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文化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75898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文化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某文化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某文化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某文化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某文化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文化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文化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XX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地点:广西XX市XX区XX镇XX村XX湖项目主管部门:XX区旅游局项目单位:广西XX置业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项目性质:新建建设期限:2011年-2015年项目投资及资金措施:200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本旅游区规划总面积52.8公顷,划分为XX文化体验区、候鸟天堂公寓区、莫氏民俗村、帝王酒店区、帝王瀑布休闲体验区五个功能区。1.2编制依据本项目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准及有关的规划、计划等进行编制。1.2.1有关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污染防治

2、法、水土保持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等。1.2.2有关规范、规程、标准依据及计划中国国际咨询公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试行)。XX文化旅游区项目建议书;XX文化旅游区项目建议书批文;建设场地的地形图及用地范围;邓小平第一次阅兵地*XX小三峡旅游区总体规划及有关资料。1.3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建设条件,客源市场分析与游客规模预测,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环境保护,消防与节能,项目实施进度与组织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1.

3、4研究结论及建议1.4.1研究结论(1)为深度发掘具有资源唯一性的莫一文化,为让世人百世传颂壮族文化带上的土神“莫一”,为打造XXXX文化旅游新名片,为填补XX区旅游4A旅游景区的空白,为完善广西邓小平第一次阅兵地*XX小三峡大旅游区旅游景点,为促进XX市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所以在XX镇旅游片区内整合周边资源,依托XX文化及当地的景观环境资源,开发建设XX文化旅游区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2)选址在XX区XX镇XX村XX湖周边,地形起伏相对平缓,环境质量好,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品味高,开发价值巨大,特别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项目占地约792亩,投资20000万元;(3)项目建

4、设将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发展和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实现旅游扶贫以及有效保护生态资源,维护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综上所述,建设XX文化旅游区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1.4.2建议项目开发建设时,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全面的监控,对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的监督,同时加强对环境的监控和管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旅游区为新建景区,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没有贮备,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进人才,加快旅游区的建设步伐。第二章 项目旅游发展概述2.1项目自然环境及旅游发展概述项目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XX市X

5、X区XX镇南部,界于北纬24398244223,东经1074945107526之间。XX区位于XX市区域中心,地处广西南宁和贵州贵阳两大省会城市的中心,是西南各省进入东南亚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中转站,地理位置独特。旅游区距XX城区23km,距广西首府南宁280km,距柳州市198km,距贵阳市457km。 项目所在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温润多雨。该区域地质构造古老,地层属泥盆系中泥盆统,岩性以石灰石占优势,页岩、砂岩次之,第四纪红土层为地表盖层。项目滨XX湖,XX湖水域面积为65.57ha,为长带型,长2.5公里,最窄处为135米,最宽处为438米;常年水位线为264米。土壤以水稻土为

6、主,山体周围分布山地土壤。山地土壤成土母质以石灰岩为主。地带性植被为典型的常绿阔叶雨林季雨林。旅游区绿化覆盖率434,植物资源丰富。广西近年来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一个具有广西区级的景点必定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及与东南亚各国的边贸日益增大,吸引了更多的国外游客。推动了XX市以及邻近数市的旅游发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旅游事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章 区位环境与建设条件3.1项目背景3.1.1项目所处旅游环境概述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带动面最广的朝阳产业。中国旅游业随着改革开放而高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列为第二产业中新

7、兴产业的首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更明确要求XX市要重点打造生态旅游基地。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旅游强省(区)建设,把旅游业打造成全区超千亿元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有关专家预测,生态旅游、代表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广西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省、市、区之一。广西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个性鲜明,等级、品位高,旅游地区位优势明显。西部大开发给广西旅游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广西区党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始终强调要将旅游业作为全区西部大开发中的优势产业和全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深入推进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为

8、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广西旅游业已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XX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与贵州山水相连,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高,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世界地质奇观大化七百弄和风山三门海上天坑群、巴马世界长寿之乡、东兰世界铜鼓之乡等,全国最美的峡谷风光XX小三峡,享有“人类文明活化石”美誉的铜鼓文化和山析瑶风情,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拥有广西革命的摇篮列宁岩、百色起义策源地和红色革命根据地东巴凤革命老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红军标语楼和邓小平第次阅兵旧址,是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的红水河流是自治区确定的区域性国际三大旅游目的地之一。XX市目前己形成山

9、水生态、长寿养生、红色旅游和民族风情四大特色品牌。XX市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把旅游业确定为XX市新兴战略性产业、六大产业之一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XX区地处XX市区域中心,位于广西南宁和贵州贵阳两大省会城市的中心,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节点和XX市旅游发展的核心,也是XX市的旅游接待和集散中心,在XX市乃至广西的旅游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项目以XX区为依托,交通区位优越,南宁XX南丹贵阳高等级公路穿越而过;与桂林、南宁、百色、贵州的距离,也仅在三、四小时的车程之内。XX东兰巴马百色高速公路和XX南宁高铁也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通车。3.1.2项目文化支撑相传

