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教育精品)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87535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教育精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庙中心学校(初中部)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 丁先耀 授课人: 时间: 课题学习目标 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和方法。3.品味欣赏文章的语言。重点难点 1.了解文中介绍景物及其特点2.品味欣赏文章的语言,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和方法。教法学法 朗诵法 讲解法 小组讨论法 集 体 智 慧个人设计教学后记预习导学 1读准加点字(给加点字注音)地壳( ) 万壑藏云( )苍穹( ) 殷勤( )喷薄( ) 格外娇娆(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泳,山峰若影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如果回首

2、身后,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涯峭壁,万丈深渊,不能不叫人心精胆战。错别字改 正3欣赏黄山美景,说说你最喜欢黄山的哪一种景物或景象,为什么喜欢它?4请写出你知道的古诗词中,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赏鉴和点化。 (二次备课)本文在教学过程中先从让学生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人手,学习对景物或事物进行解说。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对疑难问题给予点拨。学习研讨 1自由读文,学会概括:(1)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黄山作了介绍,并着重表现了哪些景物的特征。(2)本文的材料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哪几条线索?2细读课文,体会写作技巧:阅读课文17节(小组内讨论交流)(1)作者描写黄山日出,为何写泰山日出,这样写

3、有什么作用?(2)课文(17小节)在描写黄山日出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找出相应的语句)(3)在写日出之际,作者把天和人交织起来写,你觉得写人的神情和心情变化对描写日出有什么作用?3探究写法,学会解说:从课文中,你能发现解说词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展示交流)4联系实际,拓展延伸:你曾游赏过哪些自然胜景?请把你最喜欢的名胜,简单地介绍给大家。(展示交流)要理清时间、空间、逻辑三条线索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训练延伸 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色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

4、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蔚蓝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常,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这景致真是难以用笔墨形容。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不论是初生的红日还是即将消失的落日,都是红彤彤的巨大的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即使落日给我们留下夜晚的黑暗,那也没什么可怕,那闪光的

5、星星,仿佛是太阳在黑暗中留下的火种。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灵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切吧。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写出了人们 的心情。3“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请你分析“兴奋”和“节制”的原因。4文段在描写日出时把天与人交织在一起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说说看到黄山日出的人为什么“会在心灵深处铭刻下这无法忘却的时刻”?6用一段文字描写你所见到的出时或日落,50字左右。当堂训练1自选喜欢的段落文字,有感情的朗读。2讨论研究课后习题。作业布置1 课后读书3遍。2 完成一段300字的写景文字,注意修辞的运用。3 完成课课练基础训练部分。备课评价: 年级主任(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