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_15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755049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_15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_15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_15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_15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_15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_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_15(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汲取新的思想,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光明的教室里,用电脑上课,可是在偏僻的贫困山区,跟我们是迥然不同的景象。这次老师给我们看的电影正是讲解并描述一个在贫困山区的代课老师的故事。 13岁,正是和我们差不多的年龄,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代课老师竟然可以是13岁,魏敏之就是这个代课老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面对那么多淘气的小孩子,魏敏之虽然管不住,可

2、她坚持一个信念,孩子们一个也不能少。当张惠科因为家庭贫困,到城里打工时,魏敏之步行到城里三天三夜,到处找寻张惠科,她最终感动了电视台台长,最终找到了张惠科。期间,她受了许多苦,做了许多的努力,结果当她知道自己做的纯属徒劳时,她仍旧坚持了下来。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阻挠时,是不是也应当这样呢?答案是确定的。 电影中,还 有个情节触动了我。 粉笔在教室里甚至可以说成天经地义的事情,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是特别宝贵的。学习委员是个女孩,她非常珍惜粉笔,她印象中的高老师,连一个捏都捏不住的粉笔头都不愿丢弃,能多写一个字也是好的,所以当魏敏之教训淘气捣蛋的学生张惠科时,把本已摔断的粉笔又踩了一遍,她拚

3、命阻挡,魏敏之知道后,让张惠科致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看到这儿,我非常惭愧,因为我有时也背着老师,偷偷用粉笔砸人,假如说电影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疼惜公共财物的人,我就象个品德低下、没公德心、不珍惜财物的人,所以我确定以后肯定要疼惜粉笔,疼惜一要教学用品。 相比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是幸运的,所以我们更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我这个星期看了个电影名叫一个也不能少,我很有感受!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魏老师为了找到那个在城里打工的男孩,找到了电视台的台长,然后出来了个戴眼镜的,问到:你是不是台长?她为了等到那个台长,等了几天几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个电视台的边上,身体靠

4、在电线杆上,把她自己写好的寻人启事放在一边。 她为了找到那个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过火车站的广播室,去过超市买笔和墨水,写了寻人启事,然后又去了电视台 还有就是他们在乡下的学校,很简陋的,讲台是三条腿的,一碰就倒了,他们用的粉笔也很少,我们用的粉笔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们是要用手指甲来抓住它接着用的,我们睡的床很软,而他们的,女生和老师的床却要用椅子垫着,男生的是用几张桌子拼成的床,我们上课有上课铃的,下课有下课铃的,他们呢,上课用手来打铃,下课又是看太阳到一个东西上才打的下课铃的,我们升旗有铁的旗杆,高高的半奏声,而他们向左右后转斗不准的,旗杆也是木头的,升旗的时候音乐也没有

5、的,多么简陋啊! 在大结局的时候,魏老师让他们每人拿一支粉笔写字,到了那个要去城里打工的那个男孩那,他对老师说:“我能不能多写几个字?”说完就写下了三个大字:“魏老师”,这一刻,多么的让人感动啊! 我从看过这部电影后,才知道老师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好,农村的生活多么苦啊,连教室也那么简陋,我们应当伸出我们的救济之手帮助农村,让他们能和我们一样。我们看完这个电影后才知道老师是多么的辛苦,还到处为他们自己的学生着想!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职责,一种感动。 这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解并描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的人(画

6、线的词删掉。),今年才十三岁。正因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语意有误,删)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从学校一向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能够不用去找张慧科,正因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职责所带来的动力吧!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找寻,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

7、幕惋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知她就应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到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下,在大门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最终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齐回到了那个熟识而生疏的地方水泉村期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

8、和劳累呢? 因此,我期望全部的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华蜜的生活,也期望那些已经辍学的孩子能够早日重返校内。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 周三,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一个都不能少。 电影里,女主角魏老师答应高老师要做到:学生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她很尽力履行任务。当村长把张明献被送去县里的学校去读书了,他尽然不停地追着那辆载张明献去城里的汽车,因为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她舍命地追,可是人跑不过车。 当张惠科去去城里打工还债时,她确定去城里把张惠科找回来。她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去城里的车票是要多少钱吗?”同学们一会说1元、一会说2元、一会说3元,到最终问出了3元。就对同学们说:“我们一起去搬砖头好不

