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教学策略(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教学策略(转)(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教学策略一、修辞与小学语文教学(一)修辞和语文教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修辞学到大学才被正式列为一门课程,中学虽然学一点修辞,略知皮毛而已,小学则不知这皮毛为何物。这样说来,学习修辞,似乎是中学的事,大学的事,与小学不沾边,或关系不大。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修辞似乎与小学语文教学关系不大,但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特别是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修辞现象多如牛毛,凡为专家和多数人已认可的修辞格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大都出现过。何谓修辞?修者,修饰、选择也;辞者,语辞、文辞也。所谓语辞,即口头语言;所谓文辞,即书面语言。故修辞是对语辞、文辞进行修饰和选择的一种语言行为、语言现象,是一种
2、言语活动的方式。研究修辞这种语言行为、语言现象,这种言语活动方式的学科被称之为修辞学。由此观之,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因此修辞学属语言学的范畴,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修辞学和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研究的对象都是语言,虽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研究语言,虽然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相同的研究对象,说明这些学科之间肯定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并以它们自身的语音规律、语义规律、词汇规律、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共同阐发着语言的规律。小学语文这门课程是干什么的呢?如作简而明的回答,曰:是学语言的。既然是学语言的,就和语言学有关。而且涉及到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如和语音学、
3、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文字学、修辞学都密切相关。若再问,学习语言具体指的是什么呢?答曰:具体指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语言,二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此二者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先讲语言理解的问题。对语言的理解,由于人们的需求和目的的不同,实际上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就一般而言,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基本上是对语言所表达意义的理解,主要是对语言内容信息的提取。但是,语文教学中对语言的理解,就比一般意义上对语言的理解要复杂多了,它要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识字,了解某些语言知识,形成比较敏锐的语感,它还要在理解语言的同时积累语言和学习运用语言。这样说来,语文教学中对语言的理解,它所关注的就不仅
4、仅是语言所提供的有关内容的信息,它还应该关注语言本身,关注有关语言形式的信息,语言的审美信息,语言知识的信息。要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言语的表达效果,并适度地了解语言的一些表达方式和体会语言的美。特别是对那些经过修辞的言语,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言语是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对语言更高层次的运用;它更讲究表达效果,力求最佳表达效果,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同时,更注重表达的形式,争取做到内容与形式比较完美的统一。比如,在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这样一句话,“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是说西沙群岛海里的鱼很多。显然,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式,更为明
5、显的是:“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表达效果要比“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很多”好得多。这正如人是马,衣是鞍。一个人穿一身款式陈旧、面料低廉、色调单一、做工粗糙、且不合身的衣服,与穿一身款式新颖、面料考究、色调和谐、做工精细且得体的衣服,给人的感觉会一样吗?更何况衣着装束是极富个性的事情。如果一个人的着装能将自己的身材相貌的优点加以最大化的扩张,那就说明这个人不仅会穿,穿得明白;而且穿得很美,能穿出个性化。一个人能穿出美,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在美的基础上又能穿出特点来,应该说是近乎完美了。“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作者选用夸张的手法,目的无非是故意通过“言过其实”、“夸大其词”
6、以收到“鱼多”的更佳的表达效果。这一表达效果之好可以从两方面去概括,一是最大限度地突出了“鱼多”的特征,并将“鱼多”这一对读者并无多大情趣的事情说得蛮有情趣;二是将“鱼多”这个带有概括、抽象化的所指形象化了,“海”的一半是多少,想来想去,虽然依旧是深不见底、辽阔无边,毕竟还是有“形”可想,有“象”可现;于是,由于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就使那本来索然无味的“鱼多”之意变得令人回味不绝,且不由得生出许许多多的联想和想象。但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时,仅让学生知道这句话是讲鱼多之意就似乎“OK”了,至于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说的好处是什么,这句话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其表
7、达效果如何,就不再过问了。对这样一个美好的句子,学生的理解只落下一点可怜巴巴的语义,这哪里是在学习语文,简直连一般意义上的阅读都不如。当然需要声明的是,这里绝对不是要求教师去给学生大讲什么夸张修辞的概念、理论,而是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言语和语境,引导学生具体地理解这样的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是否可看到语文教学和修辞之间的密切关系呢?下面我们再谈语言的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运用语言要比理解语言更难,特别是书面语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理解语言的要求要高于、要大于对运用语言的要求和范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所谓运用语言,有位语言学家曾经说过,小学作文不要求生动,
