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谋划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84726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谋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谋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谋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谋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谋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谋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谋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劳动就业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年工作谋划 202年在区委、区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凝聚全局力量紧紧围绕市、县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积极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以创业带动新就业,深入开展就业脱贫工作,稳步实施就业扶持工程,推动全区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今年以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截止10月): (一)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和就业扶持工程: 我区城镇新增就业1816人,完成目标任务数5000人的363.3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2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数的0.7%,到岗率为61%,累计发放

2、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共7.14万元;家见习基地累计开发见习岗位24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737%,本年度吸纳17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到岗率为6.3%,发放就业见习补贴408万元。 (二)就业脱贫工程: 20年我区认定就业扶贫基地19家,扶贫基地开发岗位4个;新建就业扶贫驿站6所,内含扶贫车间间,开发岗位299个,吸纳18名贫困劳动者就业;各乡镇街(行政村)以及驻村企业针对贫困劳动者开发居家就业岗位3695个,吸纳贫困劳动力1056人,开发辅助性岗位330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00人;已举办贫困劳动力就业专场招聘会5场,发布岗位信息579个;针对356人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本

3、年度帮扶就业人数95人。 (三)创业担保贷款: 1一1月份我区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4亿元的0%。 (四)培训工作: 今年以来免费为3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一期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免费为名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一期创业意识培训,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五)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征缴收入56.7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90.2万元,02年度家企业稳岗补贴共127.61万元正在审核中;新增申报领取失业金人员18人,领取失业金减少人员5人,现有23人享受领取失业保险待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 (六)大学生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 截止目前,已发放大学生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

4、8人,共万元。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深入开展就业脱贫,助力贫困劳动者群体 1、扎实做好就业脱贫数据维护。为提供详实、准确的贫困劳动者就业基本信息,不定期同扶贫办对接,及时做好新增贫困劳动者就业信息摸底调查和“就业创业脱贫管理系统”数据维护工作,确保数据同“建档立卡系统”数据吻合,实现就业信息准确。目前我区“就业创业脱贫管理系统”中贫困劳动者成员总数45742人,其中已实现就业2456人,有就业意愿未就业2922人,帮扶后就业的242人。 2、推进就业扶贫驿站建设。截至目前,我区已经有4个乡镇报送29份扶贫驿站建设申请材料。遵循成熟一家建设一家的原则,借鉴舒城、金寨、山东、潜山等驿站建设经

5、验,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区已确定木厂姜圩、横塘岗九里冲、马头龙辉、翁墩明全、孙岗何大楼、施桥跃进6家作为今年扶贫驿站建设点。目前6家扶贫驿站四大服务功能全部建设完成,已投入使用,并对6家扶贫驿站进行评估验收,拨付就业扶贫驿站建设补助资金6万元。 、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针对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但因年龄较大、身体较差、行动不便、通过市场难以实现就业的贫困劳动者,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和贫困户提升工程建设,开发农村保洁、保绿、保安、护林、护路等公益性就业岗位,按照以工代赈的方式安置贫困劳动者就业。截止目前我区针对贫困劳动者开发的公益性岗位0个,吸纳3名贫困人员就地就近就业。 4、充分发挥就业服务功能,

6、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本年度在三十铺、木厂镇、孙岗镇、翁墩乡、清水河街道共开展五场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搭建贫困劳动者与企业用工平台,实现贫困劳动者转移就业。 (二)推进就业扶持民生工程 一是积极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拓宽宣传渠道,利用报刊、网络进行公告、公示及印发宣传单等进行政策宣传,并在东河口镇、椿树镇、木厂镇、*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召开了企业代表座谈会,开展就业创业暨就业扶持工程政策宣传与解读。二是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联系各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从事后勤服务、社会化服务的企业,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深入我区22个乡镇街以及积极协调民政、教育、卫生、残联、公安、住建、城管、司法等部门

7、,得到了各乡镇街以及多部门的配合。三是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开发力度。为进一步规范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工作,提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通过就业见习实现就业,经单位申报、资料审核、条件评估,*市毛坦厂中学等7家单位被认定为20X年*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三)开展系列就业专项活动,积极搭建劳动用工平台 我局依托“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专项行动,先后在三十铺镇、木厂镇等开展了大型招聘会,积极安置城乡各类未就业人员,发布企业招聘信息20多条,近5000人与企业签订了用工意向协议或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对最新就业创业扶持政

8、策宣传,深入各乡镇(街道)、社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发放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宣传材料2万余份,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就业创业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四)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创业作用 目前我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目标任务较重,鉴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补充新的担保基金还十分乏力,为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的作用,在有效控制贷款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在安徽百盛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要求下,我区引入安徽百盛集团有限公司为百盛园区内商户全额担保的新模式,开创了我区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新局面。 (五)积极开展培训工作 截止十月底,己组织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次创办企业培训,所有培训补贴全部发放到位,完成全年目标工作任务

9、;对2名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一次创业意识培训,全部合格通过;全年共使用扶贫资金和就业资金合计4.78万元。 (六)扎实推进失业保险工作 加大对失业人员扶持力度,开展失业人员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继续加强失业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按要求对系统数据进行核对和维护,严把审核失业人员待遇关,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 (七)做好吸引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吸引大学生来我区创业创新,提请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了吸引大学生创业创新实施方案和*区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共同印发了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我区引进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人才引进目标、责任单位,

10、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人才引进措施。目前已建立了人才专项资金20万元,发放大学生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8人,共16万元。 三、202X年工作谋划: 1、加强就业脱贫政策宣传,提高贫困劳动者对就业脱贫政策的知晓度;大力开发居家就业岗位、辅助性就业岗位,让贫困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强技能脱贫,组织实施针对性强的就业技能培训,让贫困劳动者通过掌握的技术实现自主创业、素质就业;进一步加强村级就业扶贫驿站建设,为贫困劳动者以及边远农村提供就业服务、电商服务、技能培训、就业岗位等综合性服务。 2、进一步提升就业扶持工程上岗率。积极开发、核查公益性岗位,做好宣传以及就业困难人员与用人单

11、位的对接工作,做好有就业见习意向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就业见习基地对接工作,加强就业困难人员的安置工作。 3、严格审核失业人员待遇享受,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开展20X年失业人员求职补贴、技能提升补贴及稳岗补贴申报、发放工作;认真完善金保系统操作,确保与上报信息一致。 4、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根据市场需求,丰富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加强对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组织企业在岗职工进行理论、实际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能岗位提升培训,通过培训,使在岗职工取得初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实现持证上岗,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5、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推进力

12、度,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对新型产业扶持,加大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发放工作力度,保持部门间良好沟通协作,共同推进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 6、继续落实吸纳大学生创业创新政策,加强对大学生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申请审核,做好补贴的发放工作。 内容总结(1)新增申报领取失业金人员16人,领取失业金减少人员5人,现有231人享受领取失业保险待遇(2)继续加强失业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按要求对系统数据进行核对和维护,严把审核失业人员待遇关,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3)、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推进力度,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对新型产业扶持,加大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发放工作力度,保持部门间良好沟通协作,共同推进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