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85724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人教新课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因教与信教1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知识之一。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潜在认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找倍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 结构进一步系统化。2 .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非0自

2、然数的范围内,这就避免了一些学生不必研究的问题。这个单元学习的知识,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与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情分析W1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属于高年级 ,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一个班级大约一半的学生能 够主动学习,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2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遵循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以全面、持续、和谐为发展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符号感和数感。1 .通过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使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 .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空间及

3、图形的认识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 维。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习惯。4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1 .教学时,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设计适当的、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2 .本单元概念较多,学生不易区分。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地将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区分这些概念。3 .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和发现数的特征。4 .本单元有许多学习活

4、动 ,在教学时要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以及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1 因数和倍数2课时2 2、5、3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3 质数和合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材第5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第5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3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概括、重点悔点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秋具坐具投影

5、仪。数学也双创设情境,激避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 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师: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他是谁?(孙悟空)他是谁?(唐僧)他们是什么关系?(师徒关系)老师和同学,在数学中,数和数之间也存在着关系。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板书:因数和倍数。【设计意图:通过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为理解因数与倍数存在着关系打下基础】探究体验,经历过程投影出示例1。师:大家仔细观察这9个算式,把它们分一分类,并说一说你分类的理由。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生:老师,我们组根据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三类。第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第二类为结果是小

6、数且能 够除尽的,第三类为结果是带有余数的。师: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很仔细 ,分类也很明确,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老师,我们组分成了两类。师:你具体说一下。生:我们组也是按照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两类。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另一类为结果不是整数的。师: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也很仔细 ,分类也很明确,很好。展示第二种分类结果。12+2=6 20+ 10=2 口 30+6=5 21 +21=1 6363+9=7第二类8+3=229+5=1.819+7=25 26+8=3.25总结: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 ,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

7、2=锹们就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师:同学们想一想,在第一类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生:在30+6=5中,30是倍数,5和6是因数。师:同学们,他的说法恰当吗?生:不很恰当,应该说30是5和6的倍数,5和6是30的因数。师Xt我们应该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而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师:不过为了方便,我们只研究非0自然数,什么是非0自然数呢?(如1、2、3、4、5)提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因数与倍数,在说明因数和倍数时,我们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

8、的倍数,而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割裂开去说。如我们可以说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而不能说2和3是因数,6是倍数。还要注意,我们是在整数范围内研究因数和倍数的,一般不包括0。板书议计因数和倍数ff整数除法条件(商是整数并且没有余数倍数二破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因数:除JS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关系栖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数学反电1 .在导入的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除法算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把所给的算式按照特点进行分类,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下面研究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打下了良好基础

9、,有效地实现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链接。2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进而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又t度,效果较好。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像0,1,3,4,5,6这样的数是( ,最小的自然数是()。请任意写出五个整数:(,整数有()个。2 .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32X 2=6414X 3=42B类如果axb二(a、b、c均为非0自然数),那么()是()的因数,()是()的倍数。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整数 0(答案不唯一)7、8

10、、9、10、11 无数2 . 32和2是64的因数,64是32和2的倍数;14和3是42的因数,42是14和3的倍数。B类:a、b c ca、b教材习题教材第5页做一做4是24的因数,24是4的倍数;13是26的因数,26是13的倍数;25是75的因数,75是25的倍数;9是81的因数,81是9的倍数。教材第7页练习二5 .(1)(2)?(3)(4)?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4题和第68题。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材第6页内容及练习二第数学目标 法。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因数

11、和倍数的方法。3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具学具 投影仪。我崇鼻IE景景装况费蜃集票卓此北叁春事事事塞春洒卷免集*餐巾柒:1克索爱常事奥春春费累数学过程用人师:同学们,五(1)班有36人进行队列操练,每排人数一样多,有哪些排列形式呢?师:你能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排法表示出来吗?同桌之间交流。引入新课,板书:因数和倍数。-I幡翻&蜘III1 .投影出示例2。学生分组找18的因数,老师巡视指导。师:老

12、师看到了 3份不同白答案,大家仔细观察这3份答案。 1、18、2、 9、3、6。 1、 2、3、6、9、18。 2、 3、18、6、9。师:先来看看他们找到的因数对吗 ?你更欣赏哪一份?生:我更喜欢第2份,他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的。师:那第一种对吗?生:X寸,但是看起来有点儿乱,没有顺序。师:其实一点儿也不乱,谁来帮他解释一下?生:他是想着1M8=18,就找到了 1和18是18的因数;29=18,就找到了 2和9是18的因数;3X6=18,就找到 了 3和6是18的因数。师: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明白)他们都是用乘法去找的,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去找 18的因数的,请举手。师: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

13、,那你们在找因数的时候是一个一个地找的吗?生:是两个两个地找的。师:恩,也就是一对一对地找的。好办法 !师:都是用乘法找的吗?有没有不同的想法?生:还可以用除法找。师:具体说说看。生:18T=18,就能找到1和18,就是用18去除以一个非0自然数,商是自然数。师:看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不但可以用乘法,还可以用除法。师:不管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你们都是从几开始的啊 ?生:从1开始算。师:为什么?生:这样找比较有序。师:那为什么找到3,你们就不往后找了呢?生:因为是一对一对地找,再往后找就出现重复了。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写出18的因数,根据算式,找到了 1就找到了 18,找到了 2就找到了 9,依此类推

14、,为了美观,我们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写,最后写上句号。小结:我们发现在乘法算式中,如果两个数相乘的积是 18,这两个数就是18的因数;在除法算式中,18能被一个非0自然数整除,除数和商都是18的因数。师:写一个数的因数,还可以用画图法表示。师:现在你会找一个数的因数了吗?师:接下来咱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找一找其他数的因数。(学生分组找30和36的因数,然后汇报交流)师: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小结:从最小的非0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地找 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设计意图: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放手让学生尝

15、试找一个数的因数,让学生自由发言作出总结】2.投影出示例3。师:你会找2的倍数吗?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准备好了吗?开始!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2的倍数?生1:15个。生2:24个。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生2:我也是用乘法,用2去乘1、乘2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 ?师:你们都是用2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2的倍数。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用的是加法,用2+2=4,4+2=6依次加下去。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2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不能)师:为什么?(因为2的倍数有无数个)师:怎么办?(用省略号)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 ,还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