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Word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740392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长发育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长发育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长发育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长发育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长发育Word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长发育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长发育Word(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十七 生命发展保健任务3 生长发育【复习提问】1.婴儿期小儿年龄的划分及其特点?出生至一周岁为婴儿期 生长发育第一高峰2.青春期小儿发育的特点?生长发育第二高峰 第二性征发育趋于成熟【案例】一健康小儿,体重6.5kg,前囟1.5cm,尚未出牙,能喃喃发声及伸手取物,头能直立,不会坐,不会爬。思考:1请给出该小儿可能的月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小儿正确测量及判断体重、身高、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是否正常的能力;能够依据小儿感知觉及运动发育水平的高低判断其发育是否正常的能力。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并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各项体格生长的临床意义、正常值、

2、计算公式,感知觉及大运动发育规律。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一定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小儿家属有效沟通的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新课讲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预防保健及疾病治疗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发展的学科。根据小儿各年龄阶段的体格、智力发育和心理行为特点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遵循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最大限度地降低小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保障和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成长。一、 小儿年龄分期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以下7个时期。(一)胎儿期(图片)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约40周。此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完全依靠

3、母体生存,因此孕母的健康、营养、情绪等状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故此期护理要点是加强孕期保健。(二)新生儿期(图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按年龄划分,新生儿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但由于此期小儿生长发育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故将婴儿期中的这一特殊时期单列为新生儿期。此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生理功能及适应能力尚不完善,易发生窒息、感染等疾病,死亡率较高。此期护理要点是加强保暖、合理喂养、预防感染。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称围生期(又称围产期)。此期死亡率最高,因此应加强围生期保健。(三)婴儿期(图片)自出生到满一周岁之前称为婴儿期

4、。此期为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对热量、营养素、蛋白质的需求量相对较高,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尚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不良。同时,婴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此期要点是加强科学喂养,完成基础免疫,预防感染,加强锻炼,培养良好习惯及早期智能开发。(四)幼儿期(图片)自一周岁后到满三周岁前称为幼儿期。此期小儿生长发育速度减慢,但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社会适应性的发育日渐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性表现不断发展,但对自身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加之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此期应加强防护,防止意外事件的

5、发生。(五)学龄前期(图片)自3岁后到67岁入学前称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日趋完善,智力发育更加迅速,自我观念开始形成,好奇多问,模仿性强。防范意识差,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开始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此期应培养小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能力,为入学做好准备。(六)学龄期(图片)自入小学前(67岁)到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体格生长发育相对缓慢,智力发育更加趋于成熟,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的发育接近成人。此期求知欲强,综合、理解、分析能力逐步提高。是接受系统科学文化的重要时期,但要安排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七)青春期(图片)从第二性征出现

6、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青春期。女孩青春期开始到结束的年龄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年龄范围,女孩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为青春期。此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生殖系统的发育逐渐成熟,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男性肩宽、肌肉发达、声音变粗、长出胡须;女孩骨盆变宽、脂肪丰满;到青春期末,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发生遗精。该期以成熟的认知能力、自我认同感的建立为显著特征。(活动)二、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图片)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性过程,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具有阶段性。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尤其是头三个

7、月,出现生后第一个生长高峰,后半年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致青春期生长发育速度又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活动)各系统发育快慢不同。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先慢后快;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回缩;年幼时皮下脂肪发育较发达;肌肉组织到学龄期才发育加速,心、肝、肾等系统的增长,基本与体格增长保持平衡。(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图片)小儿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自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由近及远);手拿物品先会拳掌握持,以后发展到能用手指端摘取(从粗到

8、细);先会画直线,进而能画圆、画人(有简单到复杂);先学会观察和感觉事物,认知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由低级到高级)。(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图片)生长发育虽按一定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由于遗传、性别、环境、教养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体格上的差异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显著,到青春期差异更明显。(五)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小先生)(图片)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两个最基本因素。遗传决定了机体生长发育的潜力,这个潜力又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和调节,两方面相互作用,决定了每个小儿的生长发育水平。1、遗传因素 小儿的生长发育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种族、

