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南泥湾开荒》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83871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南泥湾开荒》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南泥湾开荒》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南泥湾开荒》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南泥湾开荒》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南泥湾开荒》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南泥湾开荒》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南泥湾开荒》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能读准生字的字音。并会正确书写。2、能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若明若暗、津津有味、艰苦岁月、满山遍野等词语及带点字的意思。3、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初步运用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体会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用两个关联词语造句。教学过程:1、解题导入新课。(1)揭题,说说开荒是什么意思。(2)南泥湾开荒,南泥湾在哪时(出示中国地图,指点南泥湾地理位置)(3)谁在南泥湾开荒什么时候到南泥湾开荒他们为什么要开荒他们怎样开荒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给课文分段。(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些什么。(

2、4)口头填空:()年,()到南泥湾开荒。讨论课文可分几段,哪一段是重点段。3、自学生字新词。(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2)看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3)分析字形结构,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防止它。(4)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想词语和带点字的意思:若明若暗、津津有味、聊天、艰苦岁月、满山遍野、顷刻4、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认读生字。(2)分析字形,说说下面几个字的结构:旅:右边怎么写荒:下边怎么写窑:下边怎么写聊:右边怎么写昂:下边怎么写棘:左边怎么写(3)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能句子。5、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课后问题3,研读课文

3、重点段。体会南泥弯精神。2、学习总;一;分;一;总的段式结构,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感。教学过程:1、根据课后练习3,自学重点段。2、读读议。(1)第一层(3、4、自然段)。按什么顺序写集中描写了什么天麻麻亮长时间工作快到中午刚吃过饭快收工的时候从朗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战士们什么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荒的热情。)再自由读这一层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精神。(2)第二层(第65自然段)。开荒中遇到哪些困难、战士们怎样对待这些困难面对困难,战士们体现出怎样的精神(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体会这种精神。(3)第三层(第6自然段)。交流课后第3题的第4题。火攻用战术开荒

4、打包围(画示意图体会战术)中间突破这段是什么结构段式(总;一;分;一;总)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战士们的精神。(足智多谋工,顽强地克服困难的精神。)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读,体会战士精神。4、小结:第二段主要写战士们开荒的情景,可以从三个部分来理解。(说见三层内容)。5、作业。(1)练习4。(2)任选期中一个话题说一说。学习第3、4自然段的方法,按时间顺序描述你某一天的学习生活。学习第6自然段的方法,用总;一;分;一;总的段式结构描述你克服的一个困难。(3)根据第二段课文内容,用上虽然但是而尽管却写段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以重点段为核心,联系其余两段,理解全文思想内容。2、完成书面作业

5、。教学过程:1、听写词语。2、通过学习重点段。体会到战士们怎样的南泥湾精神那么第一、三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生活条件)。用横线划出描写生活条件的句子。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战士们的情绪又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聊天、讲故事、做香甜的梦)概括段意,用上表示转折的关联词。(战士们的生活条件虽然非常艰苦,但是他们却自力更生,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结果是变成陕北的好江南。)(3)读完了第一、三段,我们对南泥湾精神的理解更全面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地克服困难的精神。)(4)这种南泥湾精神在当时起了很大的鼓舞人心的的作用。作家写文章,音乐家谱写歌曲,歌曲南泥湾誻当时涌现的一个音乐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体会歌曲所歌颂的南泥湾精神。听南泥湾歌曲。4、根据自己对南泥湾精神的理解,选择课文读一读,比一比,谁的朗读中对南泥湾精神体会得最深刻。5、作业。(1)作业本第5题。(2)作业本第6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