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步行街一下穿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866116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步行街一下穿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广州步行街一下穿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广州步行街一下穿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广州步行街一下穿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广州步行街一下穿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步行街一下穿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步行街一下穿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第一部分 隧道工程施工b) 第一节 工程概况本工程是X路扩建(人民桥东风西路)道路工程下穿隧道工程,在XX路与X路的交叉口位置设置一条下穿式车行隧道。隧道的起点里程为+89。053,止点里程为+30。3。全长489.268m,其中封闭段长120m,路堑段为184。346。28m施工范围为长寿西路口,与镇安路道路工+程北段相接,下穿下九路步行街,途经十八甫路和和平西路,止点为镇安路终点杉木栏路口与内环路镇安立交出口相接.里程范围为1+725.50266.006,全长90.06m。i. 隧道抗浮由于隧道结构开口段及封闭段埋深大,且开口段无上盖覆土,而地下水位较高,因此设计采用2锚杆抗浮,锚杆

2、的成孔直径为10cm。ii. 隧道基坑支护由于该隧道为浅埋式,最大开挖深度为9m,在泵房局部范围达13。6,最大覆土厚度为2。5。隧道起(止)位置与隧道开口段间采用放坡开挖;隧道在开口段位置起采用钻孔桩进行支护,基坑深度大于5m的区段在泵房南侧采用锚杆支护,在泵房及泵房北侧设50c的内支撑横梁以形成单层支点混合支护结构,基坑深度小于5的区段采用悬臂式支护结构。由于本工程地段地下水较为丰富且工程场地附近均为浅基老房,在支护桩外做一道止水幕墙,止水帷幕由定喷桩形成。iii. 隧道排水系统隧道排水系统采用合流制系统,隧道外市政排水重现期采用年,隧道内泵房设计重现期2年。隧道开口段及封闭段分别设排水边

3、沟,隧道封闭段起点及最低点设横截式集水沟,雨水经边沟引入位于隧道中央的泵房内,再由潜水泵抽至市政排水系统。站内水泵的起闭采用自动控制,两台水泵轮换工作,配置相应的配电装置。iv. 隧道主体结构隧道结构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主体结构采用30#F防水混凝土,其抗渗标号为W8。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较紧,根据我司技术人员对施工计划的安排,如混凝土按照一般保养时间(4天)很难满足,为加快工作周期,混凝土必须加早强剂作为添加剂。隧道结构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中间分隔带设6m支承墙在2135.88位置设置安全门,隧道结构开口段采用钢筋混凝土“U”形结构,基础为天然地基,隧道穿越软弱地基段采用换填处理.v.

4、 隧道防水隧道箱体外层涂聚胺脂涂料做外防水层,混凝土防水剂采用WG-HA泵送型混凝土高效防水剂。c) 第二节 隧道工程施工过程的监测本方案为初步监测方案,基坑施工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实施方案,经监理、业主审批后,由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完成相关的监测。由于隧道位于广州市闹市商业区,为商业步行街,不能采用全封闭进行施工,且本工程地段部分属于原河涌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而且施工沿线有较多的浅基础老房或大型高层建筑,为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减少施工过程中对老房或大型建筑物的影响,拟采用施工监测的措施,通过监测收集各种数据准确掌握施工期间结构各部位的实际工作状况及临近地面建筑的安全情况,确

5、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的施工,实际是人工降水的过程,基坑两侧的地下水位从稳定水位开始随工程的进度而随之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会使粘土层土体固结,地面随之出现沉降。根据施工期间的降水漏斗曲线和实际地质情况,地面沉降的沉降值的大小,用以确定对地面建筑的影响.以上监测项目视地质情况而具体布设,监设点的布设情况应视现场的环境情况增减;测试频率视观测值的变化增减,监测的数据经过综合分析用于指导施工,反馈设计.本隧道工程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由于基坑开挖施工中对地层产生扰动,有可能引起地表变形或沉陷,危及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因此,本工程必须对临近的构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并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反馈

6、信息指导施工,以确保构、建筑物及作业人员、居民的安全同时本工程周边有少量高层建筑,故着重于地面沉降及工程构筑物自身变形的观测。监测项目见下表:序号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原则监测目的与要求量测频率1地表水平位移及沉降,地下管线水平位移及沉降在基坑四周地表上设置纵向测点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及地下管线水平位移沉降以确保安全围护结构施工中次/天开挖过程2次/天主体施工1次/周 2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在围护结构内有代表性位置埋设测点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变位情况开挖过程2次/天 3周围土体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在基坑四周土体埋设测点同上对应埋设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周围土体变位情况同序号l4地下水位监测(

7、竖向变形)在基坑四周地表设水位监测孔若干组监测水位变化确保临近构筑物的安全围护结构施工l次/2-3天土方开挖l次/天主体施工l次/3天内支撑梁的强度、稳定在内支撑横梁上设置监测内支撑横梁是否变形失稳、应力变化围护结构施工中次天6周边房屋的稳定性在建筑物的承重墙或柱上监测建筑物的承重墙或柱平面位移和水平沉降隧道施工过程中次天说明:、围护结构施工前作好场地及周围环境的仔细调查和记录、拍照、录像等。2、设置变形观测点并测得初始数据并作记录.在工程开工前及时敷设观测点,以便工程施工前(初始读数)和施工中进行观测。同时采用高精度水准仪(S1级)、经纬仪(级)、孔隙水压力计、测斜仪、收敛仪、测力仪等仪器.

