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综治联动机制 深化平安南广建设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79574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综治联动机制 深化平安南广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综治联动机制 深化平安南广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综治联动机制 深化平安南广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综治联动机制 深化平安南广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综治联动机制 深化平安南广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综治联动机制 深化平安南广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综治联动机制 深化平安南广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创新综治联动机制 深化平安南广建设 深化“三个平台”建设创新信访代理机制努力实现访调对接全覆盖、矛盾纠纷不上交 今年以来,城厢镇积极顺应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需求,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总体安全观,按照“区域统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便民利民”指导思想,加快推进信访工作和人民调解无缝对接和良性协作,深化“三个平台”建设,创新信访代理机制,全力实现基层信访矛盾纠纷不上交。 一、聚焦群众需求,构建一体化综合型信访代理工作平台。一是建立信访代理“一站式”服务平台。20年,我镇借助“老张调解工作室”品牌影响力,注册成立城厢镇老娘舅志愿服务社,发掘并筛选村、社区第一批12名老娘舅

2、调解员志愿者加入,在矛盾纠纷调解时间重,老娘舅们利用人脉好、地情熟、社会威望高的优势,将许多复杂的纠纷及时化解在属地、消除萌芽状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治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搭建“乡贤议事厅”政社互动平台,鼓励更多的社会乡贤、优秀“五老”、热心市民参与加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截止2X年底,城厢镇老娘舅志愿服务社累计招募调解志愿者5人,其中骨干调解员20名,涌现出诸培乐、陆志宏等“草根”明星调解员,通过专职调解员的传帮带,“老娘舅”们在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赋予人民调解更多职能内涵,积极 1推动“三治融合”。我镇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整合资源,推

3、动成立全市首家信访代理工作站。借助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和人民调解员优势,将大量的信访矛盾以人民调解方式消化,在消化的过程中再进行代理,在代理的过程中实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 镇信访代理工作站依托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设立实体窗口和工作室,配置了电脑、打印机、记录仪等办公设备,抽调7名政治素质高、政策法规精、业务能力强的“老娘舅”调解员选聘信访代理员,每周驻点信访窗口轮流值班,参与接待、登记和情绪疏导,受信访人委托,全程代为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协调联络、反馈沟通,促成信访事项依法、有序处理。加强信访案件前置梳理和分流疏导,推动涉及邻里纠纷、土地归属、环境整治、欠薪纠纷、拆迁补偿等信访诉求通过调解方

4、式妥善化解,整合对接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就近提供法治解决渠道,努力将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信访代理制作为一种新型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疏导方式,变群众“上访”为信访代理员“接访”,变被动化解矛盾为主动解决问题,话由“代理”说,腿由“代理”跑、事由“代理”办,群众涉访涉诉问题在家门口就能及时解决,降低了信访成本和案件积压,有效避免或减少重访、闹访、越级上访等行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信访秩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2今年5月份,位于城厢镇西郊的苏州维艾普新材料有限公司因转股引发劳资纠纷,致21名一线员工集体上访,镇信访代理工作站接案后,积极组织信访代理员、老娘舅调解员“一对一”开展信

5、访诉求的调查、汇总和分析,代理表达信访诉求,主动做好企业职工的情绪稳控和疏导工作。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信访代理工作站与派出所、社保所、司法所、伟阳社区等多个单位联动协商、共同协商方案,充分发挥依法维权保护和释法宣传引导的融合效果,最终,企业与劳动者达成调解协议,现场发放近700万元工资和相关补偿金。今年以来,在331整治拆违纠纷,南洋商铺合同纠纷、亿立商贸城包租纠纷等一系列重大区域性信访纠纷中,信访代理员发扬“店小二”精神,靠前服务融入,主动代理协调,同时大力发展知名“老娘舅”为信访信息员,完善全覆盖信访代理工作链,使居民不出村(居)就能委托信访事项,有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减少避免了群访

6、、重访、越级访发生。 二是探索“线上+线下”互动平台。依托镇(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设立面向信访群众的访调对接咨询指引窗口(坐席),对前来提出信访诉求的当事人,及时告知人民调解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和帮助当事人自愿、优先选择信访代理+人民调解方式解决。 推动“互联网信访”深度融合,实现线下服务线上提供。 3借助以村(居)为单位建立法润民生微信群,整合信访代理员(联络员)、村(居)法律顾问、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共同参与,采取“定时+及时”服务方式,将信访工作环节中的舆情排查、政策解答、法律咨询、案例分析、部门信息公开等服务项目纳入微信互动内容,及时答疑解惑释法,在线受理信访纠纷,通过指尖

7、上访调对接服务,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改变“信访”不“信法”倾向。 三是完善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平台。整合资源,多方合力,形成优势力量共同参与机制。加强与签约律所、法律服务所“所所对接”,实施信访积案破冰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每周三安排律师窗口值班,全天候为信访群众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律师“第三方”优势,参与接待群众来访,特别是反映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的群众,解答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对不能通过调解的,引导通过法律援助、公证鉴定、诉讼等途径方式解决纠纷、维护合法权益。今年以来,驻镇律师共接待和调处信访纠纷33件,参与处理重大疑难案件5起。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为有需要群众提供心理辅导、情绪

