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实施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75054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实施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分类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 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快冷链物流运行、服务、监管、支撑体系建设, 优化冷链物流设施空间布局与运行网络结构。针对生产流通环节、品类等特 点,因势利导,精准施策,推动不同地区、不同品类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一、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引导批发(农贸)市场、商场(超市)、便民农产品交易点等冷链物流 设施改造。推广应用移动冷库、智慧冷链自动售卖机、冷链自提柜等,提升 末端冷链配送覆盖率。加快完善乡镇农贸市场活禽集中交易和宰杀区冷链 基础设施,支持屠宰厂(场)、肉类加工、果蔬配送企业,依托快速配送处 理中心

2、建设品牌店、直营店和专销店等销售终端网点。加强区域分拨中心和 城市配送中心联动,构建快捷高效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积极引导具备 条件的批发(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肉品经销商,强化与第三方冷链 物流配送企业合作,大力发展冷链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流通业态。 推动冷链物流节点新能源冷藏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推进冷链物流全流程创新以科技创新和数字转型为引领,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推广先进冷链技术设备设施应用,有效促进冷链物流业态模式创新和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系统。依托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完善重庆城乡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引导冷库、大型农

3、产品批发市场和商贸连 锁企业、重点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基地、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等上云上线,强 化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全过程监控,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全 市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全国各地冷链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有效衔接。鼓励建设第三方冷链信息平台。引导重点企业搭建第三方市场化冷链服 务平台,提供冷链货源、车辆、包装、运输等信息服务,提高冷链物流运行 效率。大力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平台对接全市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促进冷链物流资源互通共享。鼓励各级冷链物流节点、冷链物流运输企业等 使用第三方冷链信息平台,节约信息建设资金投入。鼓励企业使用公共信息 平台或自建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开放接口、共

4、享共用。推动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广 泛应用,鼓励综合保税区、国家物流枢纽、冷链物流节点等实施冷链设施信 息化改造,推广自动立体货架、智能分拣、物流机器人、温度监控等智能设 备应用,打造自动化无人冷链仓。以医药品、高端生鲜等特色高附加值冷链 产品为试点,推广应用无人机、无人车冷链物流配送服务。支持冷链物流企 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加工企业等对冷库、厨房、低温车间等建筑物围 栏护结构、制冷系统等实施节能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等模式创新。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整合冷链产品资源,探索推广应用冷藏 船。加强移动式新型分级预冷装置、多温区陈列销售设备、

5、大容量冷却冷冻 机械、节能环保多温层冷链运输工具等冷链设备的研发制造,支持农产品产 地、城区建设移动冷库等基础设施。支持企业运用传感器、过程控制芯片、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导航定位等物联网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现有车辆进 行智能化创新设计和升级改造,推动冷链运输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生鲜温控供应链,推广“连锁直销+冷链配送”“产地采购+ 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网络化冷库+生鲜加工配 送”等新型冷链物流经营模式。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参与客户供应链管理, 开展定制化冷链服务。鼓励上下游企业加强冷链物流领域的战略合作,组 建多种形式的冷链物流联盟,实现联盟内企业流程再造,共建冷链物流供

6、 应链体系。支持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农超对 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产地到销地 直供模式发展。推进大型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企业开放冷链物流体系, 提供社会化、网络化的冷链物流服务。积极推广“分时段配送”“无接触 配送”“夜间配送”,发展与新消费方式融合的冷链配送新业态、新模 式。鼓励生鲜农产品经营主体加强与配送、快递等企业合作,提供多品 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精准高效共同配送服务。鼓励快递物流企业与农村 生鲜电商协同发展,加快建设涉农电商平台,发展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引导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一级二级冷链物流节点、重点冷链物流企 业等运营

7、主体强化冷链中长距离运输的统筹协调能力,鼓励开展规模化冷 链物流干线运输。加强与上海港、天津港、广州港、广西北部湾港等口岸衔 接,大力发展公路冷链班车、铁路冷链专列、“沪渝直达快线”冷链班轮等 干线运输模式。开通连接优势产区的冷链航空货运通道,提高航空干线运输 比例。推动建立跨运输方式的冷藏集装箱循环共享共用系统,提高冷链物流 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推广应用单元化包装,推动冷链运输全程 “不倒拖”“不倒箱”。推广使用新能源新型冷藏车、多温层冷藏车、冷藏 集装箱、冷藏厢式半挂车等标准化冷链物流运输设施设备,引导适冷食品药 品干支线运输、城市配送使用冷藏车辆。优化重要冷链物流节点运输组织模

8、式,鼓励开行冷链专线班车,推动重点冷链物流节点“串珠成链”,提升冷 链运输效率。完善城市配送冷藏车辆通行管理制度,确保冷链配送车辆便利 通行。统一城市配送冷藏车辆标识,对统一外观标识的城市配送冷藏车辆, 充分保障并优先发放城市配送“绿色通行证”。依托汽车制造、冷机和保温厢体制造等企业,推动九龙坡、永川、璧山、 两江新区等地发展冷链装备制造业集群,鼓励研发、制造冷藏运输车、保鲜 车、保温车等运输设备,冷库制冷设备,冷水预冷、冷风预冷、真空预冷或 混合预冷等预冷设备,全自动屠宰预冷一体化设备,标准化冷藏集装箱、标准化周转箱、标准化托盘、可循环使用的标准化温控包装盒等冷链载具,提 高冷链物流装备生产