8、i. 对隧道支护结构的观测1、在隧道支护结构有代表性位置设置观测点,包括内支撑横梁。、监测内容包括支护的水平位移、竖向变形;内支撑横梁是否变形及应力变化与护壁桩结合处是否松脱。3、监测频率为1天次.ii. 对隧道基坑周边的浅基老房及高层建筑物进行变位监测1、在浅基老房(及高层建筑物)的承重墙或柱上布置观测点,观测点应通视良好、便于观测.倾斜观测在两个垂直方向设置至少4个观测点,用以监测大楼的倾斜程度。2、监测频率为每5天一次.3、当位移超过允许值时即向有关单位反映并制定措施防止继续偏移。iii. 地面沉降观测1、对隧道围护结构(钻孔桩连续墙)之外的地面沉降监测。沿隧道纵轴线的方向在隧道两侧路边

9、布设观测点,每2m布设一横测线,该线上设3个点作观测之用。用水准仪对各点进行定期观测,与初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若测得沉降值超出允许值,立即对地层进行加固处理。2、监测频率在围护施工期间每5天一次,在主体施工期间每2天一次.iv. 管线位移监测对采用临时悬吊的现有管线进行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沿管线的轴向在管壁上和桁架上设观测点每2天一次,直至管线恢复止。当管线位移超出允许值时立即进行加固处理。v. 地下水压力监测1、监测开挖范围内的地下水位标高及孔隙水压力。沿隧道结构两边缘(钻孔桩连续墙)每5m设一观测孔,孔旁埋设水压力计,定期观测水位变化。、监测频率为每2天一次,直至主体结构完工。3、根据地下

10、水位、水压的变化情况,确定基坑开挖是否需要排水或补水。保证周围建筑物不因地下水位变化过大而下沉、倾斜。4、本工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注意排水,使基坑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封闭的排水系统,防止基坑外的水流回基坑,并设置适量的水泵将基坑内的水排出基坑外。vi. 监测出现问题的应急措施对各项目进行监测的过程中,若有某一监测项目超出允许值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同时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的进行处理,防止继续扩散,并尽可能进行修复.vii. 监测反馈1、监测数据的管理基准:在信息化施工管理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安全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根据以往经验,仍推荐采用三级

11、管理制度作为监测管理基准。监测管理基准表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U0n/3可正常施工U/0n23施工中应注意并适当加强支护U0U2/3加强支护或采取特殊措施表中 0实测累计位移值n允许累计位移值 Un的取值,也就是监测控制标准根据上述监测管理基准,可根据监测结果所处的管理阶段来选择监测频率:一般在级管理阶段监测频率可适当放大一些;在级管理阶段则应注意加密监测次数;在级管理阶段则应密切关注,加强监测,监测频率可达到次天或更多。在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进行整理,绘制位移的状态,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

12、或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评价施工方法,确定工程措施.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每次监测必须有结果,上报监测日报表,并按期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测日报,对当日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附上相对应的测点位移或应力时态曲线图。d) 第三节 隧道基坑开挖支护和止水方案i. 基坑支护概况本标段隧道工程基坑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外围采用1800定喷桩加强止水。钻孔桩的桩径为00cm,桩间距为90c,相邻桩相切cm,密扣布置,共772条,泵房位置采用10c,桩间距为0cm,相邻桩相切10cm,密扣布置,共35条。外围的180定喷桩桩在钻孔桩的桩间布置,桩中

13、心与挡土桩边间距为0。另在+95及2+316位置横向各设一道止水帷幕钻孔桩施工桩按每六根为一组,且跳隔进行施工,共投入35台桩机进行施工。每台桩机施工顺序如下图: 挡土桩的设计有效桩长18.25102m,桩底标高为-412。m,桩顶标高为6。265成桩标高超出设计桩顶标高1。01.,圈梁施工时凿除。进行支护桩施工时,严格控制桩的垂直偏差,严禁在开挖面之上桩与桩之间出现分离现象,以免出现流砂及漏水现象,止水幕墙应打入岩面。ii. 钻孔灌注桩施工1. 施工工艺流程图测量放线埋设护筒桩测量定位制作护筒桩机就位管线探坑护筒和检查位置垂直度钻进测量钻孔斜度、直径、深度泥浆调制与处理终孔、清孔检查验收安装

14、钢筋笼钢筋笼制作检查验收安放导管、储料斗导管试拼、检验清 孔测量沉渣厚度灌注水下砼验坍落度、制作试件泥浆处理清理桩头钻架拼装2. 主要施工工艺1、开挖前准备工作:(1)、组织施工管理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区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熟悉施工验收规程及主要施工规程,并对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作详细技术交底。(2)、测量放线,按图纸进行总体测量放线,对控制桩护桩和进行绑点记录,并进行认真复核,确保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施工前根据地形、交通和施工需要设置临时围栏,防止车辆行人闯入,并设置相应警示牌。(4)、钻桩现场接通水电,为保证桩基施工连续作业,设置发电机。 (5)、在平整好的场地上,根据已放出的控制桩将钻孔桩位置定出,并在四周绑点控制,以便核对.(6)、本工程选用GQ1200正循环回旋转桩机进行钻进施工。施工前做好桩机的准备工作,并进行检修。(7)、准备相应数量的粘性土及施工必需部分物资。()、做砼级配试验资料,并对结构主材用料抽样送检。(9)、开钻前,先在钻孔点下挖不浅于米深的探孔以摸查地下管线情况.2、成孔由于本工程采用密抠嵌入桩的形式,施工时需将所有桩基分成双号桩和单号桩。施工时需将相临的单号桩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双号桩的施工.A、单号桩的成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