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申报要求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869994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申报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绿色建筑申报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绿色建筑申报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绿色建筑申报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绿色建筑申报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申报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申报要求(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指南东莞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二00八年六月一、申请绿建筑价标识的程序. 1(一)申请条件1(二)申报材料2(三)申报程序2(四)评审3(五)公示3(六)公布与颁证3二、需提供的相瘫4(一)居住建筑4(二)公共建筑6三、缱建筑能设计与施工 7(一)原则7(二)节能设计8(三)施工过程10四、系缠用寸程的能11(一)运营管理11(二)拆除过程管理11五、可供参考的工程. 11六、推荐参考资.12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制定并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由 建设部负责指导和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并监督实施和

2、公示、审 定、公布通过的项目。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 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日常管理工作和对申请的项目组织评审, 建立并管理评审工作档案,受理查询事务。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包括证书和标志,适用于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 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一、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程序(_)申请条件评价标识的申请应由建筑物的业主单位、房地产开发单位提出。鼓 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报。申请 评价标识的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1、申请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 入使用1年以上,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工资和工程款。符合 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管

3、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2、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 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综合效果明显的公共 建筑和住宅建筑。3、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物业管理等具有较高的水平。(二)申报材料申报单位应当提供真实、完整的申报材料,申报材料的内容和要求:1、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书一式2份;2、工程项目总结报告一式2份,总结报告内容包括:(1)工程概况: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工程投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 建筑类型、结构形式、开发与建设周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等情况的说 明;(2)技术总结:从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对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 能

4、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 营管理等进行全面总结;如为既有建筑,请详细论述改造机制的可行性;(3)相关附件:工程验收材料、检测报告、企业资质(复印件)、申报项 目的业主委员会或使用单位出具的用户意见。3、所有申报材料均需另附光盘一份。(三)申报程序1、申报单位可从建设部网站()或建设部科技中心网 站()下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书”,按要求准备申报 材料,并按照程序进行申报;2、建设部科技中心受理评价标识申请后,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 审查;3、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其申报单位需委托相关测评机构进行测评, 并向建设部科技中心提交测评报告;4、没有通过形式审查的

5、项目,建设部科技中心应对其提出形式审查意见,申报单位可根据审查意见修改申报材料后,重新组织申报。(四)评审建设部科技中心组成专家评审组,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 行),对申报材料和测评报告进行审查,通过质询、打分和评议,确定项 目星级和分数。专家评审组由7-15位绿色建筑领域相关专业具有高级职称专家组 成。审查过程中专家如对提交的材料提出疑议,由专家评审组进行核查。(五)公示通过评审的项目在建设部网站(网址:)和建设部科技 中心网站(网址:)公示,公示期为30天。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的项目持有异议,均可在公示期内向建设部 科技中心提供署实名的书面材料。无异议或有异议但已妥善解决的公示项目,

6、作为评审结果报送建设 部审定。对无法协调解决异议的项目,由建设部科技中心向申请单位说明情 况并退还申请材料。(六)公布与颁证建设部对通过审批的项目予以公布并颁发证书和标志。二、需提供的相关资料(一)居住建筑1、节地与室外环境(1)场地地形图、场址检测报告;(2)规划设计文件、图纸、说明书;(3)景观设计文件;(4)日照模拟分析报告、植物配植报告、热岛模拟预测分析报告、风 环境模拟分析报告、环境噪声影响评估报告;(5)施工过程控制文档(项目编写的环境保护计划书、实施记录文件、 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当地环保或建设等管理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排 放评价达标证明);(6)建成后提供的资料,各项模拟分析报

7、告中采取的措施及结果的现 场核实报告。2、节能与能源利用(1)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含节能计算书、图纸、说明书);(2)设备能效值;(3)运行能耗实测报告;(4)可再生能源的设计、运行资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计算 说明,运行实测报告等);(5)节能措施现场核实报告。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建筑水(环境)系统规划方案报告(包括绿化节水措施),竣工图纸、设计说明书;(2)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以及运行资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 计算说明,运行实测报告等);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室内主要装饰装修材料的检测报告;(2)设计图纸(包括:结构体系节材设计说明、高性能建材使用说明等) 、竣工图

8、纸、工程决算材料清单;(3)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规划文件、施工现场废弃物回收利用;(4)混凝土及建筑砂浆工程总用量清单、供货单中的预拌混凝土及商 品砂浆采购使用量清单;(5)可再循环、可再利用材料及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的使用情 况记录。5、室内环境质量(1)设计文件、图纸、计算书;(2)日照模拟计算报告或检测报告、通风模拟计算报告、产品检测报 告、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报告。6、运营管理(1)物业管理公司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管理文件;(2)智能化系统验收报告;(3)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注:上述要求的设计文件、图纸、技术书、竣工图等,只需提供与绿色 建筑评价内容相关的资料。(二

