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考试大纲复习资料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73929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学考试大纲复习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现代管理学考试大纲复习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现代管理学考试大纲复习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现代管理学考试大纲复习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现代管理学考试大纲复习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学考试大纲复习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学考试大纲复习资料全(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编 总 论第一章 管理与现代管理学第一节 管理概述1管理的概念: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的历史发展: 管理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利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3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任占主导地位4资本主

2、义社会的管理特征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5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化管理 2民主化管理 3科学化管理 4法治化管理 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6现代管理的划分: 1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2私人管理: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管理7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第二节 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一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是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2是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是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

3、题二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三 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1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2 与传统管理学相比,现代管理学具有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等特点。四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第三节

4、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一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1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二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1比较研究法 2定量分析法 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1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5、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1行政管理思想 2生产管理思想3教会管理思想二、古代管理思想的局限性:1具有直观性:1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 2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2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1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比如借助迷信,神力天道来管理。2有反人道的一面,个人利益和个人精神不被重视 3包涵着强烈的等级观念,强调自上而下严密控制和自下而上的服从关系三 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计划方面和成本核算2.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亚当斯密认为有三个原因:1技巧2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机械的发明3.罗伯特欧文: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他被誉为

6、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4.查尔斯巴贝奇:科学管理的先驱者5.安德鲁尤尔:管理教育的先驱者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麦卡勒姆实行明确的分工负责制。组织图亨利普尔1亨利普尔从麦卡勒姆的制度和措施中归纳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组织原则、沟通原则和信息原则。2普尔在泰罗之前就提出了建立严格管理制度的思想,在法约尔之前就提出了几总指挥的问题,在梅奥之前提出了人的因素问题,而在阿吉里斯前就提出了消除正式组织刻板性问题。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1、古典管理理论:指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赌注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赌注科层组织理论。2、科学管理理论泰勒:1911年发表其代表

7、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7 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3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916年出版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管理 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

8、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当的集权和分权、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分晓精神、人员的团结、跳板原则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一 行为科学含义: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早期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1949年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行为科学。二、早期行为科学理论梅奥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1927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管理史上有名的霍桑实验。1、 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1) 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2) 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

9、际关系状况(3)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三、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第四节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一、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原主生与基本内容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1、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描述的一站学科2、 控制论是研究种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无线电通信、生物学、数理逻辑等多种学科的技术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3、 信息论是揭示信息的本质,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变换和存储的一门学科二、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1、 管

10、理过程学派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2、 经验主义学派彼得德鲁克3、 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4、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5、 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6、 权变理论学派伍德沃德和菲德勒第五节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一、 Z理论威廉大内1、 Z理论的前提问题:怎样使人们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最高的效率2、 A型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1 短期雇佣制 2 迅速地评价和升级3 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 4 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5 个人决策与个人负责 6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局部关系3、J型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1 终身雇佣制 2 缓慢地评价与晋升3 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 4 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

11、5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 6 雇员这间、雇主与雇员之间是一种整体关系4、Z型管理模式的特点:1 长期雇佣制 2 建立缓慢的评价与提升制度3、拓宽职业发展路径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自我指挥取代等级指挥,实现雇员的内在控制5 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6 建立整体关系二、企业再造理论哈默和钱皮 1、企业再造的特点: 1、企业再造的目标:实现企业性能和绩效的飞跃 2、企业再造的任务: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反省和彻底性再设计 3、企业再造的动力:市场或顾客和需求是企业再造的驱动力 4、企业再造的条件: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管理是企业再造的条件,它们之间有机结合,相互协调是顺利实现企业再造的关键。 5、企业再

12、造的对象:是企业过程,即为完成某一目标任务而设计实施的一系列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逻辑相关活动的集合。2、企业再造的程序与要求: 1、设计企业再造管理团队 2、明确企业再造的原则 3、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 4、制定企业再造方案 5、组织实施与持续改善三、竞争战略理论波特 1、波特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1、假设条件 2、竞争力的分析模型 3、企业的基本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专一化四、蓝海战备理论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 1、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2、实施蓝海战略的原则: 1、重建市场边界 2、注重全局而非数字 3、超越现有的需求 4、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 5、克服关键组织障碍 6、寓执行战略

13、第二编 管理职能第三章 决策第一节 决策概述一、 决策的含义与类型1、 决策的含义: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2、 决策的类型1、 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2、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3、 平时决策与危机决策根据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4、 初始决策追踪决策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5、 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码睡可靠程度不同三、 决策与预测的关系1、 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2、 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3、 预测和决策的区别预策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了领导艺术。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第二节 决策理论与决策模式 一、 决策理论学派赫伯物西蒙和詹姆士马奇1、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生:是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的2、 决策理论学派的观点:1 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2 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 3 阐述了决策过程 4 提出了决策的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