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872120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题一、基础知识(18)1、默写填空(7分)(1)、_ _,决眦入归鸟。(2)、相顾无相识, 。(3) ,孤帆天际看。(4)晴川历历汉阳树, 。(5)晴空一鹤排云上, 。(6) ,铁马冰河入梦来。(7) ,千山高复低。2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溃退(gu) 舀水(yo) 白洋淀(dng) B绥靖(su) 脂粉(zh) 蹿一蹿(cun) C寒噤(jn ) 拂晓(f) 颤巍巍(chn)D提防(t) 惊骇(hi) 迫击炮(p)3.下边无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初中三年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B.某广告宣传,他们找到了一种能彻底根

2、治癌症,征服世界医学难题,其实是骗人的。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D.人大代表呼吁:各级政府应当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4、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北京时间10月12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2分):5、名著阅读(5分)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A于死地。A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A,拖

3、着绵软的双驮痪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A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A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ch( )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1)文中的A指的是 ,他是 中的主人公。(1分)(2)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A。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2分) A是一个_ 。 (3)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

4、代,可以从A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2分) 二、诗词鉴赏(5分) 桂源铺 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6、描述“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所展现的画面。(3分)7、: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溪水从山中发源,曲曲折折流淌,这本来是一种常见的地貌,然而,杨万里将这种常见地貌人格化了,社会化了,从而阐发了一种“奔流”的人生哲学。B诗中最能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语是“拦”,这表明群山有情,不忍溪水离开自己的温暖怀抱。C“万”字体现出阻挡重重,“堂堂”二字写出了溪水峰回路转,突围而出,成江成海的气势。D“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

5、水出前村。”这两句诗描写了山村溪流的真实景致,又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那就是: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总要奔流,无可阻挡。三、 文言文阅读(13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谈笑有鸿儒 鸿儒 人不堪其忧 不堪

6、 9翻译下列句子。(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_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译文:_10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答: 四、 现代文阅读(34分)(一)阅读距离一文,(16分)当我来到继父家时,我知道我打量那个家的目光是敌意的,我与那个家是有距离的。那陌生的屋檐下挂着,惨白惨白而寒意逼人的冰凌,融化了的冰水不时地顺着瓦檐滴到墙上,发出沉重的响声。墙用石灰新刷过,隐约还露出凌乱的稻草。为了不影响我读

7、书,继父把我安置在条件最好的西厢房,自己和母亲住到了阴湿的东厢房。他还特意到供销社买了一盏台灯放在我的书桌上。每天晚上,他都拿着一本从书店买来的新书,坐在我对面,陪着我学习。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偶尔翻一下书。还有几个月就中考了,每晚我都看书到很晚,然而不论多晚,他都会一直陪着我,直到替我关上灯。我知道,干一天农活下来是很累的,而且我很不愿意他坐在我对面,我便对母亲说:“叫他以后晚上不要再到我房间里来。”母亲嘴唇动了动,没有说话,眼睛红红的。那天晚上,我无意中听到他对母亲说:“晚上学习辛苦,有个人陪伴,精神点!”以后我便没介意他陪着我看书,只是他又放了一张桌子在我房里,跟我书桌的距离正好足台灯

8、光线的边缘。每天晚上,他依然陪着我一块看书,只是更安静了,翻书声也更小了偶尔声音稍大一点,他便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惊恐地抬起头看看我,见我没在意,才会继续安心地看书。就这样,直到中考前,他陪着我翻掉了厚厚十几本书。考试那天,他执意要骑车送我去,我没说什么。坐在后座上,看着他汗流浃背的样子,我觉得我们的距离已经缩短了考试结束那天,他又骑了三十多里路来接我,却一点没问我考得怎样,就像来的时候一样,默默地骑着车,但我知道,我跟他的距离更近了。发录取通知书那天,我正在别人家玩。当我飞奔回到家门口时,他正和邮递员面对面站着。邮递员让他签收,他望了望我,又望了望邮递员,接过笔,在邮递员指的地方,打了一个

9、钩,说:“我不识字,不会签名!”然后又禁不住自己的喜悦,朝着周围的村民笑了。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他不识字,可他,却”一种难言之情涌上心头,我泪流满面跪在他面前,失声喊道:“爸”他依然只是笑,却带着几许酸楚、几许欣慰。夏日的阳光照着家门,我再次打量这个家时,我觉得已经与这个家没有距离了。12文章第段中,“我”为何“很不愿意他坐在我对面”而又不直接向他说? (3分)答:_13(1)结合全文看,第段中,继父不识字,却“陪着我翻掉了厚厚个几本书”说明了什么?(2分)(2)第段中,知道继父不识字后,我为什么会“跪在他面前”? (4分)答: (1)_(2)_14试概括文中继父这一人物的主要特点。

10、(3分)答;_15结合全文分析,(1)第段写到冰凌、冰水,衬托了“我”什么样的心境?(2)文章首尾呼应巧妙,举例说说它是如何呼应的。(4分)答: (1)_(2)_(二)家 在 途 中(18分)白岩松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童年时,家是一声声呼唤。那时的我似乎比今天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住的相邻的同学玩得天昏地暗,直到炊烟散去,听见父母“喂,回家了,吃饭了”的呼唤才回家,这样的声音伴着我慢慢长大,日复一日,至今仍在我的耳旁回响。 一转眼,童年过去了,当胡须慢慢从嘴角长出,家又成了一个想逃脱的地方。 书看多了,世界也变大了,一张床小了,父母的

11、叮咛也显得多余了,盼望着什么时候我能拥有自己的天空。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时候。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开始“受伤”,开始在人海中翻腾,开始知道,有些疼痛无法对人说,甚至知心的朋友。于是,重新开始想家。当受了“重伤”时,幻想着飞到远方的家中,在推开家门的一瞬,让自己泪流满面。此刻,世界很大,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家中那种熟悉的味道,那窗前一成不变的风景 远离母亲,在外省生存,工作这余便有无数个周末无处打发,手中的电话本很厚,从头翻到尾,却没有一个号码是为我此时准备的。这个时候,家又变成了自己要和另外一个人建立的那一个新的小家。 从相识、相恋到相

12、拥,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拥有了一个平凡的家。此时,家的概念又变了,它是深夜回家时那盏为你点起的灯,是傍晚你看看书我看看电视偶尔交谈几句的那种宁静,是一桌胃口不好时也吃得下的饭菜,是得意忘形时可以呼朋唤友可以张口说粗话的地方。 不久前,我成了父亲,我和一个新的生命在家中相逢,一种奇妙的感受充斥我的心,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想挣脱却又那么愿意沉溺其中,一种用幸福来缚住你力量。 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众多的概念中,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比如当年父亲的辞世,便让我知道,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有时也不如家中的变故给你的伤害大。然而在家中,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坚强,比如父亲过世后,柔弱的母亲开始变得坚强,她带着我们哥儿俩,一步一步地从变故中走出,之后,家又重新“站立”了起来,又变得详和,变得不再阴云密布。在这个过程中,家又像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命起步虽久,前路却还遥远。家的概念还会变换,然而我已经知道,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16.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