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初探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851596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初探论文关键词:电信产业民营化效率论文摘要:本文提出通过民营化改革以破除行政性垄断进而进步电信产业效率这一电信产业改革途径,并提出基于电信业务的合理划分,通过组合运用民营化改革实现途径,循序渐进地对电信产业实行民营化改革。一、引言萨瓦斯教授认为:“民营化指一种政策,即引进市场鼓励以取代对经济主体的随意的政治干预,从而改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1。虽然对民营化的概念界定不一,但核心都是更多依靠民间机构,更少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自1984年英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获得宏大成功以来,许多国家开场了民营化进程。在亚洲,1987年日本政府将日本电报 公司民营化,大约筹集了800亿美

2、元,成果非常显著2。步入20世纪90年代,拉美地区、中东、东欧、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民营化也活泼了起来。就我国电信产业而言,其行政性垄断的严重弊端日益凸现,因此,面对入世初的机遇与挑战,探究科学的改革思路并有效运用民营化改革实现途径对其实行民营化,对于充分挖掘民间力量开展电信产业,促进我国电信产业的可持续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电信产业的行政性垄断与低效率传统经济理论认为,自然垄断产业存在着资源稀缺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及本钱的弱增性,因此某种产品由一家企业消费比多家企业共同消费有效率。传统经济理论还认为,私人垄断企业会通过制定垄断高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造成市场失灵,这就要求自然垄断产

3、业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基于上述理论指导,而且考虑到财政收入、就业状况及国家平安等因素,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我国电信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由邮电部独家垄断经营。邮电部既是国家电信政策的制订与监视者,又是详细业务的经营者。详细表现为:在投资建立上,主要依靠国家投资,通过行政法规力量排挤了外资与民营资本的介入;经营机制上,沿用方案经济思路,运用行政权利决定企业的人事、分配等诸环节;价格形成上,不考虑业务特性,而由政府按本钱加成定价法统一定价;企业目的上,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而更多地考虑行政性目的;等等。这就决定了这种垄断是一种以政企合一为特征的行政性垄断,有别于基于技术原因或特定的经济

4、原因此形成的自然垄断。因此我国的电信产业本质上是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行政性垄断,这种具有超经济的强迫性和排挤竞争的封闭性等特点的行政性垄断不仅导致了消费的低效率,而且还引发了分配的低效率,使得电信产业的民营化改革迫在眉睫。三、民营化改革改善电信产业效率的内在机理分析由于行政性垄断的存在,造成了社会效率的损失及我国电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低劣,而且随着我国参加t,外资将逐步介入,开放的国际市场是不允许行政性垄断继续存在的,因此必须通过民营化改革破除电信产业的行政性垄断,以到达消除电信产业低效率的目的。通过民营化改革,引入外资与民间资本,从而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司治理构造的创新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5、使得以往管理国有电信企业的旧体制不再适用于对各种经营主体的管理,因此必须进展管制体制改革,将政企合一的政府管制体制改革成为政企别离的政府管制体制,使政府从以往直接干预电信企业经营活动过渡到通过完善的法规间接控制企业市场行为上来,即通过倒逼的方法,迫使政府进展管制体制改革3,实现电信产业内以政企别离为特征的新型政府管制体制的建立,到达破除行政性垄断的结果。行政性垄断的破除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使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将会促使企业自觉进展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努力降低本钱,进步消费效率;而且,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不完全的信息世界中发挥一种信息发现机制,打破信息的垄断,使企业

6、按照边际本钱或平均本钱定价,实现分配效率。最终实现消除我国电信产业低效率,进步国际竞争力的目的。即通过民营化改革,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企业经营主体,进而引发政府管制体制改革以破除行政性垄断,从而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到达消除电信产业低效率的目的。四、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的实现途径借鉴国外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的成功经历,并结合本国电信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笔者认为,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的有效实现途径应包括上市融资、成立合资企业、国有民营、转让局部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及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等。(一)民营化改革的实现途径比拟不同的民营化实现途径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优势,如表1所示:由于优优势上的差异,因此,不同的