9、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说着,就冲了出去,到了那里,同学们苦搬了2个半小时,厂长望见了,臭骂了他们,还把他们赶出去,但他们苦苦纠缠,厂长知情后,就给了她5元,他们就纷纷跑到车站去了。到了车站,发觉到城里的票却要20.5元,他们失落极了。魏老师再建议搬砖,同学们算了一算,结果算出要搬1.3万多块砖头,大约要搬十六个小时,大家都叫苦连天,反对再去搬砖。其中有一个同学提出去混车,但服务员还是把魏老师赶了下车。她尽然不分黑夜白昼地走到城里,历尽艰辛,吃尽苦头,最终通过电视台找到了张惠科。看着那魏敏芝在找张惠科那感人的过程,我禁不住地流泪。心想:“要是我们全世界伸出援手,救救他们,让没钱读书的

10、儿童重新回到校内,去学习学问,那样,就没有那么可怜的儿童了。”在我看的时候太钦佩魏敏芝了,她尽然那么艰辛地去找张惠科,我好感动,我真希望世界上没有那么可怜的人了!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 星期日,爸爸给我看了一部特殊感人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位仅仅只有13岁的魏老师。在一个贫困的山区,有一位高老师因家里有事须要请26天假期,在这段时间里的,他把自己的教学任务托付给一位年龄只有岁的小姑娘魏敏之,让她来教这些学生。电影里关于魏老师对学生们的关怀数不胜数,特别感人,比如:有一位叫张卫科的学生,因为家里贫困,心里想着到城里去打工赚钱,在没有经过老师同意的状况下,就私

11、自离开村庄到城里去,当魏老师得知消息后,心里万分着急,她最终确定自己借钱到城里去找寻张卫科。到了生疏的城市,她呆呆地站在街道上,无助地看着繁华的街道,奔驰的车辆,拥挤的人群,她也不知道如何去找寻张卫科,她费尽心机地想了很多方法,可仍无济于事,最终在好心人的指引下,通过电视台最终找到失踪的张卫科同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内心很震撼,魏老师只有13岁,她的年龄比我还要小,她不但担当起一个老师的责任,还能做到了一个优秀老师所做的很多感人事迹。我想对魏老师说:“虽然您是一个代课老师,但您是一个很负责的优秀老师,学生少了一个,原来您并没有义务肯定要去找寻,您可以不管他的,可您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自己借钱,风

12、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想尽一切方法把他给找回来了,这份爱心和志气很值得我学习,假如是我,我不肯定做得到,我或许没有这份志气,因为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里,我会感到恐惊,寸步难行,不要说去找人了,平常我连自己也照看不好,缺乏独立生活的实力。作为13岁的女孩来说,我想您也一样会有平常女孩子们通常的缺点,但您就是凭借着灼热的爱心,坚决的信念和志气,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成功。 通过这部电影,我内心感受很大,我也静默地下定决心,我要向魏老师学习,学习她那份剧烈的爱心,那份坚决的信念,那份神圣的责任感,不断熬炼自己,增加信念,让自己强壮成长。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 一个也不能少中主子公魏毓芝老师与学生张慧科之间

13、冲突的发生、发展、结局,几乎是影片的全部内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随着这一冲突的改变逐步表现出来了。 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我们很简单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这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莫非不是更具指导意义吗?对于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对事业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来讲,不是极具规劝意义吗?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子公坚毅不屈的性格。因为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

14、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精神总是让人佩服且感动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样诚恳和坚韧的看法对待实际困难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物质文明的急剧膨胀反到成为了很多精神空虚者最漂亮的藉口。他们以此为由嬉戏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烂,却有着动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来,吃喝嫖赌样样会,不枉人间走一回。看看,多么潇洒,多么豁达,在挥霍奢侈上面心比金坚、势不回头、大义凛然得让人心碎,比革命时期为人类共同志向奋斗而被捕就义前的烈士们还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会享受不会创建的头脑总是让人感觉非常悲伤的,而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者,当属悲伤之中尤其悲伤者。 片中魏毓芝那

15、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全部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喊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只是那么一个简洁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能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7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责任,一种感动。 今日,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解并描述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人,今年才十三岁。因为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学生一到四年级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

16、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从学校始终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因为她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责任所带来动力吧!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找寻,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一幕幕惋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知她应当去电视台可门口登计人员到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弃,在大门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人就问:“你是不是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