8、不讲修辞。这位语言学家的意见是对的。也就是说,小学生的的作文,或者说对语言的运用,只要求作到比较准确、通顺即可。这是对运用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和最低的标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做到(虽然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做到)。如要求小学生在表达时运用修辞方法显然是不现实的,是强人所难,是拔苗助长。因此,在小学阶段,对语言理解的要求要高于要广于对语言运用的要求,具体点说,对语言的理解既要理解语言的意义,还要适当地理解语言的形式;但是对语言的运用,则不作形式上的要求,语言运用的训练略微滞后语言理解的训练,这符合人们学习语言的规律,虽然理解和运用不是一法,但多少也有一些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意思。如果对语言的理解仅停留
9、在对非修辞语言的理解上,怕在运用时连文从字顺都做不到。(二)语言的精华与语言智慧的结晶,最可宝贵的教学资源与不可或缺的营养。小学语文课本所编选的课文,是言语的海洋。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言语,丰富多彩,应有尽有。那些经过选词、炼句,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言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这些言语,或经过千锤百炼,或妙手偶得,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些言语是语文教学中最可宝贵的资源。很多修辞家将修辞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消极修辞,一类为积极修辞。这样的分法歧义较多。为了说明问题,这里也不妨从修辞的角度将言语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修辞言语,这类言语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使用了修辞格的言语,另一类为在选词、炼句上比较讲究、
10、有特色的,但谈不上什么修辞格的言语;另一类则是非修辞言语。这两类言语的特点很多。比如,非修辞的言语,一般说来是符合语法规则,正确无误的言语;准确、通顺、简练、得体是这类言语最突出的的特点。在课文日月潭里有这样一句话“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这句话很通顺,很简练,语义也很明确。这句话向读者提供的信息是:1、湖的名称;2、湖所在地点;3、湖的性状,是台湾省最大的湖。这句话没用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可算作非修辞性的言语,句型为陈述,是语法中所讲的常用的判断句。这样句子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应属多数,到了高年级这类句子虽然还不少,但训练的价值已经不大。至于修辞言语,还要在准确、通顺、简练、得体等特点的
11、基础上,加上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性、富有感染力、富有感情色彩、富有美感等特点,如均衡美、对称美、变化美、侧重美、联系美、音韵美、含蓄美、幽默美等。因此,美应该是积极修辞言语的一大特点。如果说语法是语言的法律,并如语言世界的警察,对语言起着规范和纠错的作用;那么修辞就是言语的化妆师、美容师,对语言起着整容和美化的作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名句,说其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怕不为过分。此言流传至今而不衰,主要得益于它的表现形式的完美,正是那巧妙工整的对仗才使它独领风骚,千古不朽,成为言语中的典范。这些经过修辞的些言语又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且是复合维生素,它是滋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
12、要营养成分,合理吸收、消化这些营养,充分开掘、利用这些资源,使学生真正获取这些财富,对于提高学生分辨、识别、理解、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说明问题,下面仅就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修辞现象(不含篇章修辞)作一简单例举,这些例子只是课文中修辞现象的九牛一毛。这些修辞现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选词、炼句富有特色的、却谈不上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的言语;二是使用了修辞格的言语。选词、炼句富有特色的言语1、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燕子2、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3、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美丽的小兴安岭4、在维也纳散步可
13、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维也纳圆舞曲5、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6、我无限钟情于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汉字,并震惊于它的无限活力和奇特的魅力。我爱你,中国的汉字7、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鞋匠的儿子8、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熄灭。我的战友邱少云9、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童年的发现10、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
14、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冬阳童年骆驼队使用修辞格的言语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15、(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
16、”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5、拈连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窃读记(2)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十里长街送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