10、XX出生于XX,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勇敢,他生得相貌堂堂,力气非凡。十五岁时,就能舞得起四百斤重的大刀,拉得就开三百斤力的弓弦,射得出四十斤重的响箭。XX不但力气大,武艺也十分高强。他种有一颗大葡萄,那葡萄藤长的又粗又大,藤蔓直搭到丹州后而的莲花山顶上。每天他都跳到葡萄架上面练武。有一年,皇帝到壮乡征用人皮去盖宫殿,他用计谋使壮人避免了这场灾难,因而被奉为壮族头领。XX是壮族人民的英雄。为了纪念他的功德,贡瓦村的父老乡亲们筹资筑建了一座XX庙堂,塑造XX像,以表示XX永远活在壮族人民心中。壮人认为莫一是一位刑天式的英雄,对他非常崇敬,北部壮族地区的群众将其作为神灵敬奉,每年农历六月初二,人们都过X

11、X节(又称五谷庙节),以纪念莫大王拯救壮族之功,求莫一大天保佑壮家人安宁。XX在壮人的心中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这座高山仰止的丰碑永远屹立在壮人的心坎上。壮族人民开发岭表的聪明才智,移山造海改造自然的大无畏气魄,反抗封建王朝歧视压迫的斗争精神等等,这一切凝聚在一起,于是便有了XX,在他身上,闪耀着壮族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智慧,反映了壮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不倦追求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正因为如此,有关XX的传说故事代代相传,延绵不衰。作为一种精神,莫一的形象永远不会失去价值。3.2自然条件321地质地貌XX区是广西山地市之一,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881,其中海拔800m以上的中山占287,50

12、0 800m的低山占442,250500m的丘陵占142。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处西北部的侧岭乡塘甫单元地势最高,其中塘子村境域轿子坡海拔1114m,是城区最高峰,其周围有海拔超过1000m的山峰多座。东南部的白土乡地势最低,以低山丘陵为主;占901,德荣村加旁屯海拔仅有145m,是城区最低点。岩溶地貌是城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分为岩溶峰丛洼地和岩溶峰林谷地两类,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6以上。岩溶峰丛洼地底部是石山区的重要农耕区;岩溶峰林谷地或溶蚀洼地,地势平坦,是全区最主要的耕作区。此次规划用地均为岩溶峰丛洼地底部地势较平坦处,超过60%的为贫瘠的耕作区。322土壤(工程地质)用地地表表层为粘壤土

13、,下层主要为石灰岩,固结程度高,适于基建。323水文旅游区用地滨XX湖,XX湖水域面积为65.57ha,为长带型,长2.5公里,最窄处为135米,最宽处为438米;常年水位线为264米。324气候规划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04;年平均日照1445 年均降水量1470mm;全年无霜期315-352天;夏季盛行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北风,温凉干燥,全年风向多为东风。325植被地带性植被为典型的常绿阔叶雨林季雨林。旅游区森林覆盖率434,植物资源丰富,天然乔木以香椿、任豆二菏木、苦楝、樟树、栎类等,有格木、金丝李、福建柏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旅游区原生植被主要为次生林、

14、灌木林,有山茶科、桦木科、棕榈科、木棉科、樟科、禾本科等;人工植被有松林、杉木、毛竹、柏木等;经济林有油茶、油桐、核桃、李果、黄皮果等。3.3外部条件331交通条件旅游区处于南宁经XX、南丹至贵阳的高等级公路旁,北部有在建的六寨至XX的高速公路,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必经之处,对外交通十分便捷。 332给排水旅游区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水量充足,还有多处可饮用的山泉,可为旅游区提供良好的水源条件。旅游区内有一小型水厂,水源为山泉,规划扩大其规模,为旅游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和游泳池用水,总供水量能满足原有设施所需的消防、生活、绿化浇洒用水量。目前旅游区内雨水以自然方式直接排放,旅游区内周边

15、有几个村屯,村屯生活污水经排水管道直接向外排放。规划旅游区及其周边村屯雨水通过自然坡地排放,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加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处理。333 供电周边村屯的用电电源由附近小型变电站引入。小型变电站的电源由区域大电网输入。334 电讯周边村屯的电讯由XX镇引入,电视为小型的卫星接收器接收信号。3.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4.1项目的建设是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旅游扶贫”战略的新途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年12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在许多场合关于重视“三农”问题讲话的指示精神,反复强调 “三农”工作是我国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采取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最新政策精神结合XX谋求发展、脱贫致富的决心以及当地资源禀赋的实际,我们认为,项目以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