9、)公共建筑1、节地与室外环境(1)场地地形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总平面规划设计图、设计说明书、绿化设计图;(3)日照模拟分析报告、热岛模拟预测分析报告;(4)施工过程控制文档(项目编写的环境保护计划书、实施记录文件、 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当地环保或建设等管理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排 放评价达标证明);(5)场地环境噪声测评报告、风环境模拟预测分析和实测报告。2、节能与能源利用(1)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含节能计算书、图纸、说明书);(2)集中采暖与空调系统竣工图和设计说明书;(3)建筑照明设计文件及图纸;(4)可再生能源系统设计文件及图纸;(5)节能工程施工验收报告。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

10、建筑给排水系统规划方案、竣工图和设计说明书;(2)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以及运行资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 计算说明,运行实测报告等)。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室内主要装饰装修材料的检测报告;(2)工程决算材料清单(材料种类、数量、重量);(3)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规划文件、施工现场废弃物回收利用记录;(4)混凝土及建筑砂浆工程总用量清单、供货单中的预拌混凝土及商 品砂浆采购使用量清单。5、室内环境质量(1)室内空气质量、声光热环境测试报告、新风量测试报告;(2)外围护结构结点构造图和热工计算书。6、运营管理(1)物业管理公司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管理文件;(2)智能化系统验收报告;(3)

1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注:上述要求的设计文件、图纸、技术书、竣工图等,只需提供与绿色 建筑评价内容相关的资料。三、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一)原则在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须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节地、 节能、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舒适性;依据 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 化等特点进行评价;除符合国家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 的标准,体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的统一。设计中严格控制强制性条文满足规定性指标,较少使用或不使用性 能化指标(权衡计算)。(二)节能设计以建筑设计理念为主,避免“以节能设计指导建

12、筑设计”,针对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点和岭南建筑特点,加强通风遮阳设计。1、建筑通风遮阳设计(1)结合东莞地区气候特点、夏季主导风向和建筑周边环境对建筑布局统一规划设计,采用合理的布局和适当的架空结构使建筑有利于自然通风,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室外宜减少不透水性硬地面面积;(2)建筑户型分割、优化开窗位置、大小、可开启面积加强室内自然通风效果;若某朝向建筑通风不利,应采取机械通风措施;(3)整体协调建筑朝向,控制建筑体型系数,合理利用建筑造型形成遮阳与通风条件;居住建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2、围护结构节能设计(1)建筑外墙设计 外墙宜积极推广应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具有自保温性能的各类墙体材料,使用

13、与之配套的砌筑及抹灰专用砂浆; 外墙采用单一非自保温墙体砌筑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墙,当其热工性能参数不能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时,墙体应采用厚度不大于25mm的无毒、无污染、阻燃或不燃的保温隔热材料进行内保温隔热处理。(2)建筑屋面设计屋面设计中应使用保温隔热措施;对于大型住宅小区和公共建筑,推 广使用绿色种植屋面、花园屋顶。(3)建筑外窗设计 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宜采用各种外遮阳装置,如花格、外挡板、 外百叶、外卷帘等,遮阳的设置应避免对窗口通风产生不利影响;建筑设 计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式进行建筑遮阳; 为提高门窗的隔热性能,可采用吸热玻璃、镀膜玻璃、中空玻璃 (包括热反射镀膜、Low

14、-E低辐射镀膜);根据不同方位条件、隔声要求等, 可采用不同的玻璃类型,如中空Low-E玻璃与单片在线Low-E玻璃、普 通玻璃相结合; 建筑宜少设天窗,天窗的热工性能需满足规定性指标要求,面积 比超出规范要求的必须进行权衡判断。3、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有条件的工程可选用土壤源热泵、水源(淡水、污水和海水)热泵、 VRV、MDV等节能型空调系统,并配合适当的热回收技术(冷凝水热回 收、排风热回收、冷却水热回收等);争取整体实际运行能效比达到3.2以 上。4、热水系统节能技术东莞市属于太阳能资源一般区,年辐射量4200-5400MJ/(.a),建议 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空气源热泵型热水系统相结合,主热源采用太阳 能,辅助热源使用热泵;与电热水器相比,节能率在70%以上。5、照明系统节能(1)室内照明对于室内照明,采用节能灯具,包括T4/T5型节能灯具、环形节能灯等,电子镇流器、节能开关。(2)公共、辅助照明采用LED半导体照明技术,节能开关。(3)室外照明推广太阳能光伏照明技术,并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6、节水技术(非传统水源)(1)雨水回收系统、透水性地面;(2)人工湿地;(3)中水处理系统(膜生物反应器等):绿化、景观、洗车等使用非传 统水源。(4)节水卫生器具,包括浴缸水位与温度自动调控、低水量冲洗的便 器等。7、冷气、热水联供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