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学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796922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伯牙绝弦》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伯牙绝弦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学习重难点:1.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学习过程:课前(学案自学)第一课时自学提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回忆一下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3.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中(略 流程同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自学提示: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二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以

2、下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1.你从哪里看出俞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理解“知音”含义。(学法指导:从课文中找句子,谈自己感受,读出感受。)自学提示2.伯牙琴艺高超,所弹奏的乐曲悠扬动听。如果你是钟子期,听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会怎么赞叹?感情朗读。自学提示3.“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钟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像一下,俞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皎皎明月、潇潇春雨、瑟瑟秋风等)4. 想像画面,进行语言拓展和运用。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学法指导:

3、想像画面,品味知音之情)自学提示4.俞伯牙和钟子期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 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后来子期不幸去世,你能想象出伯牙当时的心情吗?5.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学法指导:找句子,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人物感情。)四、达标测评(1、2、3题供第一课时使用, 4题供第二课时使用。)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绝:断绝穷尽走不通的独一无二的极、最伯牙绝琴() 斩尽杀绝() 绝处逢生()美妙绝伦() 绝大多数() 悬崖绝壁()善:擅长、善于好善良容易,易于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4、:()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_”句子含义:_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_。句子含义:_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 4.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 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_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_(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