9、家族、性别间的差异影响着人的皮肤颜色、面性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早晚及对疾病的易感性等。2、环境因素(1)孕母情况:胎儿在宫内发育情况受孕母生活环境、营养、情绪、疾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2)营养充足和合理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保证小而健康生长极为重要的因素,年龄越小受营养因素的影响越大。长期营养不足会导致体格发育迟滞,包括体重下降、身高不增,以及器官功能低下,影响智力、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3)生活环境:小儿的生活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家庭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等。良好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反之,将有不良影响。(4)疾病和药物: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10、急性感染常使体重减轻,慢性疾病还影响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使小儿生长迟缓。药物也可影响生长发育,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体重增长、速度减慢,尤其是对生长的关键期对成长造成永久性的影响。三、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视频)(一)体重(图片)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体重是反映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计算给药量和补液量的重要依据。体重增长规律:小儿出生时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及宫内营养有关。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约为3kg,生后第一个月可增加11.5kg,3个月时婴儿体重能达

11、到6kg,为出生时的2倍;12个月龄婴儿约9 kg,为出生时的3倍 ;2岁时约为12kg,为出生时的4倍。212岁体重平均每年增长约2kg,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再次加速,呈现第2个生长高峰。临床计算用药量和补液量时应以小儿的实际体重为依据,无条件测量时,可以按以下公式来估算体重: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212岁:体重(kg)=年龄2+8体重的评价: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小儿的体重存在个体差异,进行评价时应以小儿自己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据,所谓的平均值只能作为参考。通常以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或均值10%为正常范围来进行评价,若超过均

12、值2个标准差或超过均值20%为肥胖,若较均值低于2个标准差以上或低于均值15%为营养不良。(二)身长(高)(图片)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增长高峰。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周岁时达到75cm;2周岁时达到85cm。212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身长(cm)=年龄(岁)7+75(cm)测量方法:3岁以下测卧位身长,脱去其鞋、帽、袜,传单以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扶正头,头顶轻触头板,小儿面朝上。测量者位于右侧,使小儿双膝伸直,移动足板触及足跟,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情景模拟)3岁以上测身高,取立正姿势,双眼平视正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向后

13、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足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脚尖、臀尖和两肩胛间三点同时接触立柱。测量者将底板轻轻移下,与颅顶点接触,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身高(长)包括头部、脊柱和下肢的长度,这三者的发育速度并不相同,出生后第1年头部生长最快,躯干次之,下肢最慢,而青春期身高则以下肢为主,故各年龄小儿头、躯干和下肢所占身高(长)的比例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以耻骨联合上缘为中点,分为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和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新生儿上部量大于下部量,身长的中点在脐上;2岁时中点在脐下;6岁时中点移至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时上部量、下部量相等,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身高(长

14、)的评价:身高(长)的增长受遗传、内分泌、营养、运动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会影响身高的增长。明显的身材异常(若较均值低于2个标准差以上或低于均值30%以上)往往由甲状腺功能减低、生长激素缺乏、长期营养不良等引起。 (三)坐高(图片) 坐高指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出生时坐高为身高的67%,以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6岁时为55%。此百分数显示上、下部比例的改变,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 测量长度:适用于3岁以上小儿。取坐位,两大腿伸直,与躯干成直角。注意坐凳高度,如腿悬空,可在脚下垫木板,使腿的伸直面与地面平行。小儿坐直,双眼平视前方,臀部紧靠立柱,双肩自然下垂。读数精确至0.1

15、cm。(四)头围(图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其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出生时平均为33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50cm,15岁时5458cm(接近成人)。 测量方法:测量者立于前右方,用软尺从头右侧眉弓上缘,经枕骨粗隆从左侧居弓上缘绕回零点,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软尺刻度应精确到0.1cm。 (五)胸围(图片) 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胸围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约46cm,1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至青春期前其差数约等于小儿年龄数减1。 (六)腹围(图片) 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为腹围。2岁前腹围月胸围大约相等,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时需测量腹围。 (七)上臂围(图片)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称上臂围,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以评估小儿营养情况。上臂围12.513.5cm为营养中等。 (八)牙齿(图片) 人的一生有乳牙(20颗)、恒牙(2832颗)两副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约于2岁半乳牙出齐。2岁内乳牙数目为月龄减46。6岁左右萌出第1颗恒牙,12岁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