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高中地理范文精选4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88054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模板高中地理范文精选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案模板高中地理范文精选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案模板高中地理范文精选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案模板高中地理范文精选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案模板高中地理范文精选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模板高中地理范文精选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模板高中地理范文精选4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模板高中地理范文精选4篇 下面是我分享的教案模板高中地理,以供借鉴。 第1篇:教案模板高中地理一、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本节知识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时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性移动规律,为后面课时学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两部分内容做好基础铺垫。“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第二章中重要的一节,本节内容在第二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全球大气运动的规律需要在前

2、面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原理、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的关系等知识来分析,而后面的气候类型的判断则也需要由全球大气运动规律的知识来分析。三圈环流控制着各种形式的大气运动,它的分布及变化直接影响着天气和气候,因此三圈环流是本节重点,是关键之关键。为了能让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进而使学生发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以免死记硬背。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由于九年级地理课程开设的缺失,基础较差,同时高一学生还没有涉及立体几何的知识,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较欠缺,再加之理解运动又需要相关的物理学科知识,由于学生

3、基础知识的欠缺,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化繁为简,层层推进,加强讲解便于学生的理解,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会更好。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2.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四、重点难点1.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2.难点:(1)三维空间中高空和近地面的风(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五、教学方法采用设问式教学,在一定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层层讲解分析

4、,步步深入。先提出假设条件,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总结、得出单圈环流的结论;再否定其中条件之一分析得出三圈环流的结论;否定其中条件之二,分析得出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结论。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强调自主学习。六、教学手段和用具讲解分析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七、教学过程设计:复习热力环流,本节知识的讲解及学生的理解需要用到热力环流的知识,复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的知识。说明太阳辐射在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我们本节课开始学习的知识,引入新课

5、,展示课题“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认识大气环流的概念及其影响,课件展示总结板书。:大气环流的概念及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从课本33页“活动”入手,假设条件“地球表面均匀,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在上节课学过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很实现知识的迁移,完成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图,得出结论形成单圈环流。假设条件“若地球表面均匀,且地球自转”。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分析说明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要把它讲清楚、讲透彻,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要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完成。:课件展示“三圈环流

6、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知识框图,引导学生认识总结三圈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冷热不均使其动;地球自转使其偏;气压高低定风带。”:冷热不均使其动;地球自转使其偏;气压高低定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课件展示并演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引导学生认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明确其位置和范围,各个风带的风向变化,强调说明气压带和风带是近地面的大气环流状况,引导学生从图中认识气压带和风带“南北对称,相间分布”空间分布特点。:南北对称,相间分布: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规律(略)。:指导学生阅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引导学生认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认识总结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

7、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课件展示习题,指导学生完成。(略):课件展示知识网络图,总结本课知识。(略):地理填充图册、练习册(略)第2篇:教案模板高中地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本节介绍了城市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重点探讨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四个问题。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互相促进的,但城市化也给化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

8、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起源和发展;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着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从城市数量、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领会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重视城市环境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城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城市的起源、城市化的概念等没有什么知识基础,要求教师多搜集资料、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细致的了解,给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五、教学方法:1、图表、图片展示法2、学案导学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

9、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第3篇:教案模板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目标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能力目标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2.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自转产生的赤道平面与公转产生的黄道平面形成的夹角(目前:2326),即黄赤交角.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2326N2326S周期:一个回归年,3某日5时48分46秒过程:利用数学的正弦图来直观展示太阳直射点

10、的回归运动过程,并抓住二分二至关键点。这样可以判断任意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处纬度及移动方向(向南或向北),并举例说明。二分二至:春分日,某月某日前后;夏至日,某月某日前后,秋分日,某月某日前后;冬至日,某月某日前后.易混淆的概念:回归年与恒星年(比较法)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赤道:一年四季昼夜平分(或等长).直射点在哪个(南或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归纳演绎法)即:1)若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2)若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3)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11、,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4)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1)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或等长);2)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并与经线圈重合.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即太阳高度角,就是太阳光线与地平线(或面)的夹角(H),(注:不要理解成太阳离头顶有多高)其取值范围:0H90.正午太阳高度,即某地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主要用它来度量某地天中的太阳高度,若一天中的太阳高

12、度都很小,那一天的太阳高度一定比这还小.规律:1)空间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方)递减.比如:假如太阳直射点在3N,那么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就是由3N向南北两侧(方)递减.2)时间变化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改变.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所以它的空间变化规律也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改变.(归纳演绎法)H对地表影响:(利用人教版地图册P16右下图,并解说)1)太阳高度(H)越大,太阳对地表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地表能量就越多,温度就越高;2)太阳高度(H)越小,太阳对地表辐射的强度就越小,地表能量就越少,温度就越低.5.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

13、阳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3)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北温带国家(气候统计)上的四季春季:3、4、某月份;夏季:6、7、某月份;秋季:9、10、某月份;冬季:12、1、某月份.易混淆的概念:季节、节气与二分二至日,比如夏季、夏至与夏至日,冬季、冬至与冬至日等等.(比较法)6.五带的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分界线,把地球分成五个温度带自北向南分别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学生讨论:1)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寒带,南寒带,热带变小;南温带,北温带变大.2)若黄赤交角变大,北寒带,南寒带,热

14、带变大;南温带,.北温带变小.易混淆的数据:五带的划分的分界线的纬度2326和6634,与低纬、中纬、高纬度的分界线的纬度30和60.(比较法)第4篇:教案模板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说教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三章内容属于自然地理部分,是对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展开,而本节内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海水运动又对学习第五章自然地理坏境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埋下伏笔,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学情此阶段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根据地图和材料,初步分析所学的地理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有限,空间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自主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再加上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生活阅历较浅、对重难点的地理知识不熟悉,不了解,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地理知识并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据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