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弯道上的超越》学习心得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786315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弯道上的超越》学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老师《弯道上的超越》学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老师《弯道上的超越》学习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师《弯道上的超越》学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弯道上的超越》学习心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师弯道上的超越学习心得 近几日,由校方特邀来至北京的张恩勇教授,对我们年轻老师的备课、教课等教学步骤进行示范性的专题讲座。同时也学习观摩了韩兴娥名师团体的经典课堂视频。我认真聆听了张教授的讲课及观看专题讲演,教授教授将她专业知识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条理清楚的说课过程、幽默风趣不失活力的气氛,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传道,授业,解惑,一直是我从事教育多年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现在,高效的课堂是我们老师适应该前教育环境下更深层次的追求和探索。聆听张教授的讲课,和其说是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教育方法方法的洗礼,倒不如说是我们享受了一场相关教育艺术的饕餮盛宴。总得说来我的感受有三:一,语文教学的方法转换及

2、角色转换个性化的教育方法才能培养个性化的学生。照本宣科的教育方法早已被淘汰。“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知得失”,我们历数教育先贤,那些名垂青史的伟大教育家,有哪位不是拥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教育方法才创造了辉煌的教育人生。语文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流水线的答题机器,是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培养她们健全的性格,培育人才。就如同张教授所说的“每个孩子全部是一朵花,老师要做的是静待花开”。育人是道,答题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而“做一天蜡烛,就要发一天光;做一天春蚕,就要吐一寸丝。”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当下的环境,就需要老

3、师不停适应新知识、探索新领域。在课堂上,不光只做只教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和“填鸭式应试教育”;而应该转变成“一本行走的大百科全书+长辈+益友”。 从心灵上、思想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和“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营造出愉悦、友好的学习气氛。二,语文教学的艺术及老师个人魅力的提升任何事情做到了极致就是艺术,教育亦然。一节生动活泼的课堂,一次生趣盎然的讲解,只要灌注了老师满腔的激情和智慧,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启发,课堂活力充盈而又秩序规范,这本身就是教育艺术的表现。而这种艺术的表现,也需要老师连续贮备知识、不停提升自我、塑造个人魅力。主席说过“

4、打铁还须本身硬”, 要教书,先读书。教育的根基在于老师,而老师的根基在于本身的修养,老师没有长足的进步,学生就会原地踏步,老师没有创新的精神,学生就会因循守旧。正如韩老师团体提倡的“海量阅读”、张教授提倡的精读书,全部是在通知我们:“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是黄金屋、书是颜如玉。只有本身贮备丰富的知识,在面对那些渴望求知的孜孜学子们时,才能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几多感悟在心头。我感觉自己如饥似渴地接收着新鲜的理念。经过零距离接收教授指导、启发和老师交流,使理论和实践的思想再一次发生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受益匪浅。传道授业解惑是一门职业,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份责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播种期望,收获成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