7、民营化实现途径,在电信产业的民营化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同的。上市融资是电信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开展民族经济要求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及早地进入电信产业,对外资进入的限制使得合资成为外资进入的主要形式,而国有民营只能是一种过渡性形式,转让局部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形式。(二)多种民营化途径的组合运用尽管各种民营化途径的重要程度不同,但我们也不可能指望选择一种途径,而应该通过将多种途径加以组合运用,来实现民营化改革的各种目的。原因在于:(1)正如前面分析的,不同的实现途径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只有通过组合运用,才能实现各种途径的优势互补。如让外商和员工同时持股,可同时享有进步员工工作

8、积极性与引入国外先进消费管理技术的双重好处。(2)不同业务存在技术经济特征的差异,单一的民营化实现途径难以确保各领域的民营化改革成功,如采用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的方式,虽然小型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敏,有利于增值业务领域的繁荣,但由于其投资才能相对缺乏,难以在根底电信领域发挥有效作用。(3)只有组合运用各种民营化实现途径,才能使公众、民营企业、外商等各种产权主体进入电信产业,真正实现电信产业产权主体多元化,进而促进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的实现。笔者认为,多种民营化实现途径的组合运用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对于电信产业的各个层次,均可以采用各种途径的组合运用以实现民营化改革。对于整个电信产业

9、而言,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领域采用不同的实现途径,如根底电信运营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方式实现其民营化,而增值业务可以通过鼓励新的民营企业进入的方式实现其民营化目的;对于同一电信业务,也可以采用多种实现途径,如增值业务领域,可以通过同时采用鼓励新的民营企业进入、成立合资企业、将局部国有企业承包或出售给民营企业经营等途径来实现民营化改革目的。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实现途径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如对于根底电信领域,开场可以通过使原国有垄断电信企业上市融资实现其民营化改革,但随着技术、需求等因素的开展变化使得多网竞争成为可能及民营企业实力的增强,可以适当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根底电信领域参与竞争。(三)按

10、电信业务特性实行民营化改革要确保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的顺利进展,促进电信产业的安康成长,需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对电信业务进展分类,进而改变以往大一统的管理方式。对?电信条例?附录进展第二次调整后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对全部业务进展了重新归类,分为第一类、第二类根底电信和第一类、第二类增值业务,将有助于我国电信产业与国际现行做法相接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借鉴上述分类法,按照自然垄断程度将电信业务进展归类,分为强自然垄断、弱自然垄断和竞争性业务。对于强自然垄断业务,由于其规模经济性显著,也为了防止重复建立引发的宏大浪费,应该由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进展双寡头垄断经营,并可考虑电信和广电互相进入,运用已有

11、的广电网开展本地 业务的竞争,投资需求的宏大性决定了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实现此类业务的民营化改革目的是最正确方式,因为民营企业还不具备进入的实力。对于弱自然垄断业务,如挪动通信业务,可在原有中国挪动和中国联通经营的根底上,再引入数家运营企业,实现多寡头有效竞争格局,而且局部民营企业也已具备进入的实力,因此可通过电信企业上市及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方式,实现此类业务领域的民营化改革目的。而对于竞争性业务,应该对其放松管制,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除上述途径外,还可通过成立合资企业、国有民营及转让局部国有资产等方式实现该业务领域的民营化改革目的。但为了防止过

12、度竞争带来的严重后果,应对进入企业的最小规模加以限制。五、结语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行政性垄断导致了我国电信产业消费与分配的低效率,使得民营化成为其改革的必然方向。由于不同的民营化改革途径有不同的优、优势,不同的电信业务领域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并处于动态的开展过程中,因此通过对电信业务的合理划分,通过多种民营化改革实现途径的组合运用,更有助于民营化改革目的的实现。民营化改革必须进展相应的政府管制体制的改革,以实现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如何进展有效管制,确保民营化改革目的的顺利实现,将是笔者下一步研究的工作。此外,由于我国正处于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历史阶段,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必将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比方:电信管制法规体系不够完善;阻碍改革的力量存在;市场发育并不成熟;民营化改革实现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究等等。如何打破上述因素的制约,循序渐进地实行民营化改革也是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1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国务院体改办国际体改中心.全球民营化开展趋势j.经济工作导刊,2002(7).3王俊豪.英国自然垄断产业企业所有制变革及其启示j.财经论丛,20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