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30 诗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830223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30 诗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30 诗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30 诗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30 诗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30 诗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30 诗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四首导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这首诗。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3、 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导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导学过程一、 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并参考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种 豆 南 山 下,草 盛 豆 苗 稀。翻译:晨 兴 理 荒 秽,带 月 荷 锄 归。翻译:道 狭 草 木 长,夕 露 沾 我 衣。翻译:衣 沾 不 足 惜,但 使 愿 无 违。翻译:3、补充背景简介:二、呈现学习目标三、赏析诗歌1、这首诗可分为几层?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4、欣赏分析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四、交流展示五、达标检测1、注音或写字:(1)带月荷( )锄归 (2)晨兴理荒hu( ) (3)道狭草木长(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带月荷( )锄归 (2)但( )使愿无违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子是: , 。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与黑暗的官场决裂的句子是: , 。六、预习指向预习使至塞上,了解作者,课文注释及重点字词的意思。诗四首第二课时导学案导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这首诗。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3、 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导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

3、味诗歌内涵。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导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并参考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单 车 欲 问 边,属 国 过 居 延。翻译:征 蓬 出 汉 塞,归 雁 入 胡 天。翻译:大 漠 孤 烟 直,长 河 落 日 圆。翻译:萧 关 逢 候 骑,都 护 在 燕 然。翻译:3、教师补充背景简介:二、呈现学习目标三、品读赏析古诗1、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景色、四、交流展示五、小结六、达标检测1、注音或

4、写字:(1)道狭草木长( ) (2)属( )国过居延 (3)征png( )出汉塞( ) (4)萧关逢候骑( ) (5)都护在燕( )然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大漠孤烟( )直 (2)长河( )落日圆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使至塞上以传神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 。通过写景表达诗人对故乡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七、预习指向预习渡荆门送别,了解作者,课文注释及重点字词的意思。诗四首第三课时导学案导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这首诗。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3、 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导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

5、言美导学过程一、 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2、“诗仙”、“诗圣”、“诗魔”、“诗鬼”分别是谁?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并参考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渡 远 荆 门 外,来 从 楚 国 游。翻译:山 随 平 野 尽,江 入 大 荒 流。翻译:月 下 飞 天 镜,云 生 结 海 楼。翻译:仍 怜 故 乡 水,万 里 送 行 舟。翻译:4、 教师补充背景介绍二、呈现学习目标三、品读赏析古诗1、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3、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的?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四、交流展示五、小结六、达标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江入大

6、荒( )流 (2)仍怜( )故乡水2、填空 渡荆门送别选自 ,作者 ,字 , (朝)诗人。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七、预习指向预习登岳阳楼(其一),了解作者,课文注释及重点字词的意思。诗四首第四课时导学案导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这首诗。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3、 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导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导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2、对照注释,解词析句,扫清障碍,理解诗歌内容。洞 庭 之 东 江 水 西,帘 旌 不 动 夕 阳 迟。翻译:

7、登 临 吴 蜀 横 分 地,徙 倚 湖 山 欲 暮 时。翻译:万 里 来 游 还 望 远,三 年 多 难 更 凭 危。翻译:白 头 吊 古 风 霜 里,老 木 苍 波 无 限 悲。 翻译:3、教师补充背景介绍二、呈现学习目标三、品读赏析1、概括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主要内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岳阳楼记(其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交流展示五、达标检测1、填空登岳阳楼(其一)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之交的著名诗人。2、按课文原句填空登岳阳楼(其一)从那句可以看出作者壮志未酬 , 。3、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C: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六、预习指向1、预习16课,根据说明文的结构理清文章。2、了解作者及课文注释,掌握重点的字、词。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