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86930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项目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项目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项目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项目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项目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项目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项目设计方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项目设计方案1.1课题概述课题简介温室又称暖房,是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 温室的作用是用来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 , 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温室环境指的是作物在地面上的生长空间, 它是由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构成的。温室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温室的温度、湿度、通风与光照,使得它可以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植物露地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从而达到对农作物调节产期、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及提高产量的目的。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并采用电脑进行自动控制,以此创造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研究目的及意义我国的设

2、施园艺绝大部分用于蔬菜生产。 80 年代以来,温室、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连年增加。目前的栽培设施中,有国家标准的装配式钢管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仅占设施栽培面积的少部分,大多数的农村仍然采用自行建造的简单低廉的竹木大小棚,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根本谈不上对温光水气养分等环境条件的调控,抗自然环境的能力极差。 即使那些数量不多的装配式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也缺乏配套的调控设备和仪器,仅仅依靠经验和单因子定性调控,所以,我国设施栽培的智能化程度非常低。除此之外,我国设施农业目前还存在着诸如土地利用率低、盲目引进温室、设施结构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运营管理费用高、管理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及单位面积产量低

3、等诸多问题。中国农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走现代化农业这条道路。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的研究和应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温室大棚已经成为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在实际的农业种植中,温室环境与生物的生长、发育、能量交换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实现温室生产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的基本保证,环境测控可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并结合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从而控制环境条件,使作物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目的。实际上生产生活中,以蔬菜大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设施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虽然国外的温室设施己经发展到比较

4、完备的程度,并形成了一定的标准,但是价格非常昂贵,缺乏与我国气候特点相适应的测控软件。而当今国大多数对大棚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与控制都采用人工管理,这样不可避免的有测控精度低、劳动强度大及由于测控不及时等弊端,容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结果不但大大增加了成本,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并提高农业研究的准确性,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设施与相应的农业工程,科学合理地调节大棚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的含量,使大棚形成有利于蔬菜、水果生长的环境。现阶段随着蔬菜大棚的迅速增多, 人们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对大

5、棚的自动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我国设施农业将向着地域化、节能化、专业化发展,向着高科技、自动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工厂型农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健康食品。所以,进行温室大棚温度PLC 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通过对 PLC可编程控制器、组态软件、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完成了利用西门子PLC与 PC机构组成温室大棚温度监控系统。1.2国外研究现状国研究现状我国现代温室技术起步较晚, 80 年代以来,政府大力发展以塑料大棚、节能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缓和了蔬菜季节性短缺矛盾。其中

6、能充分利用太热资源、 节约燃煤、 减少环境污染的日光温室为我国所特有。 1997 年我国日光温室面积已超过近 16.7 万公顷。由农业部联合有关部门试验推广的新一代节能型日光温室 , 每年每亩可节约燃煤约 20 吨。随后,以单层薄膜或双层冲气薄膜、 PC 板、玻璃为覆盖材料的大型现代化连栋温室,以其土地利用率高、环境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和便于机械化操作等优点,自 1995 年以来,便呈现出迅猛的发展之势,目前全国共有大型温室面积 200 公顷,其中自日本、荷兰、以色列、美国等国家引进的温室面积达 140 公顷。最初,我国的现代温室技术主要从国外引进,然而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温室大部分经营亏损,目前已

7、处于停产状态或仅仅利用其玻璃的外壳。随着温室面积的不断增加,温室建造的国产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现代化大型温室的骨架和覆盖材料国产化已经基本不成问题, 但其部的配套设施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方法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在温室环境自动监控中,各环境参数分别由各自的闭环系统控制,但由于这些受控参数常常相互影响, 如光照增加, 室温相应增加, 温度的升高, 又造成温室相对湿度降低,同时各系统间并不完全独立,回路间相互耦合时可能导致系统不稳而失控,这里可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可较好地解决环境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另外,以前在监控系统的研制开发中,主要针对环境,

8、而很少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因素,没有农业专家的合作参与,很难对系统正确定位,其适应性也差。所以,将农业学科与工程学科结合起来,对果蔬生长的环境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于开发经济有效的温室监控软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的温室控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在温室群控制方面, 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理论研究,其次在温室控制中引入了人工智能和先进的控制算法,如专家系统、遗传算法、模糊控制等理论和控制策略。当前温室控制系统研究热点己由简单的DDC(直接数字控制 ) 发展到分布式控制系统,如 DCS(分布式控制 ) 、FCS(柔性控制 ) 等网络化的控制系统。目前,在相关行业己经有网络化测量和控制方面的研

