为主。(2)C。背斜构造,大坝地基坚固;位于山区向平原的地形过渡处,河流落差与流量都较大。(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