9、与保障能力。推动产业链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招引龙头 企业,大力发展冷链无人配送应用场景,延展完善智慧冷链物流产业链条。 支持冷链装备制造企业面向市场提供冷链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开展整体解 决方案、总集成总承包、融资租赁等市场营销新模式。三、构建一区两廊多节点冷链物流新格局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 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立足重 庆“大山大江”的地理环境、“西密东疏”的人口分布特征,构建以主城 都市区为核心,渝东北、渝东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为支撑,三级冷链物流 节点为支点,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互补、链条完整的“一区、 两走廊

10、、多节点”现代冷链物流发展新格局。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连 锁超市、大型食药品生产基地等,以中心城区消费能级提升为引领,以主城 新区食药品生产消费为支撑,加快多功能、标准化、国际化、绿色化的冷链 物流设施建设,畅通中心城区与主城新区冷链产品便捷高效双向流动通道 提升铁公水空冷链物流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强化应急冷链物资储备保障 和冷链产品价格宏观调控功能,打造内陆国际冷链物流分拨中心。力争到 2025 年主城都市区冷库库容达 583 万立方米,基本实现“1 小时冷链产品 配送圈”。以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万州等区县为核心,建 设一级节点冷链

11、物流设施,推动“万开云”冷链物流同城化配送,辐射带动 梁平、城口、丰都、垫江、忠县、奉节、巫山、巫溪等区县,构建渝东北冷 链物流发展走廊。依托渝宜高速、沿江高速等,加快畅通中心城区与渝东北 城镇群之间的快速综合射线通道,建成区城“3 小时冷链产品配送链”。力 争到 2025 年渝东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冷库库容达 176 万立方米以上。以渝东南中心城市黔江和渝东南桥头堡城市秀山等区县(自治县,以下 简称区县)为核心,提升黔江、秀山在武陵山区的冷链物流服务功能,辐 射带动武陵山区,构建渝东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依托渝湘高速、重庆至 张家界高速等,加快构建中心城区与渝东南城镇群之间的快速综合射线通 道,

12、建成区城“3 小时冷链产品配送链”,力争到 2025 年渝东南冷链物流 发展走廊冷库库容达 72 万立方米以上。依托各区县集聚效应和资源禀赋,布局建设 5 个一级冷链物流节点、30 个二级冷链物流节点,完善N个三级冷链物流设施节点,形成“5+30+N”相 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冷链物流网络服务体系。推动万州、涪陵、江津、永川、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综 合保税区及沙坪坝、巴南等保税物流中心(B型),髙水平髙标准建设多温 层智能化冷链仓储设施,提升多样化国际冷链产品物流中转服务水平。完善进境粮食、水果、肉类、食用水生动物等进口特殊商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设 施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肉类、水果、水产品

13、、红酒等国际冷链产品进出口贸 易。完善首次进口药品口岸设施功能,培育壮大国际医药冷链业务规模,打 造国家级生物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心。加强通道高效衔接,支持江津、巴 南等区县建设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农副产品冷链分拨中心,打造国内与国 外、东盟与欧洲相互循环的冷链物流中转节点,辐射带动内陆地区食品产业 和冷链物流转型升级。支持渝中区、两江新区等建设“一带一路”冷链商品 展示交易中心,扩大高品质冷链产品服务需求。推动特色冷链产品国际化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 业合作,推动特色农产品贸易发展,支持万州、黔江、潼南、荣昌、开州、 梁平、忠县、云阳等区县发展壮大出口型农产品基地,扩大柑橘

14、、柠檬、柚 子、桃猴桃、榨菜、精品蔬菜等优势特色冷链农产品跨境贸易,培育外向型 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 中心作用,鼓励通道运营平台公司与冷链物流企业、贸易企业等协同“出 海”,深化与国(境)外贸易促进机构合作,积极布局境外冷链物流设施, 开展国际冷链物流业务。加强农产品国际营销,引导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参 加新加坡亚洲食品酒店展、中国香港美食展、上海进口博览会、中国西部国 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境内外展会,推广渝货精品及地理标志冷链产品出口,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引导各级冷链物流节点协同发 展,建立区域冷链物流联盟,强化干

15、线支线有机衔接。鼓励开行中心城区至 主城新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间的冷链专线班 车,促进干线运输与区域分拨配送业务高效协同发展。发挥供销系统独特优 势,加大对中小城镇和农村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生产 基地一农批市场一生鲜市场一终端消费的全程农产品冷链流通闭环体系, 提升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流通能力。发挥邮政商流、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四流合一”独特优势,构建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体系,打通“农产 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解决生鲜农产品“销售难”“物流 难”“融资难”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鼓励大型生鲜电 商、连锁商超等企业参与城

16、乡一体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加强城乡冷链设施对 接、发展“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业态新模式 打造“上行下行一张网”,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促进城乡冷链物流双向 均衡发展。加快补齐国家物流枢纽、一级和二级冷链物流节点的冷链物流换装转运 短板,引导建设自动化、专业化、智能化冷链多式联运设施,配套完善充电 桩等设施设备,提高多式联运衔接效率。积极培育通道运营主体,强化全程冷链运输组织,发展全程冷链集装箱运输。引导冷链运营主体与上海港、天 津港、广州港、大连港等高效衔接,加密开行冷链集装箱公水联运专线、铁 海联运班列。大力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行铁海联运冷链班列、跨境公路冷 链班车等,打造精品联运线路,开展品牌化运营,探索应用“一单制”。鼓 励开行“沪渝直达快线”冷链班轮。加强冷链卡车航班、专线网络建设,提 高多式联运一体化组织能力。统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与各级冷链物流节点 高效衔接,不断提升冷链物流辐射能力。四、完善销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加快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