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井施工方案(同名1275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82511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水井施工方案(同名1275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降水井施工方案(同名1275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降水井施工方案(同名1275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降水井施工方案(同名1275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降水井施工方案(同名1275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降水井施工方案(同名1275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水井施工方案(同名1275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开发地面一期工程综合倒班基地项目降水井施工方案编制:审核:1编制依据32工程概况水文地质条件.3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34降水设计方案.3降水井井身结构.44.2降水井布置.54.3施工技术措施.54.4降水井施工.64.5降水井监测.75施工部署65.1施工管理体系.6质量保证体系.6劳动力组织计划65.4机械设备计划.75.5施工工期.76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76.1降水安全、环保措施.76.2土方施工安全、环境保证措施.8附:降水井井身结构图降水井平面布置图基坑降水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综合倒班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3

2、、有关场地平面图。二、工程概况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开发地面一期工程综合倒班基地位于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本工程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0622m2,其中一期用地面积11761m2,二期用地面积8861m2,总建筑面积84096m2。因规划方案改变,于2011年11月5日调整设计规划图,工程拟建建筑有倒班公寓、体育馆、餐厅和地下设备用房,各建筑明细见表1.1。表1.1拟建建筑明细表建(构)筑物名称结构特征跨度m柱间距荷载单柱重t高度m层数基础形式倒班公寓框架+剪力墙70.8X16.27X8.1110047.5513桩+筏板体育馆框架43.2X247.2X517012.451桩基础后勤楼框架32

3、.4X24.86.6X3.130010.052桩基础地下设备用房-5.5-7.01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在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与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组成,地层岩性分别为粉土、粉砂、卵石和粉砂质泥岩,其埋藏情况和厚度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现将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由上至下描述如下:粉土:黄褐色,稍密,湿很湿,含铁锰质氧化物,呈条纹状分布,见黄褐色铁锰质浸染,具摇震反应,偶见有机质及腐殖物,局部夹薄层或团块状粉砂。该层层厚约1.0-3.0m,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平均为2.20MPa,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顶部0.3-0.5m为耕植土。粉砂:

4、黄绿色,松散,湿很湿,颗粒成分主要为长石和石英,含少量云母碎片,该层中夹少量薄层或团块状粉土、细砂,局部夹淤泥,下部多夹少量卵砾石。该层层厚约0.5-3.55m,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平均为2.27MPa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卵石:灰绿色、杂色,骨架颗粒成分主要为中-微风化岩浆岩、变质砂岩、石英岩、灰岩及少许燧石,粒径以5-12cm者居多,大者可达20cm以上,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中等,一般呈亚圆及不规则状,充填物以粉细砂及砾石为主,泥质物含量约占填隙物的15%。依据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成果并结合地区经验,将其分为松散(N12CK3)、稍密(3N1206)和中密(6N120W113个亚层。

5、该层以松散为主,次为稍密,中密卵石呈薄层或透镜体状产出。该层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松散卵石1:粒径多为3-8cm,卵石含量约为50%或以下,夹粉细砂团块,饱和,松散状,层厚约0.5-6.5m,主要呈透镜体状产出,N120修正击数一般小于3击,平均值为1.84击。稍密卵石2:粒径多为4-10cm,卵石含量约为55-60%,饱和,稍密状,层厚0.5-4.5米,主要呈透镜体状产出,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36击,平均4.23击。中密卵石3:粒径多为5-12m,含少量漂石,卵石含量约为60-65%,饱和,中密状,层厚0.5-1.2米,呈透镜体状产出,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610击,平均7.86击。粉砂质泥

6、岩:系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棕红色粉砂质泥岩,岩层产状335。/1,经钻探揭露,可分为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和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四、降水设计方案依据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开挖深度,本基坑降水采用大口径井点降水方案。1降水井井身结构降水井深度:1213m降水井井径:600mm滤水管管径:400mm(无砂管)滤料:24mm(细砾石)降水井间距:810m井身结构见附图一。四. 2降水井布置降水井的布置是保证降水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次降水工程井点的布置一般间距为810m,基于本基坑形状呈“凹”字形,基坑内外侧补给源大小不一。因此,对于补给源较大的基坑外侧(西侧)降水井间距加密布置,降水井间距为8m,其余各侧降

