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857991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 比较文中王熙凤、贾宝玉出场方式的异同,领会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2. 通过王熙凤、贾宝玉出场的描写分析其各自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教学难点分析王熙凤、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思路【导入新课】有人说“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也有人说关于红楼梦我们已经说了千言万语,但我们还有万语千言要说,可以说是品不完的红楼梦,说不尽的大观园。今天我们就跟随林黛玉走进贾府,品味红楼。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学生说)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

2、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借林黛玉进贾府来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文学大师历来都十分讲究作品中人物出场的描写,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名有姓者多达四百八十多个,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典型人物,至少有几十个,但他们各自出场也决不相混。林黛玉进贾府描写的人物出场,历来受到高度赞扬,今天我们来欣赏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精彩而又经典的出场。【合作探究】问:1、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方式是作者精心安排的,那么他们分别是如何出场的?怎么体现作者的“精心”?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明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的第一句话是“

3、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一笔,既昭示了王熙凤平日的无拘无束,个性的张扬,也透露出她深受贾母宠爱的特殊地位。问:凤姐在贾府中是一个活跃分子,贾府中的重大活动她都必定到场,积极参与其中。今天老祖宗的心肝儿肉从远远的扬州来了,大家都迎接来了,为什么她偏偏就来“迟”了呢?这是曹雪芹特意安排的,故意让她来迟,让她“放诞无礼”地登场,给她单独活动的机会,给她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性格的广阔天地。(师)如果说,凤姐的上场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特写镜头”,没有任何铺垫。那么,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呢,那就是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正式登场。作者先从两方面侧面描写:一是王夫人嘱咐林黛玉的话;二是林黛玉原先在家听母亲说。【甲戌眉

4、批: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已早有一宝玉矣,幻妙之至!自冷子兴口中之后,余已极思欲一见,及今尚未得见,狡猾之至!】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问:宝玉的出场方式有何特点和好处?明确:层层铺垫,引起悬念,寓褒于贬,欲扬先抑,一波三折。在很早以前,黛玉早就听母亲说过,这位表兄“乃衔玉而生,顽劣异常”,无人敢管,然对姐妹是极好的。今日舅母(王夫人)却称他为家里的“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就在黛玉的疑惑之中,脚步响处,一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青年公子进来了。使黛玉大吃一惊,产生“倒像在那里见

5、过一般”的似曾相识之感。宝玉就是在这一片传闻、议论、嫌憎、误解、惊奇所造成的悬念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问:2、人物出场后,作者是怎样描写王熙凤和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王熙凤: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贾宝玉:一是肖像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语言动作作进一步刻画人物。请一位同学读第五段中“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丹唇未启笑先闻”语句。问:此处的肖像描写体现王熙凤什么特征?明确: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珠光宝气于一身的打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粉面,

6、丹唇等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狡黠的本性。美而不善,令人敬而远之,畏之。(师)那么贾宝玉在出场后作者又是如何描写他的肖像呢?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华美高贵,突出宝玉在贾府受宠的地位;再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西江月词 第一首词着重说贾宝玉不通仕途经济。“不通世务”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窍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写他对封建正统人物奉为经典的四书五经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在封建正统人物的眼里自然是“行为偏僻性乖张”。 第二首

7、词写他对封建制度的危害,是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作者模拟封建正统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手法,表面上好像是嘲讽、批判,实质上揭示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恶功名利禄,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服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实际上热情歌颂的却是贾宝玉这种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再看王熙凤出场言行的描写。读第五段中“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让他们去歇了”语句。问:这里显示她的什么性格?明确:善于辞令,善于表演,善于逢迎,八面玲珑,工于心计,虚伪圆滑。小结:从以上分析看出,凤姐一上场,即刻成为“中心”。她八面玲珑,工于心计,虚伪圆滑,善于察言观色和机变

8、奉迎,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在贾母面前非常得宠。(师)那么贾宝玉在出场后作者又是如何描写他的语言动作呢?语言给黛玉取表字动作摔玉这正是他叛逆性格的充分表现。摔玉是全文的高潮,集中体现了宝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在黛玉这美的化身面前,宝玉自惭形秽他认为只有像黛玉这样的人物方配得上这样“通灵”的“罕物”,像自己这样的“浊物”不应享有它。迁怒于玉实际上体现了他对黛玉的倾慕之情和平等思想。小结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立,要求自由平等,反抗封建礼教道德。【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欣赏了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形象,其实,“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每个人心中的王熙凤和贾宝玉形象都是不一样的。请同学课后继续阅读红楼梦,更好地了解王熙凤和贾宝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