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汽车消费环境的不利因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766466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中国汽车消费环境的不利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影响中国汽车消费环境的不利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影响中国汽车消费环境的不利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影响中国汽车消费环境的不利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响中国汽车消费环境的不利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中国汽车消费环境的不利因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中国汽车消费环境的不利因素出处:pcauto责任编辑:firefly02-6-2 15:19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影响汽车市场消费环境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综合起来,影响程度最大的主要因素则集中在以下几点。购买手续繁杂、税费过多、使用费用负担过重汽车市场消费结构从公款购车为主体逐渐向以私人购车为主体转变之后,汽车购买使用政策就成了影响汽车市场发展极其重要的因素。购车手续复杂,收费项目繁多,花费时间冗长,消费者反响最为直接和强烈。通常把汽车购买使用过程分为购车阶段、启动阶段和使用阶段。从购买过程看,以北京市为例,购买一辆私人汽车从咨询办理停车泊位证明开始到汽车上路,大约要经过十几个步骤,交纳各

2、种费用。每一个步骤又需要各种证明或证件,缺一不可,办理手续的机关分布在不同地方,如果没有行家陪同或进行详细的咨询,普通消费者不跑上若干趟是很难弄明白的。购买、启动和使用三个阶段的税费项目非常繁杂。从购买使用税费的调查结果看,汽车税费存在三个特点,一是汽车价外的费多,二是从汽车上征收的费比税多,三是购置环节税费很高。按照现行税法,涉及汽车消费的税收有增值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3项,经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审批的收费项目有车辆购置附加费、公路养路费、机动车辆号牌费、机动车驾驶证费、交通事故处理费、出租汽车管理费和车辆通行费。但实际上,除去国家规定的税费之外,许多省、地、市、县级政府都出台了对汽车的收费

3、项目。在启动阶段,用户除通常需要交纳新车检验费、车辆牌照费、照相服务费外,有的城市还需交纳尾气证费、牌架材料费、新车上线洗车费、重点交通建设资金等等;在使用阶段,除车辆使用税、车辆保险费、公路养路费、车辆年检费、驾驶证年检费、停车管理费、过桥过路费等外,有的城市还有污染检测费、驾驶员安全学习费,甚至还有支教费、高资费等等莫名的费用。据不完全统计,到1997年底为止,各种名目的车辆和道路收费项目全国约有560多种。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是影响汽车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障碍汽车业不仅是一个高利润行业,也是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许多地方不顾国家整体利益,纷纷从地方利益出发,以地方立法、红头文件和口头

4、部署的多种行政干预手段,给外地生产的汽车设置政策壁垒,进行变相“封杀”。国产汽车尤其是经济型汽车、微型轿车和柴油车,在全国各地销售、使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为的市场分割,国内汽车市场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汽车消费领域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不胜枚举。对外地产车禁行,加收城市增容费,公安部门不予上牌照,财政部门不给拨款,社控部门不批指标等等,限制的手段花样百出。改善交通环境、减少排入污染、树立城市形象等等,都是促销本地产品堂而皇之的理由。有城市曾出台汽车牌照费规定,对本市生产的轿车每辆车收取2万元汽车牌照费,而其他车型上牌照则一律收取每辆8万元,另一省市则相应出台报复性的回敬政策,对该市生产的轿车一律加收7

5、万元“特困企业解困基金”。金融服务滞后影响了汽车消费市场的启动汽车消费贷款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可以缓解资金压力,促进合理消费,对生产企业可以减少资金占用,对经销商可以向银行转移欠款风险,对银行则可以找到新的资金投向,因而被视为启动汽车消费市场“金钥匙”。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如通用、福特、丰田、大众等,都设立了专为汽车消费者融资的信贷公司,以消费信贷方式购车通常占其汽车总销售量的50以上。中国汽车消费贷款发展较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6月底,中国商业银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突破2500多亿元。尽管个人消费信贷增长较快,但在贷款总量中比重很低。居民消费以即期收入量入为出为主,信贷消费仍然很少,

6、消费信贷的政策拉动效应有限。分析消费贷款结构可以看出,个人住房贷款占绝对多数,汽车消费贷款的比例很少。银行从1998年10月才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至今比例不到汽车总销售量的10。最早推出汽车消费信贷的中国建设银行,到1999年底发放金额为267亿元,中国农业银行的这一数字为81亿元,这确凿地说明汽车消费信贷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消费者对现在实行的信贷购车方式不满意,不愿选择信贷购车方式。主要原因一是贷款手续复杂。由于中国在2000年4月1日才开始实行个人存款实名制,个人消费信用制度还没有建立,银行为规避风险制定了一系列复杂的核查、担保手续,消费者申请贷款耗时费力;二是首付

7、款太高,还贷时间过短。现在规定汽车消费贷款的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所购车辆价格的30,贷款人支付现金的压力较大。贷款偿还期一般都是三年,消费者觉得时间太短,意义不大,普遍希望偿还期在5年或5年以上。三是贷款购车的附加费用偏高。如按现行的贷款购车方式3年期还贷计算,最终的附加费用大约是一次性购车所需费用的10左右,对于一辆10万元左右的国产普通轿车需多花1万多元;四是担保方式太少。由于保险部门缺少汽车消费贷款保险业务的政策与措施,没有履约保险,银行不愿独自承担风险。因此,消费者不能用所购汽车抵押担保,只能以规定的有价证券、房产或以第三方担保方式申请贷款,一般消费者难以达到要求。二手车市场体系不完善影响

8、了市场的增长二手车市场是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在发达国家,二手车交易十分普遍,不仅在交易量上与新车不相上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二手车的销售与价格还会直接影响新车的销售与价格变化。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和多层次消费结构的形成,中国二手车交易也开始活跃起来。1995年以来,二手车交易量以每年2030左右的速度递增,1998年成交60万辆,年交易额170亿元,目前全国已有二手车交易市场380余家。但是,与此同时二手车市场建设问题也开始突出起来,政策法规体系不配套,市场行为不规范,管理和经营尚未真正按市场规律进行,诸多问题使得二手车市场建设落后于新形势下汽车产业发展的要求。首先,二手车交易的有关政策

9、法规尚不完善,现行的诸多政策滞后于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力度不够,无法很好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比如二手车交易如何计税、折旧如何计算、繁杂手续如何简化、交易市场服务质量如何得到保证等问题,都急需求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其次,二手车市场管理不规范,普通消费者对二手车交易缺乏信任。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价格评估,无可靠的售后服务保障,消费者对二手车交易缺乏信任。有些二手车交易市场只是办理过户的场所,除向买卖双方征收过户费和管理费外,并没有有效的售后服务措施。第三,二手车交易手续复杂,税负问题也比较突出。调查显示平均每交易一辆二手车得经过十余道关,税费占交易额的1015,有些地方对二手车交易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交易成本高和手续繁杂等弊端,造成相当数量的二手车在私下、场外交易而不过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给社会留下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