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题纲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799664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题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题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题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题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题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题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题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力和机械61 怎样认识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62

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1、力的测量: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

3、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3重力: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 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质地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

4、其心可用悬挂法找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摩擦力静摩擦动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 (2)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 (3)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者具有相对运动趋势 (4)接触面不光滑3、分类: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5、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6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7、滑动摩擦力: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应用: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

6、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6.5探究杠杆的平衡原理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说明: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2、条件:(1)要有力的作用 (2)能绕某固定点转动3、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OF1l1l2F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7、用字母l1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找支点O;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标力臂(大括号)。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

8、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5、应用:名称结 构特 征特 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

9、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6.6 探究滑轮的作用l1l2F2F11、 定滑轮:定义:在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F1l1F2l22、 动滑轮:定义:在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重物一起运动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10、则 拉力F= (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3、 滑轮组定义:由若干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为物重量,为滑轮重量)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为物重量,为滑轮重量)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第七章 运动和力7.1 怎样描述运动1、机械运动定义: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定义:

11、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选取原则:参照物可以选取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而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也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对结论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通过相同的运动路程,比较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说明运动得越快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2、速度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即:单位: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米每秒) 常用单位有

12、kmh(千米每小时)单位换算:1ms=3.6kmh 1kmh=ms按速度分匀速运动变速运动按轨迹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3、运动的分类:4、匀速直线运动: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都相等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1、伽利略斜面实验: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

13、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

14、,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3、惯性: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

15、;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7.4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1、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不受力受平衡力合力为0静止匀速运动运动状态不变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