9、究,实现网络化、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取代传统孤立的、信息闭塞的系统,甚至跨越以太网或Internet进行数据采集,实施远程控制。虽然国温室规模有限, 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另外构建的费用也较高,但从长远来看,温室监控系统分布式和网络化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现代温室中常见的能自动控制的调控机构有:顶部通风窗、侧面通风窗、外遮阳帘幕、遮阳帘幕、轴流通风机、降温湿帘、人工补光灯、二氧化碳施肥器、加热设备、喷雾系统及熏蒸设备。控制器综合调节各个机构,使系统在运行中节约能源的同时保证室气候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使用的控制器可以有很多选择, 如单片机、工控机、PLC、通用 PC机等。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

10、温室测控技术上起步比较早。 1949 年,借助于工程技术的发展,美国建成了第一个植物人工气候室,开展了植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抗御能力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20 世纪 60 年代,生产型的高级温室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奥地利首先建成了番茄生产工厂, 70 年代后荷兰、日本、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家的温室园艺迅猛发展,温室设施广泛应用于园艺作物生产、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近百年来,温室大棚作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控制和管理技术不断得以提高,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 70 年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更使温室大棚环境控

11、制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80 年代,随着微型计算机日新月异的进步和价格大幅度下降,以及对温室控制要求的提高,以微机为核心的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在欧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迈入了网络化、智能化阶段。目前,国外现代化温室的部设施己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程度, 并形成了一定的标准。温室的各环境因子大多由计算机集中控制,检测传感器也较为齐全,如温室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浓度等,由传感器的检测基本上可以实现对各个执行机构的自动控制,如无级调节的天窗通风系统,湿帘与风扇配套的降温系统,由热水锅炉或热风机组成的加温系统,可定时喷灌或滴灌的灌溉系统,二氧化碳施肥系统,以及适用于温室作业的

12、农业机械等。计算机对这些系统的控制己经不是简单的、独立的、静态的直接数字控制,而是基于环境模型上的监督控制,以及基于专家系统上的人工智能控制,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在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1.3研究容可编程控制器 (PLC)是集计算机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自动控制装置。其性能优越,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并已成为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 (PLC、工业机器人、 CAD/CAM)之一。 PLC的应用已成为一个世界潮流,在不久的将来 PLC技术在我国将得到更全面的推广和应用。本论文研究的是 PLC技术在温室控制系统上的应用。 从整体上分析和研究了控制系

13、统的电路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控制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算法的选择和参数的整定,人机界面的设计等。本次研究容为温室大棚温度PLC控制系统设计。温室大棚的作用是改变植物的生长因子,从而避免四季的气候变化和恶劣气候对植物生长的不良影响,为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温室中的温度,光照,湿度,CO2浓度,土壤酸碱度等环境参数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控制核心。 通过传感器检测温室中的环境参数,经变送转换为标准电流信号 ( 420mA)后送入 S7-200 的模拟量输入模块EM235,PLC通过分析处理,输出开关量,通过驱动电路控制通风扇、遮

14、阳帘、风机等多种执行机构。第二章 PLC 概述2.1 PLC 简介的产生和应用1969 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成功研制世界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PDP-14,并在 GM公司的汽车自动装配线上首次使用并获得成功。1971 年日本从美国引进这项技术, 很快研制出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 DSC-18。1973 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他们的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我国从 1974 年开始研制, 1977 年开始工业推广应用。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 PLC采用通讯微处理器之后,这种控制器功能得到更进一步增强。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

15、展,以 16 位和少数 32 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化 PLC,使 PLC的功能更加强大工作速度快,体积减小,可靠性提高,成本下降,编程和故障检测更为灵活,方便。目前, PLC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一、 PLC的组成PLC从组成形式上一般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种,但在逻辑结构上基本上相同。整体式 PLC一般由 CPU板、 I/O 板、显示面板、存和电源等组成。模块式PLC一般由CPU模块、 I/O 模块、存模块、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等组成。无论哪种结构类型的PLC,都属于总线式的开放结构,其I/O 能力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扩展与组合。1、CPUCPU是 PLC的核心,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地址总线、数据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