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活动读书笔记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87855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角活动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区角活动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区角活动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角活动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角活动读书笔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角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指一个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的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求新、求异、设法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幼儿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基础上的。 如何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引导幼儿生动、活泼、自主的展开学习,是创新教育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当今幼儿教育改革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区角活动正是目前盛行于幼儿教育界的一种与传统教学方式截然不同的活动样式,它正是注重幼儿生动、活泼、自主地展开学习,提倡教师的隐性指导,寓教育目标于看似松散的小组活动中。如何在幼儿

2、这种自主、自由的区角活动中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就我班区角活动开展中来谈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启发性的活动环境 马克思说:“人 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一个启发性的环境,不必一定设备华丽,但一定要有让幼儿充分发挥的空间。 1、设置活动区角场地。区角的安排不仅要考虑到内容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还要考虑到活动场地是否宽敞,光线是否充足等。我班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设置了美术区、益智区、加工区及生活区。考虑到美术角的水粉画及生活区的洗、切工具容易弄脏弄湿地面桌面,为了便于整理,因而把美术区与生活区设置在活动室;而益智区、加工区相对需要较大的操作场地,且易于整理,因而就设置在铺有地毯的午睡室中(教

3、师在活动室可直接观察到午睡室),可让幼儿在地板上自由操作。同时,区角的设置比较灵活,可结合主题活动,难易程度及时减少或增设某一区角。 2、提供开放性的物质材料。供给幼儿足够的操作材料、教玩具,可促使幼儿在不断的尝试中激发创造的火花。我班在材料的准备过程中除了教师自己创作、收集材料外,还动员本班幼儿共同收集多种可再利用废旧材料。同时注意材料的多功能性,可做到一物多用,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如在加工区为幼儿提供大量的纸盒、瓶子、布头、不干胶纸、纸杯、果壳、吸管、瓶盖等等,幼儿可以用这些在成人眼中毫无用处的废旧材料做出汽车、房子、花蓝、娃娃等玩具。这样每位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每种材料在每

4、位幼儿手中都有它不同的用处,使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让幼儿的作品有展示的机会。展览幼儿的作品,能使幼儿受到鼓舞,同时通过作品的同时展出又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互动作用。本班在美术区设置的展览角,可让幼儿把平时活动的作品张贴在上面;在加工区安排了展览桌,供幼儿摆放作品,相互欣赏。在展览区中除了设置幼儿活动的作品,也放置着教师的范例,这样既有利于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在模仿成品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也能较清晰地引导幼儿设计新的物品。 二、给予幼儿合适的指导 教师除了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宽松的活动环境外,更需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和创造,以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1、给幼儿一

5、个思考的示范。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如果把一切活动都按自己的意愿安排的井井有条,甚至把每种玩法都教给幼儿,以达到自己所要的效果,而没有考虑到作为活动主体的幼儿的需要,没有给幼儿一个思考的空间,那么幼儿只是在被动的游戏,也就没有什么兴趣的激发,更没有创造的灵感了。如美术角的一次吹画中,有个别幼儿因为用吸管吹的角度不够斜而不能完成作品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吹,而是引导幼儿看老师吹的方法和小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幼儿通过比较思考以后发现了问题,从而掌握了吹画技能,也就非常有兴趣的继续完成他的吹画作品。活动是幼儿自己的事,如果教师做出许多太突出的引导,完全处于主动、主导、主持的地位,幼儿会感到索然

6、无味,甚至完全失去了兴趣。 2、语言指令的艺术。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时可与幼儿共同商讨,让幼儿参与活动室的环境布置,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在游戏中要少使用命令性、指令性语言,多用启发性语言、思考性的问题,这将会诱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刺激幼儿思考、分析及创新欲望。本班一次在加工区活动开展中,幼儿用纸盒做汽车,高振强小朋友拿了一个较硬的纸盒,想用剪刀在上面挖个洞,反复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此时,他已表现出焦虑的心情,这时我走过去提醒他看看旁边幼儿用的纸盒和他手上的这个有什么不一样。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原来应该用一个软些的纸盒,这样高振强也很快就做出了一辆汽车。可见,幼儿在活动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在他自身能力范

7、围内所不能解决的事情,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指导、帮助,进行点拨,而不是急于提供给幼儿答案。同时,教师肯定、鼓励的语言,都能给幼儿信心,是幼儿创造的火种,可使幼儿在失败时感到安慰。也由于教师的关心,可使幼儿振作起来,再去创造。 3、教师参与,采用隐性指导。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的活动要多看、多观察、少干预,即使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也不能干预或改变幼儿的活动主题,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如在益智区的一次游戏棒拼组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拼出来的东西只局限在房子、机器人等比较方整的几何图形组合成的物体上。我就一同参与到幼儿的拼图活动中,拼了一辆汽车,并用游戏棒相交叉摆出了圆轮胎。幼儿看到我拼出的汽车,并

8、发现能用游戏棒拼出圆形状,很快也拼出了火车、飞机、火箭等交通工具,还拼出了兔子、刺猬等小动物形象。可见,教师的参与,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创造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无形中起到了引导作用。 三、给幼儿自我的空间和时间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也就是说游戏是由幼儿自由选择、创造与表现自己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成人不能强加给他们或替代他们。 1、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幼儿的主动学习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幼儿学习的效果与其学习中主动性和直接操作程度有关,因此,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我班在开展区角活动中教师先向幼儿交代本次开设的几个区角内容,再让幼儿自

9、由选择自己想参加活动的区角。这样幼儿都参与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在活动时也就表现出了较好的坚持性,与同伴的合作、协商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在最初接触区角活动时,让幼儿自由选择,有时也会出现某一区角选择的人物多出现“暴满”现象,而另一区角都是“冷门”。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合适的引导,从而促进幼儿都能顺利地参与活动中。 2、给予幼儿足够的发展时间。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要重视个别教育,特别是幼儿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个性,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方式。”因而我们不能强求每个孩子都同步发展。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不同,导致发展所需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孩子快点,有的孩子慢

10、点,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着急”,要学会等待。如果教师看到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遇到困难就急于帮助他们解决,没给时间让幼儿自己考虑,过早干预、帮助,就会使幼儿失去一次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当教师拥有一切决定权时,幼儿的发展就变得消极,因为幼儿没有机会去拥有自己的观点,没有时间思考决定什么,更没有所谓的创新了。我班在开展区角活动中,其一,在材料准备上有层次差异,可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如在练习用筷夹玻璃球时,可让能力强的幼儿选择夹进瓶中,能力弱的幼儿选择夹进盒中。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其二,允许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作品后选择第二区角内容,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 3、给予幼儿活动的空间。幼儿有自己的天地,他们听、视、触、嗅等感觉和成人有着很大的距离,有时当他们独处时,可以无拘无束地做他们想做的事,丝毫不受干扰。又如本班幼儿在生活区开展中,他们会因为做元霄而自发想起烧汤圆、吃汤圆,还会一起扮演家人。这些本没在教师区角安排内,但这正是因为给了幼儿活动的空间而表现出的创意。创意每个人都有,倘使加以发掘,创意可能被压抑甚至消失。区角活动则是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