8、调节服务,建立重点信访人心理危机档案,帮助信访群众养成理性、平和、有序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依托热心民情“楼道大妈”、平安志愿者、乡贤等社会基层力量,过滤民情信息、排摸纠纷隐患,发挥“耳边风”、“老人言”、“公众评判”舆论导向作用,推动形成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 4问题靠法的良好秩序。 二、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升信访代理能力水平一是动态排查以点盖面。充分发挥“大调解”机制和社会化网格联动平台,利用镇、村两级调解网络,推动信访代理村(居)调解力量下沉覆盖管理网格。坚持每月一次常规排查与重要时期专项排查相结合,做好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预防和调处工作。对存在苗头性的矛盾纠纷隐

9、患,代理站联合相关部门会商研判;对重大、敏感信访问题的社会矛盾纠纷,组织律师专题分析研究,提出专业法律意见,早介入、早预防、早化解;对信访重点人员和事项分类梳理,制定化解方案,变“事后被动”为“事前主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围绕创新与规范信访事项代理调解工作,先后研究制定预警排查、登记统计、情况通报、工作例会、会商会办等1项制度,制定了信访代理工作流程图、工作移交单、代理委托协议书、结案报告等操作规程、格式文书,对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协议书实行指导备案制,加强访调对接的法治化、规范化。 对符合调解条件的信访事项由信访部门向当事人释明访调对接的工作职能,引导其进行调解

10、协商;依托镇公共法律服务站窗口前台,由专职调解员对信访案件进行“问诊把脉”;按照人民调解法与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调解员及时导入调解工作内容。 5三是强化培训提质增效。加强推进信访代理人才储备建设,广泛吸收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行业专家加入,为访调对接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借助和发挥优秀调解员的传、帮、带作用,在季度集中授课、定期小组研修等培训基础上广泛开展岗位练兵、跟班学习、蹲点走访“理论实战”培养机制,补齐人民调解员信访业务知识“短板”,提升和带动信访代理员队伍整体水平。 三、注重统筹协调,不断增强访调对接基础保障。一是加强衔接联动。完善分流机制,明确对接范围。信访接待

11、建议、意见、请求中适用人民调解的案件,如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婚姻家庭、债务合同纠纷等民商事纠纷案件,涉及征地拆迁、土地承包流转、环保教育等方面的行政争议案件;经访、调部门协商会办拟列入调处的信访事项;领导直接交由调解组织牵头调处的信访事项。只要当事人有调解意愿和可能,及时委托或邀请调委会和相关部门介入调解,使信访事项可以快速分流调处,实现访调无缝对接。同时,以调解专家、“2348法律专家团”成员为骨干,成立“访调对接”巡回调解工作队,具体承担对下派分流案件的调处指导与协办,保持市、镇访调对接的上下联动。 二是加强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推动访调对接、信访代理专项经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整

12、体打包方式每年不低于.6万元用于信访代理员值班、访调对接工作宣传、开 6展疑难复杂信访纠纷化解补贴等,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对信访代理员实行以案定补、一案一补和以奖代补,努力营造良好的“栓心留人”工作氛围,最大限度保持访调对接工作队伍长期稳定发展。 三是加强督导考核。坚持实事求是,根据辖区实际、行业实际,制定信访代理范围、业务标准、完成时限等具体要求和考核目标,不断提高访调对接工作的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有效增强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的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城厢镇致力于访调对接工作模式的探索和创新,通过信访代理“首接单”、矛盾纠纷“优先调”、合理诉求“马上办”,逐渐摸索出一套群众满意的信访

13、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有效减少和防止矛盾纠纷的变性转向。202年1月份,我镇信访代理工作站共接待来访群众96人次,成功处理各类复杂信访矛盾纠纷0余件,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信访积案6件,处理涉及5人以上群访纠纷4件,指引代理群众与相关部门表达诉求11件,政策释明38人次,切实解决了一批信访“老大难”问题,快速实现了定纷止争、息诉罢访,有力地促进了辖区内社会和谐稳定。 用“法言法语”更加准确、更加表达群众诉求 坚持依法、自愿、平等、原则开展代理活动,信访代理员通过身边事、家常话、,便于教育疏导,也更容易获得群众的 7接受和信服。 下一步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引导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将人民调解相关规章制度、宣传用语张贴在信访接待场所醒目位置,方便群众了解,提炼总结信访代理经验做法,实现导入程序与方式的规范。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对接机制,按照“程序上便民、措施上护民、效果上利民”的原则,加强信访与调解的工作对接、案件对接及信访人对接,完善工作流程,方便信访群众。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推动建立专业性、行业性信访代理员人才库,实现精准对接,不断提高调解成功率。三是建立健全联动机制。优化实体窗口平台,融合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信访信息、调解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与职能部门联动,出台权责清单,打通依照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的“绿色通道”,推动问题及时有效解决。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