7、水井间距均为10m;降水井距基坑周边距离为1.0m。同时在施工中利用收集到的有关水文地质资料,抽水试验成果再作适当调整。具体布置见附图二降水井平面布置图四.3施工技术措施由于本基坑上部含水层属上层滞水含水层,地下水位较高变化较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管线渗漏补给,其含水介质渗透性差;因此,含水层进行降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本基坑降水效果,本次降水在布井和施工中采用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加深降水井深度从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含水介质为粘质粉土、砂质粉土,渗透性差,涌水量小的特点,因此加大降水井深度以增大渗流梯度,确保降水效果。 、合理布井依据本基坑平面形态,基坑内侧地下水的补给源较小

8、,外侧补给源相对较大,因此,布置降水井时,外侧加密布井,内侧可增大降水井间距。、完善成井工艺、确保成井质量由于本次降水涉及到含水层属上层滞水含水层,且各含水层渗透性较差,含水层赋存层位变化较大。因此,只有完善成井工艺才能确保成井质量。在降水井施工过程中,采用多次反复、内部循环洗井法成井。 、加设引排设施依据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含水介质均为粉质粘土、砂质粉土其持水度大,均匀性差,基于上述特征,在施工中如出现坑壁、坑底渗水现象,可采用加设引排设施,以确保基坑及基础施工的正常进行。降水井it工工艺it程图四.4降水井施工四41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测量施放井点钻机对位成孔下放井管充填滤料一一洗井一一

9、下放水泵一一抽水。工艺流程图如下:四42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1、成孔:采用直径600mm反循环钻机成孔,泥浆比重1.05。下管前保证井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方可下放滤管。2、井管安装:井管安放严格按现场技术交底进行,用4根竹片,10号双铁丝捆绑;管口内壁不错位,选择透水性良好的滤管安装于含水层对应部位。3、填砾:填砾前井管必须居中,使填砾厚度均匀,滤料应从井管两侧慢慢对称填入,以防滤料中途卡塞及井管错位,填至井口12m米时用粘土填实。在填滤时如发生井口反砾现象,应及时停止填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4、洗井:洗井为关键性工艺,在滤料充填完之后,要立即进行洗井,洗井采用井管外注清水循环法工艺,

10、抽、停交替,直至水清砂净为止。洗井结束前测量井深,清理井底,使井底沉淀小于0.3-0.5m。5、下泵:下泵深度距井底1.0-2.0m左右。6、井点保护:降水井施工完成后,降水井井管应高于自然地坪20-50cm,并加井盖予以保护,避免杂物落入井内,以免破坏。7、观测记录:应及时、准确地记录观测井水位,以次检验施工方案的正确性。必要时对方案作适当调整,以确保基坑降水效果。四.5降水井监测为了掌握场地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做到降水井点布置合理,达到较好的基坑降水效果,在降水进行施工及降水过程中对降水井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在降水井施工过程中,及时采取含水层岩样,分析含水介质变化,

11、及其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为合理布井提供依据。 、在洗井过程中监测井深、地下水位变化,并实时进行试验抽水,确定各单井涌水量,为选择降水泵型据供参数。 、降水工作开始后每天早、中、晚对降水井水各测一次,以便及时掌握降水效果。 、地下水位达到稳定后确保每天观测一次水位,依据地下水位变化历时曲线,调整水泵投入量,达到降低能耗、保护地下水资源目的。 、每二天测量一次降水井深度,掌握降水井沉砂量,以便发现失效的降水井,做到及时处理,延长降水井寿命。五施工部署1施工管理体系2质量保证体系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执行经理、技术负责人。组员:质量员、实验员、测量员、资料员、施工员3劳动力组织计划1、降水井施工20

12、人;2、电工2人。3、其它辅助人员:15人4、管理人员:3名五.4机械设备计划机械设备见下表:表、机械设备计划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降水1钻机D600台1-22配电箱台53空压机9m3台14手推车辆35潜水泵台50五.5施工工期本降水工程降水井成井施工10天,降水3天后开挖土方。六、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五. 1降水安全、环保措施 1.1安全措施、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戴安全帽,钻塔下严禁站人。 、民工队进场要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并签订安全协议书。、设立电工值班制度,非电工不得随意接电,电工应随时检查电路情况,排除隐患。 、现场严禁使用明火。、机械维修、清理应在断电后清扫,并由电工拉闸上锁,清扫完后再通知电工通电,以避免人员伤亡。、机械操作手,电气焊工、电工,应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电箱、开关箱位置合理,内部设施符合要求,箱体整洁牢固加锁。 六.1.2环保措施、设置泥浆沉淀池,泥浆污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井。 、施工场地无随地大小便,施工垃圾及时清理。 、降水外排水设置泥浆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井。 、施工人员不许大声喧哗。 、钻机等强噪声设备按建委规定,控制施工时间。 、增加环保意识,对在施工人员入场前进行一次环保教育。井身结构_附图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