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725935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编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编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编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编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城市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编地理教学资料 2019.4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2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过程与方法】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归纳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2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制定方案的研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能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看待城市化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2通过实地调查,对家乡城市化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并为家乡城市化的科学发展、合理

2、发展出谋划策。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搜集有关本地域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等相关图文素材。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多媒体展示问题:1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学生回答:略导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地域的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开发和城市破坏的不可逆转。比如,现在的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这是城

3、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城市病”。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节城市化。板书:第三节城市化【新课讲授】过渡:城市化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它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资料1:2012年北京遭遇强降雨,城区多处内涝。资料2:城市热岛。资料3:城市圈地运动。资料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本第36页图225)。小组探究: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师生互动: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评价,总结出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

4、气候、河流、地貌、土壤、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完成表格内容。学生回答预设:由于学生对素材信息的整合能力有限,可能不能从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土地、植被、水文、气候等方面全面回答,教师要及时补充,并得出结论。板书: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与城市的关系来分析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承转:城市化除了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外,对人文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有请各污染调查小组(又分空气污染调查小组、水污染调查小组、噪声污染调查小组、固体废弃物调查小组、光污染调查小组)展示调查资料。生多媒体展示污染

5、组调查的部分图片:图片1 图片2图片3 图片4图片5 图片6图片7 图片8图片9 图片10师生互动:对各污染小组展示的图片素材进行分类,探究这些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完成表格相应内容污染类别来源危害大气污染烟尘、烟气、尾气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水体污染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江河湖海地下水,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身体健康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危害人类健康和休息承转: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城市化过程中除产生环境污染的不

6、利影响外,还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病”,都有哪些方面呢?产生原因是什么?有请其他小组派代表展示组内的调查结果。生多媒体展示部分图片:资料1:就业组资料2:交通组资料3:住房组师生互动:通过交通组、住房组、就业组、社会秩序组交流各自的调查结果,以图片或文字素材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并进行陈述。由于人类产业活动的高度集中、长时期和高强度的产业活动及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等,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师多媒体展示“城市病”结构图:学生回答预设:学生虽然分组调查某一方面的环境问题,但因为环境问题往往不是一个问题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环境问题组合在一起。并且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学生在交流调查结果时

7、可能会出现多元化的结论。教师应围绕教学中心目标,因势利导地进行提炼,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意图:目前的信息来源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为学生的信息获取以及知识储备提供了可能性。在分析完城市化对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之后,让学生结合地域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用举例方式来说明城市化给城市人文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这种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有助于实现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板书:2对人文环境的影响承转:在城市化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化带来的问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必将影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资料1:上海市的卫星城镇建设、交通改善图以及住房图

8、等。2合肥市环城公园小组探究: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措施1探讨上海为解决城市化的问题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2结合上海市的经验,想想解决城市化问题,你还有哪些高见?3你赞同“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还是赞同“边发展边治理”的发展模式?抑或你有更好的建议。4以合肥市环城公园为例,探讨生态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及各模式的优缺点和改进意见。交流展示:略。教师精讲:解决城市化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分散大城市职能、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等方面考虑。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缺点是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改进意

9、见:城市内部开辟一些绿地。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改进意见:在城市中心建一些绿地。C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缺点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降低。改进意见:在城市各用地间进行道路建设。迁移应用:分析当地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除了共性之外,有没有自己的个性问题?就某个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展开集中讨论,并提出相应

10、的解决措施。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打造生态城市?请为自己的家乡出谋划策。设计意图:借上海的例子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优秀的意识;借学生的集思广益,发挥聪明才智,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借生态城市的讨论,反思当地的城市规划;借学生的讨论,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师小结:本节课通过实例印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布置作业】(二选一)师多媒体展示作业要求:1在人们普遍质疑高房价的时候,请分析影响房价的因素

11、有哪些?若有人向你咨询买房信息,你从哪几方面给他提供思考帮助?假若你是连云港市市长,请问通过什么途径解决连云港市的房价过高问题?2就连云港市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中选择某个问题集中探讨,并就连云港市的城市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地提出你的见解及措施。教师点拔:将本章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如分析影响人们在城市中选择住房的因素有:距市中心的远近、个人收入水平的高低、个人兴趣与爱好、交通便利与否、住宅区与位置环境、服务设施、住宅区内环境及周边环境、居住观念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出现居住郊区化趋势,而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发展等。设计意图: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引领学生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